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460 貝里斯義診學生心得
出自KMU e-News
(新頁面: 高雄醫學大學e快報 第460期 醫學院專題 == '''貝里斯義診學生心得''' == ■ 石若筠、曾莉蘋、曾媛愛<small>(按照筆劃排序)</small><br/><br/> ...) |
(新頁面: 高雄醫學大學e快報 第460期 醫學院專題 == '''貝里斯義診學生心得''' == ■ 石若筠、曾莉蘋、曾媛愛<small>(按照筆劃排序)</small><br/><br/> ...) |
當前修訂版本
高雄醫學大學e快報 第460期 醫學院專題
貝里斯義診學生心得
■ 石若筠、曾莉蘋、曾媛愛(按照筆劃排序)
北美台灣人醫師協會 (NATMA) 是由一群在美國執業的台灣醫師和牙醫師組成的一個組織,致力於增進全球健康福祉。能夠參與他們每年舉辦的國際義診,對我們來說是一個很難得的機會。今年的義診選擇了貝里斯作為服務地點,主要是因為當地醫療資源極度匱乏,許多偏遠地區的居民難獲得基本的醫療服務。
這次義診,我們每天在不同的村莊間輪轉,從首都 Belmopan 到最大城市 Belize City,再一路北上至 Orange Walk。車窗外,鐵皮屋散落於茂密雨林,道路泥濘不平,人們在路旁等著公車,偶爾驟雨突如其來,模糊視線。抵達總理故鄉 Orange Walk 後,我們在一座圓形大涼亭搭建臨時醫療站。我們三位醫學生被部署到vital sign生命徵象區,協助測量體溫、脈搏和血壓,並詢問病患主訴、基本的問診。
許多居民只說西班牙語,幸而有當地健康服務工作者協助翻譯,使得醫療行為得以順利進行。初步了解症狀後,我們引導病人前往適合的科別。雖然有時不確定他們是否完全理解,但病人感激的眼神與微笑,展現了醫病之間的信任與連結。
義診過程中,我觀察到當地居民普遍缺乏健康意識,常見手持含糖飲料,加上醫事人力短缺,偏遠地區醫療環境艱困,導致肥胖、糖尿病與高血壓等代謝性慢性病氾濫。義診雖是短期援助,但我們希望藉由交流、衛教和媒體報導,提升居民健康意識。即便烈日炎炎,貝國總理仍陪同我們一起進行義診,並接受心臟科和針灸治
在距離首都Belmopan的Armenia小村落,我們義診巴士迷路多時,最終找到由世衛組織建於多年以前的老舊衛生所。經我們清理後,簡陋的小屋變身為臨時診療所,當地健康服務人員協助搭建帳篷,為病患遮陽擋雨,並協助衛教、溝通與動線引導。多數病患為母親帶著孩子來看診,兒科需求大,而藥品在半日間幾乎發放一空。
無法前來的年邁病患,在可行距離內,醫療團隊會居家探視。例如,一對98歲和86歲的夫妻臥病在床,我們攜帶器材進行檢查,發現爺爺低血壓且營養不良,生命已接近終點。在救護車稀缺、送醫不易的情況下,我們提供藥物並給予陪伴,給予他最後一程中溫暖的支持。
義診中也偶有緊急轉診案例。一位11個月大的男嬰,持續發燒五天,伴隨喘鳴及濕囉音,懷疑急性支氣管炎,因病情可能惡化,醫師迅速安排轉診。另有一名9歲女童,發燒並伴有腹痛,疑似感染,此外她表達能力遲緩,或患有自閉症。令人擔憂的是,陪伴她的是僅11歲的表姐。醫師除了開立抗生素,也請當地健康工作者關注其家庭狀況。
參與這次貝里斯義診,是我人生中一段寶貴的經歷。「If we will not go there, who else will?」這句話提醒我,肩負幫助他人的使命是責任,也是幸福。初次踏上海外義診的土地,我深刻體會「給予」並非犧牲,而是一種喜悅,我們所收穫的遠比他們多。
義診區域涵蓋偏遠村莊與城市,讓我見識到醫療資源與衛教認知的巨大落差。鄉村居民對慢性病的控制與認識薄弱,而城市居民則相對熟悉用藥與監測,顯示衛教的重要性。 五天的義診,我們團隊分工合作,從登記病患、測量生命徵象到診斷與用藥發放,整個流程有條不紊,共完成1798人次的看診。即便天氣悶熱,夥伴們始終保持笑容,懷著「Leave no one behind」的信念,展現了對弱勢的關懷與服務精神。
▲貝里斯義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