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293 【月印萬川-高醫經典人物】 奔馳阿里山間 守護鄒族人健康 汪豐富

出自KMU e-News

(修訂版本間差異)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新頁面: 高雄醫學大學e快報 第293期  【月印萬川-高醫經典人物】 == '''奔馳阿里山間 守護鄒族人健康-汪豐富''' == 450px *曾任:...)
當前修訂版本 (2016年8月23日 (二) 14:31) (編輯) (撤銷)
 
第7行: 第7行:
-
[[Image:293-1.jpg|450px]]
+
[[Image:293-1.jpg|350px]]

當前修訂版本

高雄醫學大學e快報 第293期  【月印萬川-高醫經典人物】


奔馳阿里山間 守護鄒族人健康-汪豐富


  • 曾任:阿里山鄉衛生所主治醫師兼主任


汪豐富是鄒族原住民,民國四十七年政府為了彌補山地醫療人力的不足,開辦「山地醫師專科班」,汪豐富以高職學歷報考,進了第一屆山地醫師專科班。在高雄醫學院就讀那幾年,可把這群原住民青年累得慘兮兮。一般醫學系七年才修得完的課程,在快速養成教育體制下的專科班,硬是縮成四年,不僅要利用星期例假日留校補課,即使到了晚上,也常因校長杜聰明博士愛之深、責之切,繼續留校「加強英文能力」。


踏出高醫校門,服完醫官役,汪豐富依公費醫學生服務規定約回故鄉擔任吳鳳鄉(阿里山鄉前身)衛生所主任。說是主任,其實是「校長兼撞鐘」。當時全鄉沒有半個醫師,醫療環境之惡劣,可想而知。


阿里山風景雖美,但早年往來交通卻僅靠一條運輸木材的高山鐵路;部分無法處理的急重症患者,只能用揹的或扛的,一路送到嘉義就醫。問題是,達邦位於溪谷深處,沿著羊腸小徑爬到十字路或奮起湖火車站,少說也要三、四小時,搭上森林小火車,搖搖晃晃到嘉義,還要再花上三、四小時。要命的是,小火車一天出一班,今天上山,隔天才下山。「真是悲哀!連生病都要選對了時間。」如今想來,汪豐富仍感慨萬千。在那個交通困頓的年代,不堪長途折騰而客死異鄉者,比比皆是。


阿里山鄉幅員遼闊,部落與部落間相隔甚遠,既無公路相通,又乏公共電話等通訊器材,平時只能仰賴各部落駐警的手搖警用電話連絡。 一個深夜,電話鈴響了,汪豐富選擇留在家裡陪伴妻子,未出門應診;結果,隔天清晨一覺醒來,病重的族人早已不治。傷心、自責之餘,他暗自發誓,此後儘管夜再黑、風再大,他要隨傳隨到,隨時出診。


當年的誓言,他謹守至今未曾或忘,卻也為此付出了外人難以想像的艱苦與辛酸。若以達邦、特富野為中心,最近的里加部落遠在十八公里外,走一趟至少三個小時,最遠的茶山部落,位於曾文水庫源頭,兩地距離六十公里,翻山越嶺走下來,足足要走上一天,這樣的腳程,光想起來就叫人腿軟,更何況一路還得揹著厚重的醫藥箱和乾糧、飲水趕路?


按照公費醫學生服務辦法規定,山地醫師只需回山地部落服務十年,即可走人。汪豐富服務期滿後,眼看後繼無人,擔心族人健康,他放棄了開業賺錢及高升衛生局長的機會,在當地留了下來。這一待就是三十四年,直到前年才屆齡退休。不過,退休後也沒閒著,除了在家開設診所,繼續看病外,還出任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委員,幫族人爭取權益。看多了族人因酗酒而賠上健康、甚至生命的慘痛教訓,汪豐富每次上台北開會,總不忘一再籲請央重視原住民的酗酒問題;最後,他終於促成公務人員上班時間不得喝酒的禁令。阿里山公路和達邦公路開通後,部落間的距離不變,但有了汽車代步,往返時間少了許多,如果安排得宜,汪豐富一天可連趕兩、三個部落,為更多族人看病。


儘管在民國八十七年獲得醫療奉獻獎最高榮譽的肯定,汪豐富還是不改其志,照常行醫。「他是我們鄒族的守護神啦!」年近七旬的雅庫瑪加那(Yakumagana)豎起大拇指,不忘向外人介紹他們心目中的英雄。汪豐富只是笑了笑,頭也沒抬地撩起九十四歲的比汪西(Beonsi)衣襟,拿起聽診器,繼專注地傾聽;任由山風夾著族人的微笑,在群山之間迴盪。


(節錄自《南風椰林系列II─醫療與奉獻》。台北市立大學中國語文學系李麗美 整理,原撰稿者:記者林進修)


  • 編按:自284期起,「人文e館」單元轉載【月印萬川-高醫經典人物】


enews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