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275 高等教育的顯學「校務研究」
出自KMU e-News
第23行: | 第23行: | ||
'''提升效能成為治校最佳智庫''' | '''提升效能成為治校最佳智庫''' | ||
- | + | 現今舉凡申請邁頂、教卓或各項獎補助等計畫、以及校務與系所評鑑,統合視導工作,皆被要求建立各類資料庫並提送教育部所需的總體資料。歷年來,因資料存放於各負責業管單位,在填報資料時,常會造成反覆進行填報動作或填報數據不一致的情形,工作效能不易彰顯。因此如何將這些資料儲存、串連並做有效存取管理,以及檢討欠缺哪些關鍵的校務資料等實有其重要性。雖然IR無法讓學校現存資料無中生有,其也不是解決所有問題的萬靈丹,但無置可否,睿智的領導者卻可利用IR所提供的有效數據,發揮最佳的決策機制與突顯學校辦學特色。 | |
在2015年10月20日 (二) 16:19所做的修訂版本
高等教育的顯學「校務研究」
秘書室校務研究暨企劃組 吳慧君組長
由於少子化、全球化因素的衝擊,加上大學校務日趨繁雜,導致國內大學面臨經營嚴峻的大考驗。大學若要能永續經營,一定須建立其品質與特色。而如何建立品質管控機制,以數據為依據是不容默視的課題。以往傳統大學治理重視「人治」,缺乏量化資料的統計分析。因此,現今學者建議設立「校務研究(Institutional Research, IR)」的制度,進行系統性收集、分析各項數據資料以作為校務決策的參考。而以實證資料為本的辦學與校務經營,更是大學創造卓越高等教育的表現。
何謂校務研究
校務研究,又可稱之為「機構研究」、「院校研究」(中國大陸)或「機關調查」(日本), 可簡單定義為:「專為個別學校所做的分析、評鑑與推論的研究,以便提供實徵資訊(scientific evidence)給各級決策者做為改善與創新行政與教學等決策之依據」(彭森明,2013)。IR的發展脈絡可追溯到二十世紀中期,其出現在1940至1950年代美國的大學校院中,當時由於大學教育快速發展,州立大學隨之紛紛設立。衍生出學校經營與教學績效受到質疑的問題,因而亟需藉助科學化的研究以協助學校進行校務決策改善。
國內外發展校務研究情形
美國為大學推動IR的先驅者,其推動IR的經驗也深深影響了亞洲各國校務資料蒐集與決策模式。在亞洲鄰近國家中推動IR較積極及具卓越表現者應屬日本,該國於2009年文部科學省建立校務研究策略聯盟,以期透過學生的分析與調查,促進大學相互評價的大學教育質量保證體系,並培養成為全國性大學IR社群。至2010年,「大學評價●學位授與機構」(National Institution for Academic Degree and University Evaluation)成立IR研究會,期許能促進相關大學與研究人員經驗,讓IR的理念廣為周知。次年,為因應第二週期大學評鑑,文部科學省亦修正相關法規,課予大學須公開教學資訊的義務。而公益財團法人日本高等教育評價機構(Japan Institution for Higher Education Evaluation)也在第二週期認證評鑑時,將IR的建構與相關活動列入評鑑項目之一(楊武勳,2014)。 此外,近些年來大陸大學IR亦在蓬勃發展中,常邀請旅外學者以透過工作坊或論壇方式分享其在國外實際推動IR的經驗與作法。
反觀國內IR發展,對台灣大多數的大學而言,大致仍屬推動初期階段,依據104年9月21日由財團法人台灣評鑑協會籌劃的「台日校務研究國際交流搭橋計畫研討會」於會前所調查與會學校之設立IR情形顯示:已設立佔46%、計畫中佔11%,尚未設立佔43%。有設立校務研究之學校,相信在體制上的規劃亦多數參考借鏡國外大學校務研究實務運作的經驗。目前雖然高等教育推動IR還是持續如火如荼的展開,惟因隨著高等教育機構組織的日益複雜、校園內數據資料的多樣性,以及決策系統與人力的高度專業化,導致校務研究迄今仍得面對許多的挑戰與克服困難。
本校推動校務研究過程
讓數據說話,利用大數據作為校務經營管理決策的依據正在興起,教育部目前亦正積極地推動IR,期許各大專校院能落實實施大數據分析為本的校務管理,由學校訂定核心能力指標,再透由資料庫數據分析、檢視並加以回饋與改善,以此精進校務,提升學校競爭力。因此IR的推動偃然已逐漸受到各界的重視,成為學校新的一種挑戰。
本校於教學卓越計畫中開始將IR的精神導入,試圖藉由研究議題的研擬、數據的分析與執行來開展校務研究的推動。另外亦規劃建置數據資料為基礎的校務發展決策模式,於104年3月由校長責成楊俊毓副校長帶領各相關單位主管與代表開始整合校內資訊平台現有資料,並進行建置校務研究資料庫,利用會議討論執行成效與改善機制。而為能進一步發揮IR的效能,本校校務會議通過並在104年8月1日於秘書室下新設校務研究暨企劃組,作為校務研究辦公室發展基礎,亦作為校務經營的一個決策支持單位。負責盤點、整合校內現有各項資料庫,探討校務分析所需新增的資料:未來亦將規劃逐步完善本校校務研究報告(year book)之項目、內容與分析模式,提供各項數據分析結果予首長、各級主管參考以制定校務經營決策。
提升效能成為治校最佳智庫
現今舉凡申請邁頂、教卓或各項獎補助等計畫、以及校務與系所評鑑,統合視導工作,皆被要求建立各類資料庫並提送教育部所需的總體資料。歷年來,因資料存放於各負責業管單位,在填報資料時,常會造成反覆進行填報動作或填報數據不一致的情形,工作效能不易彰顯。因此如何將這些資料儲存、串連並做有效存取管理,以及檢討欠缺哪些關鍵的校務資料等實有其重要性。雖然IR無法讓學校現存資料無中生有,其也不是解決所有問題的萬靈丹,但無置可否,睿智的領導者卻可利用IR所提供的有效數據,發揮最佳的決策機制與突顯學校辦學特色。
參考文獻:
彭森明(2013)。高等教育校務研究。台北市:高等教育。
楊武勳(2014)。日本大學發展「校務研究」作為教學改善之探討。評鑑雙月刊,47,3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