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9 秋天捎來「創意校園」的邀請

出自KMU e-News

(修訂版本間差異)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新頁面: 高雄醫學大學 第9期 最新消息 =='''秋天捎來「創意校園」的邀請'''== 連續兩年,由學生、老師、職員與校外伙伴共同自發組成的團隊,在教...)
當前修訂版本 (2016年6月30日 (四) 11:46) (編輯) (撤銷)
(新頁面: 高雄醫學大學 第9期 最新消息 =='''秋天捎來「創意校園」的邀請'''== 連續兩年,由學生、老師、職員與校外伙伴共同自發組成的團隊,在教...)
 

當前修訂版本

高雄醫學大學 第9期 最新消息

秋天捎來「創意校園」的邀請

連續兩年,由學生、老師、職員與校外伙伴共同自發組成的團隊,在教育部的創意校園營造計畫中脫穎而出,獲得補助成為營造點,去年的『換心-創意空間營造案』更被教育部評選為全國最優、堪稱典範的校園社區環境營造案例,究竟在這個沒有建築空間相關科系的學校裡,親身參與這將一年多年來整個過程的老師、學生、職員以及校外伙伴有著什麼樣的想法與感受呢?我們來分享各種角色不同的觀點:

老師的角度-蔡宜蓉(職能治療學系講師):

看似成績斐然的「創意校園規劃小組」,其實是一個在高醫正式編制裡面不存在的組織。可以形容小組的像:民間組織、志願者或雜牌軍,每種稱謂都指出了小組一些特質與實況:由熱心人士自己參與的、各樣角色與專業都有、非行政官方的代表,但也逐漸建制了較明朗的架構、功能以及運作團隊。

「創意校園規劃小組」並不是高醫校園實際規劃設計者,而是"提案整理者",小組收集校園教師、學生、職員或醫療人員的意見,轉交給行政單位;行政單位需要環境規劃的意見時,偶爾也會讓小組代為表達使用者的意見。

每一位老師都是高醫的使用者,也應該是規劃師,因為,老師比起來來去去的學生使用環境與空間更久,如果規劃不符需要,教師們也要忍受更久。在動力十足的「創意校園規劃小組」成員集力運作,加上漸漸傾向改變與建設的校方行政單位釋出善意與空間,高醫變得更美、更人性、更適合需求,是必然的方向;這當中,最是欠缺的就是您的意見以及參與。

學生的角度-陳炳仁(醫學系七年級學生):

身為整個計畫的始作俑者,我一直在欣喜與無助中來回劇烈擺盪,總以為夢想的種子已在高醫與社區的土地上有了生存的機會,卻總是深怕整個過程在權力運作與各種因認知差距、執行方式產生的誤解之間,一場期待參與的突破,扭曲變形、胎死腹中。

然而,既然我們一開始就抱持著把『空間就是權力』如此抽象概念體現在生活之中的想法,開始顛覆過往校園與相關社區環境建造的決策程序與思考脈絡,我們就必須淌入一場人與人、組織與組織之間的權力運作關係; 既然一群自發的師生職員嘗試要試圖拿起校園與社區之間二、三十年來的最大矛盾與隔閡(環境品質問題),我們就必須扛起歷史的包袱、忍受一些來自各種角色的認知差距與誤解,開始謀求對話開始的契機與共事的基礎。

告別純學生、在醫院實習繁忙的我,從高樓偶爾望向窗外的校園與社區,心中雖有些許憂心但卻仍是喜悅微笑,因為我想起去年暑假與學弟妹們在安生安東里穿梭拜訪、聆聽故事、在里長的發財車上與文物共同吆喝的情景,第一次開始大規模地碰觸這個被戲稱為社區營造的地雷區; 想起94巷淨空行動時那群在台上罵高醫、卻在台下共同布置著東側圍牆、清掃著街道、也問候著我們這群學生為何要夾在他們與學校之間如此賣力的居民所流露的親切; 還想起每一個參與過創意校園戶外公聽會、創意講堂的師生職員們; 因為大家,我的大學生涯經驗了與眾人共同創造力量參與公共事務改造的時刻,並體驗了社區社群意識對於個人的形塑過程,這開啟了我在情感、智識與性格上更豐富的視野!

期待,每一位學生與環境使用者們,共同來體驗、參與這樣的改變!

職員的角度-郭叡賢(呼吸照護學系辦事員):

為何麼要加入『創意校園規劃小組』?

嗯~好奇,想看看高醫怎麼辦活動的?想要確認自己是『高醫人』嗎?想要行使自己是『高醫人』的權利。

因為身為高醫人的感覺一直不強烈--我,加入了這個團隊,一年多了,找到很多真友誼,真心回應真心的傻瓜一群,信賴、互補、互相包容的真朋友

而我『為了高醫而奮鬥』的胸襟出來了嗎?我想,我是為了要完成『這群朋友的心願』而在做下去,我只是想守護我『心愛的朋友』而繼續下去

繼續在參與中尋找『創意校園』係瞎秘碗糕?

校外伙伴的角度-黃景南(樹德科大建築與古蹟維護所學生):

『高醫、過客、家鄉』-- 在高醫與大港這片土地上,到底誰才是過客??是您,是他還是我??我想大部份的人心中都有一種「過客」的想法,那麼要在一個地方待上多久一段時間才不算過客呢??是一年、四年、七年、還是十年廿年??要在一個地方待上多久,才能稱之「家鄉」,是一年、四年、七年、還是十年廿年?

時間,似乎不是主要因素,而是那相處的每一刻的生活態度。 認識高醫的師生職員是我生命中的意外,但是使改善生活環境是我一直不變的信念。只是沒想到在一個應是充滿活力的大學校園裡,推行改善校園環境意識竟是如此的困難。

要改變實質的硬體建設其實不用花多少時間,然而,要改變使用者對其空間的自主性和人與人之間的互動關係,卻是相當花費功夫。創意校園至今雖然是只有少數人參與,但是我相信這只是個開始,日後潛在的影響,正在悄悄的蘊釀當中。請相信您在改變自己的那一刻,其實已經在營造高醫新的面貌。

就像是許多成功營造的社區,他們也會遇上許多半途而廢的機會,然而他們卻沒有放棄,因為他們都相信在每個人的心目中其實都有著一種「community」 的信念。

~未來的創意校園裡,期盼有各位共同參與的足跡與記憶~

網頁:http://createcampus.kmu.edu.tw

信箱:campus@kmu.edu.tw

BBS:熱帶魚天堂(163.15.175.23)'Createcampus版


enews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