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297 【月印萬川-高醫經典人物】榮神利人,無愧於心-張健昌

出自KMU e-News

(修訂版本間差異)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新頁面: 高雄醫學大學e快報 第297期  【月印萬川-高醫經典人物】 == '''榮神利人,無愧於心-張健昌''' == 350px *本校醫學系第二...)
當前修訂版本 (2016年10月18日 (二) 10:52) (編輯) (撤銷)
(新頁面: 高雄醫學大學e快報 第297期  【月印萬川-高醫經典人物】 == '''榮神利人,無愧於心-張健昌''' == 350px *本校醫學系第二...)
 

當前修訂版本

高雄醫學大學e快報 第297期  【月印萬川-高醫經典人物】


榮神利人,無愧於心-張健昌


  • 本校醫學系第二屆畢業
  • 現任:恆春基督教醫院小兒及一般科醫師
  • 曾任:屏東基督教醫院醫師、諾許醫學中心醫師


  我們的採訪是和張健昌醫師約在恆春基督教醫院急診室外。白髮蒼蒼,揹著公事包,瘦小的身軀裡卻似乎蘊藏著無窮的精力,這是他正將前往山區義診的身影。

  張醫師是在十五年前決定暫離美國的親人與熟悉的環境,毅然決然回到恆春,此後,他的身分不只是一位醫師,還是恆春人的守護天使。

  1936年出生的張醫師,捨棄他最愛的電機,奉父親之命就讀高醫。他是第二屆學生,當時學校周圍沒有什麼建築物,都是農田,校舍只有兩棟,很簡陋。創校之初沒有社團,學生每天除了念書就是運動。由於學校極缺經費,曾開放讓一部份學生透過捐款入學,班上同學的家境與學識差距甚大。儘管環境不盡如人意,但張醫師記得杜聰明院長的教誨,認真學習。

  張醫師人生的轉捩點是在大五的暑假。那時他參加了校園團契,在台南橄欖山的退修會查考《創世記》。「起初上帝創造天地……」,「起初」兩字大大的震撼了他,漸漸的,他知道罪的起初,知道人為何會死,領悟到活的意義,接受了耶穌。隔年暑假,他又參加一次橄欖山的營會,得到很多激勵,二十五歲的他,正式受洗成為基督徒。

  神的力量自張醫師受洗那刻至今,從不間斷地支持著他。畢業後,他原想在高醫當教授,卻受到彰化基督教醫院藍大弼醫師的邀請;後來,他感受到上帝呼召他前往屏東服務病人。當時的恆春寄生蟲猖獗,居民尚未建立衛生觀念,環境艱困可想而知。時間久了,面對棘手的病人,他考慮出國接受更好的醫學教育,申請到美國前十名的醫學大學,在芝加哥西北大學兒童醫院進行五年的訓練,成為了新生兒與小兒科專家。某天閱讀醫療雜誌時,發現剛果急需醫生,他又去了非洲,透過引薦開始了兩年(1970-1972)非洲行醫生涯。那時剛果每天約有一百四十個新生兒出生,能存活著的不到一半,面對這樣的辛苦,他說「上帝使用我,在那裡幫助很多人」。

  兩年合約期滿後,美國同事寫信希望張醫師能一起開拓當地的華人教會,於是他又回到美國,選擇在芝加哥諾許醫學中心於貧民窟的附設診所行醫,一待、前後共是二十五年。

  十餘年前,張醫師得知故鄉恆春沒有小兒科醫師願意下鄉服務,隔年便決定全家回恆春定居,然而,過程中遇到種種不順,尤其他從小在美長大的小孩,無法適應臺灣的教育體制,讓他只能利用假期,每年固定三週回恆春基督教醫院支援,連續八年,好似候鳥,背負著病人的寄望來回奔波。「直到我的大兒子張正平,放棄高薪的電機工程師工作,決意奉獻成為傳道人」,張醫師難掩激動,他對兒子說「I want to follow you」。六十三歲那年,張醫師勇敢離開妻兒,隻身定居在恆春。

  第一年,因為醫師少,他要兼急診室值班,讓三、四十年沒碰內科學、成人疾病的他不得不認真讀書補課。他房裡沒有電視,有的、只是成疊的醫學書籍。張醫師除了每天的例行看診、每周一次的義診,還撥空參加教會的醫療團隊上山服務。在山上,他佈道、耐心化解排灣族語與中文的隔閡。空閒的時間,他便看看三個兒子以及太太的照片,想念遠在美國的親人,或者查看是否有妻子寄來的電子郵件,要不就是打電話回家。張醫師說,自己很幸運能有這樣體諒他的家人。

  每年張醫師會回高醫教授「高醫經典人與事」。他提到,現今的醫學生與當年有些不同了,但在他看來,所有的不足都可以補強,人從年輕到老年都是學習的歷程,人生是長期的累積。

  「我也有失敗,也會發脾氣,也會一些錯誤的事。但是我相信我是真誠地在做、盡量地在做。」信仰帶給他的價值,讓他甘願一直守在臺灣的尾端。這樣的抉擇與道路讓他的眼神閃閃發光,無愧神與自己的心;他所流露出的喜樂,也深深感動我們。


(本校醫學系許庭瑜 撰稿)


enews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