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221 一位來自香港大學的骨科醫師讓我更加著迷於解剖學~張培毅描述陳立基老師

出自KMU e-News

(修訂版本間差異)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Yufech (對話 | 貢獻)
(新頁面: 高雄醫學大學e快報 第221期  分享園地 好老師徵文專題 學 院 醫學院 系所/年級 後醫系二年級 姓 名 張培毅 學 號 97000005 描述對象 醫...)
下一個→

在2013年4月26日 (五) 10:00所做的修訂版本

高雄醫學大學e快報 第221期  分享園地 好老師徵文專題


學 院 醫學院 系所/年級 後醫系二年級 姓 名 張培毅 學 號 97000005 描述對象 醫學院 陳立基 老師 課程名稱 人體解剖學(heart,circulation,bone, muscle,nerve) 主題選定 活潑的課堂互動與特別的創意教學 文章題目 一位來自香港大學的骨科醫師讓我更加著迷於解剖學 文章內容 記得在block 4(心血管)和6(骨骼肌肉)時候,本校解剖學科王霈老師邀請香港大學陳立基老師來為我們後醫系學生上課,在有限的時間下把心臟、全身循環系統、骨骼肌肉及神經上完,那時課堂的聲音,彷彿還停留在教室班,陪伴我挺起胸膛繼續為醫學之路衝刺。 英語教學是我們後醫系的特色,許多的意見在這議題盤旋,慶幸我們有這個制度,得以接觸到來自世界各地的老師給我們很棒的課程,因為有英語教學得以讓我遇到陳立基老師,也因此能治好我這對於解剖學的「恐懼」,這是從我大學在念藥學系時就有的,如今神奇的是我竟然喜歡上這種實實在在的知識,尤其是當與臨床實境作連結時,更讓我愛不釋手。

課程第一天,我遲到了(真對不起,若是讓洪蘭委員知道就慘了),然而接下來的課程我都盡量早到,而且我從沒看到班上同學這樣一窩蜂往前擠,每個人都在夾縫中求視線,唯恐漏掉哪一個心臟美麗的解剖圖、CXR、CT的影像,而那也是我第一次看得懂這些圖,下課後當然會有一群餓鬼,把陳立基老師圍起來大啖解剖的知識。
雖然老師講得是英文,可是我們腦中的思緒與老師是同步的,主要原因是上課方式是互動式的,而且一些重要的觀念會一再出現,老師常說解剖要學得好就是「repetition」,他說他一直重複的把解剖課本念到整個脫頁,再買另一本新的,我相信他真的這麼做,因為他能把投影片統合的那麼好,他會提醒我們哪些觀念是重要的,哪些就沒那麼重要,這部分完全是和臨床接軌,所以非常深刻。陳老師說雖然念那麼多次有些觀念還是會混淆,他還是必須再次回到課本查詢,勉勵我們勇往直前。重複、再現的原理也同樣在老師的投影片呈現,重要的觀念會有條理的出現,然後加以統合,重複出現,有時會用另外一種包裝呈現,這絕對需要很夠的教學經驗與熱忱。

上完陳老師的課,就像看完一場電影般,專業的知識,幽默的歡笑,生動的舉例,這是一個非常棒的師生互動式教學,這些課堂上的一點一滴讓人回味無窮,只要有空閒,我就會拿起那部份的講義,再次跟隨陳老師的腳步一步一步往前學習、記憶。看到那個投影片就會想起他舉的那個例子,他喜歡傳授他以往的記憶經驗,讓我們在課堂後自然而然就對於這個觀念接受且牢記。 我要謝謝陳立基老師給我們帶來這美好的時光,讓我們茁壯給我們信心,讓我們知道自己該努力的方向,前進的目標。


  • 編按:

自195期開始轉載第三屆好老師徵文得獎文章。


enews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