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411 人物側寫-生物醫學暨環境生物學系黃尹則助理教授

出自KMU e-News

(修訂版本間差異)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新頁面: 高雄醫學大學e快報 第411期  生命科學院專題 == '''人物側寫-生物醫學暨環境生物學系黃尹則助理教授''' == 250px   ...)
當前修訂版本 (2021年12月21日 (二) 11:41) (編輯) (撤銷)
(新頁面: 高雄醫學大學e快報 第411期  生命科學院專題 == '''人物側寫-生物醫學暨環境生物學系黃尹則助理教授''' == 250px   ...)
 

當前修訂版本

高雄醫學大學e快報 第411期  生命科學院專題

人物側寫-生物醫學暨環境生物學系黃尹則助理教授

  大家好,我是110年2月到職於生命科學院生物醫學暨環境生物學系的助理教授黃尹則。我於中興大學植物病理學系取得學士及碩士學位,並完成兵役之義務後,便前往美國佛羅里達大學森林暨環境資源保育學系攻讀博士,之後順利申請至日本京都大學環境研究中心進行博士後研究。有幸於今年二月加入高醫這個團隊。
  我的研究主軸以真菌為主,以傳統分離培養、分子鑑定、結合數據分析及統計學等方式,調查真菌與環境或是其他生物(如昆蟲、植物)的交互作用。受益於大學、碩班時期於植物病理系的訓練、博士班於森林昆蟲學實驗室的培養、以及博士後時期於京都大學環境研究中心的薰陶,透過這樣多領域的學習,讓自己進行研究時能多從不同面向思考;同時,在遇到瓶頸時,一路上也有許多跨領域的研究夥伴能不吝協助。
  目前的研究主軸會放在真菌與昆蟲的共生關係,特別是菌蠹蟲與其菌蠹蟲共生真菌。菌蠹蟲豢養其共生真菌,是目前已知最早演化出農業行為的一類昆蟲;了解這類昆蟲如何與真菌形成絕對、互利的共生關係,將有助於了解真核生物與真核生物間如何形成並維繫緊密共生關係的機制。大部分菌蠹蟲是一類棲息於新鮮剛死亡之樹木的昆蟲,雖然棲息於樹木內,菌蠹蟲並不取食木頭組織,反而是以自身攜帶的菌蠹蟲真菌作為唯一的食物來源;作為回報,菌蠹蟲是其共生真菌於自然界中移動的唯一交通工具。無論是昆蟲或是真菌,參與此共生關係的兩方皆為維繫此關係做出相當程度的演化適應,例如於菌蠹蟲特化出專門攜帶共生真菌的儲菌囊、共生真菌特化出餵養菌蠹蟲的巨大孢子等。透過研究這些演化適應的構造、昆蟲與真菌的生態特性、以及共同演化所衍生的基因、生理特性改變,我的研究團隊希望能解析這類十分有趣但也相當複雜的共生關係之維持機制。
  透過加入高雄醫學大學這個多元的團隊,希望未來有許多機會和不同領域的前輩以及後進有研究思想上的激盪。同時,也期望自己能不負教師之名,激起年輕學子對於學習的興趣、研究的熱忱,假以時日能為科學界有所貢獻。


enews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