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311 眾人皆醉我獨醒---端午話屈原

出自KMU e-News

(修訂版本間差異)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新頁面: 高雄醫學大學e快報 第311期  分享園地 =='''眾人皆醉我獨醒---端午話屈原'''== 本校 楊俊毓副校長<br/><br/>   農曆五月五日端午節的習俗有...)
當前修訂版本 (2017年6月1日 (四) 09:54) (編輯) (撤銷)
(新頁面: 高雄醫學大學e快報 第311期  分享園地 =='''眾人皆醉我獨醒---端午話屈原'''== 本校 楊俊毓副校長<br/><br/>   農曆五月五日端午節的習俗有...)
 

當前修訂版本

高雄醫學大學e快報 第311期  分享園地

眾人皆醉我獨醒---端午話屈原

本校 楊俊毓副校長

  農曆五月五日端午節的習俗有划龍舟與吃粽子,是從二千多年前的戰國時代開始的,一般認為端午節源自紀念楚國愛國詩人屈原的活動,故又名詩人節。廣大民眾為何如此敬仰與懷念屈原,以致每年都要以划龍舟及吃粽子的形式來紀念他呢?這是有故事的。

  屈原,名平,與楚國王室同姓,曾擔任楚懷王的左徒(副宰相)要職。<史記 屈原賈生列傳>說他學識淵博,記憶力強,明白國家盛衰之理,熟習外交辭令「博聞彊志,明於治亂,嫺於辭令」,入朝就跟楚懷王商議國事,發布號令,對外就接待賓客,應對諸侯「入則與王圖議國事,以出號令,出則接遇賓客,應對諸侯」可見楚懷王是很重用他的。

  有一次楚懷王要屈原草擬法令,屈原寫好草稿,但尚未定稿,忽然上官大夫來拜訪並想奪為己有,屈原不給他,他就在楚懷王面前進讒言「懷王使屈原造為憲令,屈平屬草?未定,上官大夫見而欲奪之,屈平不與,因?之」,說:「大王命令屈原起草法令,眾人皆知,每當法令公告後,屈原就自誇是自己的功勞,認為「如果不是我,誰能做得出來」,楚懷王很生氣,就疏遠了屈原。後來也免去了屈原「左徒」的官職,並被放逐,屈原痛心楚懷王不能明察是非,讒言遮蔽賢明,奸佞陷害公正之人,方正之人不被見容「疾王聽之不聰也,讒諂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因此憂愁深思的寫下了名垂不朽的「離騷」詩篇。

  戰國時代,基本上是秦、齊、楚、燕、韓、趙、魏七雄並起的局面,其中秦國的實力最強,野心也最大;楚國位處長江中下遊地區,土地遼闊富饒,屈原輔佐楚懷王後,對內實行政治改革與富國強兵之策,對外善處各國關係,執行聯合抗秦之策,很快即成為僅次於秦國之國家。無奈,屈原失勢被罷斥後,秦國馬上派張儀到楚國挑撥離間,並用重金賄賂收買懷王的愛將鄭袖、靳尚等人,分裂聯合抗秦的統一戰線,造成懷王的錯誤決策,不但與齊國斷交,更二度出兵秦國,但均遭慘敗,並失去原屬楚國的漢中地區,此時懷王才又想起要重用屈原,但為時已?矣。懷王死後由長子頃襄王繼位,並由其弟子蘭擔任令尹(宰相),頃襄王比其父更加昏庸無能,更加聽信讒言,把屈原再次趕出楚國都城,流放到邊遠荒僻之沅湘二水之間,有家歸不得。

  屈原再次被放逐,心情煩悶,思慮混亂,心中充滿了抑鬱與困惑,不知如何自處「心煩慮亂,不知所從」,在百思不得其解情況下,於是求教於太卜(掌占卜之官)鄭詹尹,希望借龜策之術來解開其疑惑,在其<卜居>一文中,屈原自嘆世間是如此清濁而不分,認為輕薄的蟬翼是重的,而真正千鈞之重的東西反而被認為是輕的「世溷濁而不清,蟬翼為重,千鈞為輕」,能振聾發聵的正大之聲被屏棄不用,而賤物之聲反而大肆囂鳴「黃鐘毀棄,瓦釜雷鳴」,小人居於高位,氣燄囂張,賢臣卻默默無名不受重視「讒人高張,賢士無名」,屈原慨嘆世間之人無法瞭解其對國家懷有的那顆廉潔與忠貞之心,只可惜鄭詹尹也無法解開屈原心中的疑惑「龜策誠不能知此事」,並以「用君之心,行君之意」來勸屈原想開一些,別再一意孤行,但屈原仍執著自己的心意行事,保持自己的堅貞高潔,不隨波逐流,也不同流合汙。

  有一天,屈原披頭散髮於江畔,遇見漁父,漁父便問他說,「你不是屈原嗎?何故至此?」,屈原說「舉世混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所以我被放逐至此,漁父回答說「聰明人處世,不要拘泥於事務,要能順應時變,隨俗而調整,既然世上都混濁,你為何不隨波逐流呢?眾人都醉,你何不與他們同醉呢?何必堅持美德,而使自己遭受流放之難呢?」「夫聖人者,不凝滯於物,而能與世推移,舉世濁濁,何不隨其流而揚其波?眾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懷瑾握瑜而自令見放為?」

  屈原回答說:剛剛洗過頭的人,總要彈一彈帽子上的灰塵,剛洗過澡的人,一定要抖一抖衣服,有誰願意將自己乾淨的身軀弄髒呢?我寧可投水自盡身魚腹,又豈能讓世俗的塵埃玷汙呢?「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誰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寧赴常流而葬乎江魚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溫蠖乎?」屈原說完,朝前走去,西元前二七八年農曆五月五日,他漂泊到汩羅江邊,抱起一塊大石頭,自投汩羅江而死。百姓聽聞屈原投江而死,紛紛划船來救他,當然已無法救起屈原,就趕緊用粽子投入汨羅江裡餵魚,以便魚吃飽了就不會再去吃屈原的屍體,以後每年五月五日,當地舉行划龍舟比賽,表示救屈原之意,吃粽子也是表示祭祀屈原,這二種風俗就把端午節形成了我國一個重要的傳統節日。

  賈誼是漢初著名的政論家,大約晚屈原一百年,22歲即被漢文帝召為身邊最年輕的博士,依照儒術與陰陽五行概念為漢代設計了禮制。文帝很想破格任用,無奈受到大臣反對,賈誼乃被外放貶謫,其間曾路過湘水,念屈原忠而被貶,觸景傷情,寫下了著名的<弔屈原賦>。大意是藉憑弔屈原,投射因才華而無法見容當局的傷感心境,文中也是說整個國家無人了解自己,他只能獨自憂憤壓抑,「國其莫我知,獨堙郁兮其誰語」,並因此而生如鳳凰遠走高飛「遠濁世而自藏」的隱逸傾向。太史公說他為屈原的心境感到悲痛,但等他讀了賈誼的<弔屈原賦>後,又怪屈原憑他的才華,如果到哪裡都能輔佐君主啊!何必把自己弄到這樣的地步呢?太史公讀了賈誼所做之賦後,看到賈誼把生死看的一樣,去就看的很輕「同生死,輕去就」,自己也覺得茫然若有所失了。

  美國著名學者史多茲博士(Paul Stoltz)1997年曾提出「逆境商數」(Adversity Quotient,AQ)的概念,他認為成功的關鍵不是天分,學歷,也不是財富,而是面對逆境的能力(AQ),?AQ的人會把逆境以及逆境造成的原因看成是暫時的,這種態度將使自己的精力更加旺盛,更加保持樂觀主義精神,AQ愈?的人,有較高的耐受力,即使面對困難,他也看到積極因素,深信自己能度過難關,掌握局勢,目前的局勢只是黎明前的黑暗,我們多麼希望當年的屈原耐受性能高一點,忍耐等待時機,這樣楚國就不會喪失一個傑出人才,或許楚國的命運也會有所改變。當然啦,屈原的選擇是他無悔的執著,這點勿庸置疑。


enews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