Enews90 【附院五十周年慶有感】由三個打狗歷史故事連想高醫
出自KMU e-News
(新頁面: 高雄醫學大學e快報 第90期 分享園地 == '''【附院五十周年慶有感】由三個打狗歷史故事連想高醫''' == 本校醫科第一屆校友 張文宇教授 ...) |
|||
第12行: | 第12行: | ||
1858年滿清戰敗,簽訂天津條約,開埠安平、滬尾(淡水)、打狗(高雄)、雞籠(基隆)四港,打狗是在1863年繼淡水、安平正式開港,外商陸續而至。1865年5月下旬英藉馬雅各醫師(James Laidlaw Maxwell)從打狗登陸後—行去府城(台南),並於6月16日在西門外看西街(今仁愛街43號)開辦醫館,為全台第一間西式醫院(即台南舊樓醫院前身),可惜開業不久因受造謠排外民眾圍困,短短23天就收場結束移居打狗旗後繼續行醫,並在翌年九月開創打狗醫館,設有八張病床,奠定了熱帶醫學之父萬巴德醫師(Patrik Manson)在旗後行醫五年的基礎,後來他弟弟(David Manson)也來高服務,1881年台灣慕德醫院(David Masson Memorial Hospital)成立於旗後,並維持二十年之久,據記載曾辦設醫學課程,可謂是台灣近代西洋醫學教育之始。五十年前高醫附設醫院和142年前台灣第一家西醫醫院皆在6月16日同一日子開張,實在是可慶可賀的良辰吉日,不知是偶然巧合,或是當年有心人的安排傑作? | 1858年滿清戰敗,簽訂天津條約,開埠安平、滬尾(淡水)、打狗(高雄)、雞籠(基隆)四港,打狗是在1863年繼淡水、安平正式開港,外商陸續而至。1865年5月下旬英藉馬雅各醫師(James Laidlaw Maxwell)從打狗登陸後—行去府城(台南),並於6月16日在西門外看西街(今仁愛街43號)開辦醫館,為全台第一間西式醫院(即台南舊樓醫院前身),可惜開業不久因受造謠排外民眾圍困,短短23天就收場結束移居打狗旗後繼續行醫,並在翌年九月開創打狗醫館,設有八張病床,奠定了熱帶醫學之父萬巴德醫師(Patrik Manson)在旗後行醫五年的基礎,後來他弟弟(David Manson)也來高服務,1881年台灣慕德醫院(David Masson Memorial Hospital)成立於旗後,並維持二十年之久,據記載曾辦設醫學課程,可謂是台灣近代西洋醫學教育之始。五十年前高醫附設醫院和142年前台灣第一家西醫醫院皆在6月16日同一日子開張,實在是可慶可賀的良辰吉日,不知是偶然巧合,或是當年有心人的安排傑作? | ||
- | + | 大家知道老董事長陳啟川先生熱心教育,現在河北一路日本人小學校校地也是陳家所提供。今年初我小時候二次大戰前母校湊(Minato)高等尋常小學校的93歲高齡學姊水谷幸子教師(第五任草野校長的長女)來訪,我無意中在回顧母校歷史時,知悉一百年前的1907年(明治40年)日本人在打狗創辦第一公學校,最初在鹽埕埔庄的校舍是由高雄商紳陳中和先生所提供,令我非常驚喜和欽佩。該校翌年建新校舍於打狗山(壽山)南麓,改名打狗小學校,1920年改名為高雄尋常高等小學校,校邊的壽山隧道在1933年通車,1937年又改名為湊尋常高等小學校,二次世界大戰後變成現今的鼓山國校。陳家致力社會公益,不勝枚舉,由這小故事可知陳家數代對教育社福的熱心和奉獻,確實在實踐中和翁「事業成功靠別人、社會公義不可忘」的訓誡。 | |
四、五十年前若問高醫位在那裏?回答是在後驛新代港,我心裏一直存疑安生村附近為什麼叫做「新代港」?港口在那裏?難道跟現今同盟路愛河上流寶珠溝有關?原來日治時代在哈馬星的火車站東遷,1939年建蓋雄壯堂麗帝冠式的新火車站於大港埔。該地方古早時稱為 魚逮 港(魚字旁加逮字),居民捕魚為生,因字難寫,改寫成 魚代 港,後又變成代港或大港。土地被徵收的市民(高雄市於1924年升格為市),被安頓移居於目前高醫周圍,所以這地方才叫做新代港。歷史真有趣,我在高醫將近53年,也是最近才解曉這個心底的謎—新代港的由來。更有趣的事,高醫附設醫院誕生於大港埔(六合二路),而後蓬勃發展於新代港,1988年又孕育了小港醫院,大港生了小港,實在奧妙。 | 四、五十年前若問高醫位在那裏?回答是在後驛新代港,我心裏一直存疑安生村附近為什麼叫做「新代港」?港口在那裏?難道跟現今同盟路愛河上流寶珠溝有關?原來日治時代在哈馬星的火車站東遷,1939年建蓋雄壯堂麗帝冠式的新火車站於大港埔。該地方古早時稱為 魚逮 港(魚字旁加逮字),居民捕魚為生,因字難寫,改寫成 魚代 港,後又變成代港或大港。土地被徵收的市民(高雄市於1924年升格為市),被安頓移居於目前高醫周圍,所以這地方才叫做新代港。歷史真有趣,我在高醫將近53年,也是最近才解曉這個心底的謎—新代港的由來。更有趣的事,高醫附設醫院誕生於大港埔(六合二路),而後蓬勃發展於新代港,1988年又孕育了小港醫院,大港生了小港,實在奧妙。 | ||
第20行: | 第20行: | ||
- | + | ※資料修改日期:2016.11.28 | |
+ | |||
[[enews90]] | [[enews90]] | ||
[[Category:分享園地]] | [[Category:分享園地]] |
當前修訂版本
高雄醫學大學e快報 第90期 分享園地
【附院五十周年慶有感】由三個打狗歷史故事連想高醫
本校醫科第一屆校友 張文宇教授
今年6月16日是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誕辰五十周年值得慶賀的大日子,是否有人記得或連想到142年前(1865)台灣第一間西式醫院也是在6月16日開張,真是巧合。
1858年滿清戰敗,簽訂天津條約,開埠安平、滬尾(淡水)、打狗(高雄)、雞籠(基隆)四港,打狗是在1863年繼淡水、安平正式開港,外商陸續而至。1865年5月下旬英藉馬雅各醫師(James Laidlaw Maxwell)從打狗登陸後—行去府城(台南),並於6月16日在西門外看西街(今仁愛街43號)開辦醫館,為全台第一間西式醫院(即台南舊樓醫院前身),可惜開業不久因受造謠排外民眾圍困,短短23天就收場結束移居打狗旗後繼續行醫,並在翌年九月開創打狗醫館,設有八張病床,奠定了熱帶醫學之父萬巴德醫師(Patrik Manson)在旗後行醫五年的基礎,後來他弟弟(David Manson)也來高服務,1881年台灣慕德醫院(David Masson Memorial Hospital)成立於旗後,並維持二十年之久,據記載曾辦設醫學課程,可謂是台灣近代西洋醫學教育之始。五十年前高醫附設醫院和142年前台灣第一家西醫醫院皆在6月16日同一日子開張,實在是可慶可賀的良辰吉日,不知是偶然巧合,或是當年有心人的安排傑作?
大家知道老董事長陳啟川先生熱心教育,現在河北一路日本人小學校校地也是陳家所提供。今年初我小時候二次大戰前母校湊(Minato)高等尋常小學校的93歲高齡學姊水谷幸子教師(第五任草野校長的長女)來訪,我無意中在回顧母校歷史時,知悉一百年前的1907年(明治40年)日本人在打狗創辦第一公學校,最初在鹽埕埔庄的校舍是由高雄商紳陳中和先生所提供,令我非常驚喜和欽佩。該校翌年建新校舍於打狗山(壽山)南麓,改名打狗小學校,1920年改名為高雄尋常高等小學校,校邊的壽山隧道在1933年通車,1937年又改名為湊尋常高等小學校,二次世界大戰後變成現今的鼓山國校。陳家致力社會公益,不勝枚舉,由這小故事可知陳家數代對教育社福的熱心和奉獻,確實在實踐中和翁「事業成功靠別人、社會公義不可忘」的訓誡。
四、五十年前若問高醫位在那裏?回答是在後驛新代港,我心裏一直存疑安生村附近為什麼叫做「新代港」?港口在那裏?難道跟現今同盟路愛河上流寶珠溝有關?原來日治時代在哈馬星的火車站東遷,1939年建蓋雄壯堂麗帝冠式的新火車站於大港埔。該地方古早時稱為 魚逮 港(魚字旁加逮字),居民捕魚為生,因字難寫,改寫成 魚代 港,後又變成代港或大港。土地被徵收的市民(高雄市於1924年升格為市),被安頓移居於目前高醫周圍,所以這地方才叫做新代港。歷史真有趣,我在高醫將近53年,也是最近才解曉這個心底的謎—新代港的由來。更有趣的事,高醫附設醫院誕生於大港埔(六合二路),而後蓬勃發展於新代港,1988年又孕育了小港醫院,大港生了小港,實在奧妙。
緬懷本土往事,記述上面三個與高醫稍有關係的歷史古事,感觸良多。在慶賀創院五十周年的內科專刊上我題了“愛”字,這五十年來大家愛醫院、愛母校、愛學生、愛病人、愛同僚、愛服務、愛研究……愛產生關懷,愛是一切的根元動力,有愛才有和平,才有平安,才有明天。
※資料修改日期:2016.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