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320 為治者不在多言
出自KMU e-News
(新頁面: 高雄醫學大學e快報 第320期 分享園地 =='''為治者不在多言'''== 本校 楊俊毓副校長<br/><br/> 行政院長賴清德9月26日在立法院接受立委質...) |
(新頁面: 高雄醫學大學e快報 第320期 分享園地 =='''為治者不在多言'''== 本校 楊俊毓副校長<br/><br/> 行政院長賴清德9月26日在立法院接受立委質...) |
當前修訂版本
高雄醫學大學e快報 第320期 分享園地
為治者不在多言
本校 楊俊毓副校長
行政院長賴清德9月26日在立法院接受立委質詢時公開表示,「我是務實的台獨主義者」、「我是主張台灣獨立的政治工作者」、「台灣已經是主權獨立國家,名字叫中華民國,不會另行宣布台灣獨立」,引起政壇一陣波瀾。10月2日舉行的亞洲棒球錦標賽,大陸隊以買不到機票為理由臨時缺賽,為紀念兩岸開放交流三十年的「小三通回顧與展望」研討會,陸方官員及學者也因故集體缺席,賴院長拋出的台獨主張已然掀起風波,受到大陸某種程度的抵制。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有記載一則「紙上談兵」的故事。戰國時趙國名將趙奢之子趙括,年輕時學兵法,談起兵事,自認天下沒人能與他相比,因此甚為驕傲。趙括曾與父親談論用兵打仗之事,趙奢也難不倒他(嘗與奢言兵事,奢不能難),但是趙奢卻不承認他有軍事才能,認為他不過是「紙上談兵」而已。
趙括的母親就問趙奢原因,趙奢說戰爭是要以命相搏之事,但是趙括把它視為輕而易舉(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假如趙國不用他為將也就罷了,一旦用他為將,那麼將來毀掉趙國軍隊的一定是趙括(使趙不將趙括即已,若必將之,破趙軍者必括也)。
後來趙括果然代替了廉頗擔任抗秦大將軍,趙括自以為很會作戰,硬是搬用兵書上的條文,完全改變廉頗的作戰方案(悉更約束,易置軍吏),結果在長平之戰中,趙國軍隊兵敗如山倒,趙括被殺,四十餘萬士兵也遭秦軍坑殺,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長平之戰」。
賴清德院長在國會殿堂的口頭答詢的台獨言論其實很像在紙上論打仗一樣,只是空談理論,不能成為現實狀況,一點也不能解決兩岸所面對的實際問題,反而徒增問題,引發兩岸緊張關係及內外部危機而已。
孟子對大國小國之間的外交策略曾提出二大基本原則。有一天齊宣王問孟子,對於鄰國的邦交,有什麼好的策略與辦法,孟子回答說大致上可以分成二種原則,第一個原則是「以大事小」,這是仁者的風範。他說夏朝的時候,湯以亳為都城,地大人多,國力強盛,而另一諸侯葛國,無論領土、人口、財力都不及湯國,但湯國外交上對葛國仍然是尊重的,絕不因自己的國力強盛就去欺凌弱小的葛國;孟子又舉周文王為例,周國對於昆夷犬戎小國經常有粗暴魯莽的侵犯行為,也不忍動武,兵戎相見,以免生靈塗炭,苦了百姓(惟仁者為能以大事小,是故湯事葛,文王事昆夷)。
孟子又提出第二個外交原則「以小事大」,這是屬於明智之舉。他舉越王句踐被打敗之後,對吳國俯首稱臣之史實,認為越國之選擇是明智之舉,後來句踐「十年生聚,十年教訓」終於得以雪恥復國,這是明智之舉的外交原則,也就是自己力量不足之時,就順服強者以圖生存「惟智者為能以小事大,故句踐事吳」。
孟子進一步闡述:「以大事小」的外交原則是「樂天」的,「以小事大」的外交原則是「畏天」的「以大事小者,樂天者也;以小事大者,畏天者也」,這裡的「天」,南懷瑾大師解解為「天理」,意思是說以大國之尊去配合小國,就是順應「天地生萬物」的樂天心理,不願意欺負弱小;至於弱小的國勢臣服於強國,不敢得罪大國,就是敬畏天理。否則,天地間的定理,不會容許你成功如願的。
凡是「樂天」的效法天地的博愛精神,不以強欺弱的大國,就可能四海歸心,可以保有天下;弱小的國家,如果能敬畏天道,服從強國,也可以保住自己的國家(樂天者,保天下;畏天者,保其國)。最後孟子對智者的外交政策引用《詩經》來支持他的理論,他說,小國必須以敬畏謹慎的心理,因應國際上的大趨勢,把握時間的契機,以維繫自己的生存,詩云:「畏天之威,于時保之」。
曾子在《大學》一書中提到治國平天下的道理時,特別談到位居上位的領導者與當政者要特別注意一言一行,因為他的一言一行,動輒會影響國家全民的安危,他說:當領導者的話不合道理說出口,別人也會以不合道理的話來回擊你「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此與所謂「唯口出好興戎」、「禍從口出」都是同一道理。決策者,特別是行政院長那樣影響力極大的人,他在國會殿堂的發言,一呼百應,關係到國家興亡,出言更應小心慎重,否則「一言喪邦」,諒足深誡。
漢武帝即位時,朝中大臣王臧及趙綰推薦他們的老師申公給漢武帝,漢武帝派出使者,帶著綢帛璧玉等貴重禮物,並用安穩的馬車將申公迎接到長安(天子使使束帛加璧,安車駟馬,迎申公),漢武帝向他請教國家治亂的道理,當時申公已八十多歲,回答說:想要國家安治,不在於言詞誇飾,完全要看實際執行成效如何罷了(為治者不在多言,顧力行何如耳),那時候,漢武帝正喜好文字辭令,聽到申公的言論,默然以對(是時,天子方好文詞,見申公對,默然),這就是「為治不在多言」的典故,語出史記《儒林列傳》。
從政不在於多說話,單單靠嘴巴是不行的,最重要的是要看實際的行動怎麼樣,賴清德院長上任已經一個月,我們期待賴院長能多提出積極發展經濟的良方,有效改善民生,這才是為政之道。如果只是開支票而沒有政績,那說什麼也沒用,如果提不出政策又不能做事,那也不能以「為治者不在多言」來呼攏老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