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203 創意的發想與實踐「袁旃‧戲古幻今」參觀心得
出自KMU e-News
Yufech (對話 | 貢獻)
(新頁面: 高雄醫學大學e快報 第203期 分享園地 == '''創意的發想與實踐「袁旃‧戲古幻今」參觀心得''' == 醫社四 鍾婉琪 [[Image:enews203分享園地-2.j...)
下一個→
在2012年7月11日 (三) 10:21所做的修訂版本
高雄醫學大學e快報 第203期 分享園地
創意的發想與實踐「袁旃‧戲古幻今」參觀心得
醫社四 鍾婉琪
- 科目名稱:創意的發想與實踐
- 指導老師:楊三東老師
這是第二次來高雄美術館,還記得第一次來的 時候是兩年前的5月,是高雄街道上開滿木棉花的 季節,而美術館的周圍也不例外。這次甫一踏入美 術館周圍,放眼四處便是整片的綠意盎然,似乎訴說著夏天的到來。
第一次耳聞袁旃老師,在尚未正式進入展區參觀 她的作品前,導覽李阿姨介紹了關於袁旃老師的生平,其中一段讓我印 象非常深刻的內容。那就是,袁旃老師在年輕時便想舉辦畫展,在她的 父親阻擋之下,她不但沒有放棄畫畫的興趣,40 多歲重拾畫筆投身創 作,並且還每天勤練毛筆字,為的就是讓自己結合繪畫與毛筆專業的養 成,終於在50歲時舉辦展覽。這點讓我非常震撼與感動;讓我認知到 了『投入』與『苦練』對於專業養成的重要性,譬如我很熱衷於某一項 興趣,若要將它發展成自己的專業,則是必須要每天接觸、勤奮練習的,如此一來才能將這項興趣發揮成專業技術,如庖丁解牛,游刃有餘。這是未進場參觀時,我首先學到的精神。
「求新、求變」在袁旃老師的創作理念中,最重要的元素。中國傳 統藝術為袁旃老師以中國傳統水墨畫為本,再另闢蹊徑,在傳統中融入 現代及西方元素,並勇於嘗試,風格融合中國水墨畫與西方的色彩:鮮 豔、柔和、粉色系的色彩;為水墨繪畫開拓一種新的可能,她以古畫為 創作依歸,做創造性的變古,創造出一套新的視野,改變了傳統較灰黑 系列的顏色、使用柔和的顏色,並且融入自己所喜愛的物品與感覺。例 如,袁旃老師融合生活中的小物品,如喜歡吃的菜、喜歡的玩具、喜歡 吃的糖果等,更讓我體認到,原來藝術的靈感並不需要特意去發掘,只 要細心觀察身邊枝微末節的小事物,生活中的藝術,俯拾皆是。袁旃老 師的藝術,無庸置疑的跨越了中國傳統繪畫與西方藝術形式的鴻溝,形 塑出屬於 21 世紀中國人的當代藝術世界格局。
參觀完展覽後,讓我印象深刻的作品有:『文化廳』、『歲朝圖』、『地 震波』。其中,『文化廳』中,有中國的對聯還有西方的玻璃水晶燈,中 西融合一點也不突兀、反而顯得極其和諧;而『歲朝圖』是以『壽』為 主幹的樹根,極富創意;『地震波』則是袁旃老師在想像九二一地震時 地牛大翻身的波動,將人們走避不及的災害一轉身化為巧妙的靈感。還 有餐桌上一盤盤的生鮮蔬果,有翠玉白菜、五彩龍蝦、鯉躍龍門、青花 餐具等等,太熱鬧有趣了。
如此豐富的圖像變化,要有很多好奇心、想像力與行動能力才行。另外,這些作品帶給觀者的生命力與喜悅,以及十足的現代感,袁旃老師的作品,讓童心未泯的兒時趣味無限延伸,不禁讓我莞爾一笑。最後,導覽李阿姨帶我們到以整片玻璃素材為牆的小空間,累的時候可以坐在此地休息,眺望,一片綠意盎然的美術館公園,感覺非常愜意。也體悟到,現實世界與想像力的區隔;或許在創作的時候,不將想法設限,以想像力為驅力、讓心中那個久未探訪的桃花源再次重現,會是創作靈感的豐富泉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