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288 【月印萬川-高醫經典人物】 土產醫師,在地服務-陳友邦
出自KMU e-News
(新頁面: 高雄醫學大學e快報 第288期 【月印萬川-高醫經典人物】 == '''土產醫師,在地服務-陳友邦''' == 400px *本校...) |
(新頁面: 高雄醫學大學e快報 第288期 【月印萬川-高醫經典人物】 == '''土產醫師,在地服務-陳友邦''' == 400px *本校...) |
當前修訂版本
高雄醫學大學e快報 第288期 【月印萬川-高醫經典人物】
土產醫師,在地服務-陳友邦
- 本校醫學系第十八屆畢業
- 現任:馬公市陳友邦家庭醫學科診所負責醫師
- 曾任:澎湖縣政府衛生局局長、澎湖縣縣立慢性病防治兼所長、馬公市天主教惠民醫院醫務副院長
本校生物醫學暨環境生物學系黃于芳 撰稿
七美出生的陳友邦醫師是道地的澎湖人。當時七美人多以捕魚維生,教育資源嚴重不足,在有遠見的父親安排下,小小年紀即離鄉背井,展開在高雄的十九年求學生涯。雖然求學時光都在高雄度過,但寒暑假仍回到七美和兄弟姊妹們一起分擔漁家的勞力工作。這樣的經歷,讓陳醫師明白自己是澎湖的孩子、一個漁家子弟。
父親亦影響陳醫師習醫的選擇。讀高三時,陳醫師原意往土木工程發展,這時父親娓娓道出期待,當初送他到高雄讀書,就是刻意要培養他成為醫師。當時七美醫療闕如,鄉親飽受病苦卻求醫無門,而陳醫師的祖父就是因求醫無門,束手無策而咳血至死。明白父親的期待後,陳醫師無意中得知省政府正招考公費生,即時報了名,幸運地成為臺灣省政府衛生處所培育分發高醫就讀的公費生,從此踏上從醫之路。
在高醫求學期間,陳醫師仍然每日協助家中在鼓山魚市場的魚貨拍賣。每天清晨要到市場看顧魚貨以免遭竊,傍晚放學直接回家負責魚具整理、裝船等工作。如此的生活讓他在大學時期無法參與太多的社團,只有寒暑假在弟妹分擔工作下,才有閒暇與同學到南部各地露營,或參與救國團營隊,如傘兵訓練營、中橫健行、金門戰鬥營等活動。
隨著年級漸增,陳醫師的同學逐漸依照興趣決定未來的方向,而身為公費生的他,負有返鄉服務的義務,心中難免有無法自由選擇科別的徬徨。當年在郭宗波教授的勉勵下,讓陳醫師終於安心走上離島醫療之路,因走人家不走的路,才導致今天擁有成功的康莊大道。
結束高醫的實習生涯與當兵時於馬祖野戰醫院的訓練,陳醫師返鄉服務的第一站是澎湖西嶼鄉。在西嶼服務的五年間,竭盡衛生所的人力和設備,為西嶼萬餘島民提供衛生保健和醫療服務,幾乎從出生到死亡的所有項目都一一受理。陳醫師明白,小小的衛生所無法提供全面性的服務,當遇到重症病人或婦女生產時,總是義不容辭地開著自家車充當救護車,風塵僕僕地將病人送到當時一個半小時車程遠的馬公市。為克服交通不便及解決產婦的困擾,陳醫師決定與夫人接手接生工作,五年間共為一百多名產婦接生,陳醫師的三個孩子也是自己親自接生的!結束西嶼五年服務後,調職七美時,十幾位鄉親父老拿著扁擔協助陳醫師搬家,這扁擔挑的不僅是陳醫師的家當,更挑著他對西嶼的無盡回憶,他笑著說:「我到西嶼賺到滿滿的友情和三個小孩」。
1984年陳醫師帶著累積五年的偏鄉醫療經驗,回到故鄉七美。當時七美衛生所除了一付聽診器,幾無其他醫療設備,陳醫師積極向衛生署反映,申請補助救護車、X光室、超音波、檢驗儀器、牙科設備,甚至是嬰兒保溫室,將衛生所整頓得像合格的小型醫院,讓患有各種急慢性病的鄉人樂意前來接受醫療診治、聽取正確的衛生保健資訊、或接受指導尋求適宜的醫療途徑。特殊而昂貴的嬰兒保溫室,在添置不久即發揮作用,一位曾經兩次早產的七美婦人,又在衛生所生下早產女嬰。在重男輕女觀念根深蒂固的七美漁村,沮喪的產婦和婆家的反應可以想見;這早產的女嬰卻幸運地在外婆、陳醫師夫妻和保溫箱全力護助下,終於奇蹟似的健康存活下來。
任職過澎湖縣衛生局長後的陳醫師,認為離島醫療已經逐漸改善,但急重症醫療在地化,仍需藉由強化醫師待遇及暢通的進修管道,才能留住醫師、提升醫療品質。陳醫師也期勉後輩醫師們設定好人生目標,並像高醫的辦學精神一樣,踏實勇敢地踐履向前邁進。
- 編按:自284期起,「人文e館」單元轉載【月印萬川-高醫經典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