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248 研究發展處行政規劃組業務簡介
出自KMU e-News
(新頁面: 高雄醫學大學e快報 第248期 研發處處專題 == '''創意產學能量佳‧創業典範一級棒''' == 產學營運處 鄭添祿 產學長 本校以「研創型大學」...) |
|||
第4行: | 第4行: | ||
- | == ''' | + | == '''研究發展處行政規劃組業務簡介''' == |
- | + | 行政規劃組 田育彰教授 | |
- | + | 擔任研究發展處行政規劃組組長已進入第三年,在研究發展處的工作增進了我對行政事務的歷練,畢竟自己在高醫是資歷尚淺的教師,而且面對的是全校研究的總樞紐,也讓我從工作中學習更多待人處事的道理,而這些工作的點點滴滴,都是醞釀自我成長的養分。 | |
+ | 本組承辦的業務主要是在延攬人才及鼓勵研究傑出之教授,並致力於提昇本校之學術研究水準。為延攬與獎勵具有傑出成就之學者從事教學與研究,依據「講座與特聘教授之設置辦法」,迄今已有數位校內外教學研究成績優異、學術地位崇高的學者獲聘為本校講座或特聘教授,帶領本校師生投入尖端研究,激發新的學術發展。為了能加強整合校內重點領域相關研究人員與資源共享,發展特色之研究重點、凝聚共識、提昇相關學術水準,目前訂有校級研究中心之設置辦法,鼓勵教師成立新的研究中心及促進新研究團隊之整合。 | ||
+ | 在跨校研究部分,本組承辦中山高醫跨校研究合作已邁入第三年,研究領域涵蓋天然物、生物科技、神經科學、抗癌機制、環境醫學等。未來兩校期望共同發展生醫奈米研究與生物醫學工程,藉由每一年度規劃新增新的合作領域逐步達到兩校多元化全面化合作之目標。目前兩校研究合作朝下列幾個方向進行:(一)共同申請大型研究計畫,推動研究合作。(二)學生可互選兩校課程,不需另繳學費。(三)通識教育、行銷管理及社會關懷課程之合作。(四)推動兩校圖書館電子期刊、電子資料庫貴儀中心及共用儀器資源共享。(五)兩校教師之合聘機制。(六)依雙方研究合作方向,設立更多功能性的跨校研究主題。由於兩校經費之挹注,其研究成果依據Web of Science資料庫(2013.11.27)分析兩校每年共同發表論文數,從2011年發表101篇,2012年發表98篇,至2013年發表140篇,合作論文篇數逐年增加,表示兩校合作成果豐碩,期望在兩校攜手合作下,共創南台灣之研究高峰,朝亞洲頂尖大學邁進。 | ||
+ | 本處每月亦發行研發電子報,內容涵蓋研究新知、論文與研究分享、最新消息、徵求計畫、校外合作專區及研究榮譽榜等。研發電子報屬於全校師生共同研究園地,可提供全校師生學術交流、最新尖端研究訊息或研究心得分享、研究團隊研究會議公告等,希望藉由電子報的發行能發展教師創新之合作模式,期望高雄醫學大學的學術研究風氣更上一層樓,朝世界一流大學的目標前進。 | ||
- | + | 十八年前我自高醫畢業,一直到七年前回母校服務,高醫的環境建設、教學與研究設備不斷創新,身為高醫人總覺得有種榮譽與驕傲。但是現實環境的少子化衝擊與經濟的衰退,在在都會影響到學校招生與研究發展。在講究全球化競爭及大學自主發展的二十一世紀,學校的發展特色更形重要。排名在前段的國立大學,以爭取人才、邁向頂尖為由,囊括了愈來愈多政府的教育與研究經費,當然是有助於鞏固優勢、強化國際競爭力;相較之下,私立大學所獲得的挹注是相對微薄。人才是學校未來發展的最大基礎,對於吸引優秀人才的責任,本處責無旁貸。我們期望透過本處各項研究補助機制,能更有效及更合理的進行資源分配,讓本校教師的學術研究能有機會更上一層樓。高醫即將歡慶創校六十周年,回首六十年來為高醫打拼立下優良基樁的前輩,讓高醫成為南台灣醫療、教學與研究頂尖的醫學大學,這樣努力的精神又豈能讓我們有任何藉口怠惰。研究的道路十分漫長,除了以謙卑的心時時接受新知,也希望貢獻一己之力與眾伙伴們一起為高醫加油。 | |
- | + | ||
- | |||
- | [[Image:2013.jpg|600px]] | ||
2013國家新創獎得獎人合照 | 2013國家新創獎得獎人合照 |
在2014年8月12日 (二) 15:54所做的修訂版本
高雄醫學大學e快報 第248期 研發處處專題
研究發展處行政規劃組業務簡介
行政規劃組 田育彰教授
擔任研究發展處行政規劃組組長已進入第三年,在研究發展處的工作增進了我對行政事務的歷練,畢竟自己在高醫是資歷尚淺的教師,而且面對的是全校研究的總樞紐,也讓我從工作中學習更多待人處事的道理,而這些工作的點點滴滴,都是醞釀自我成長的養分。
本組承辦的業務主要是在延攬人才及鼓勵研究傑出之教授,並致力於提昇本校之學術研究水準。為延攬與獎勵具有傑出成就之學者從事教學與研究,依據「講座與特聘教授之設置辦法」,迄今已有數位校內外教學研究成績優異、學術地位崇高的學者獲聘為本校講座或特聘教授,帶領本校師生投入尖端研究,激發新的學術發展。為了能加強整合校內重點領域相關研究人員與資源共享,發展特色之研究重點、凝聚共識、提昇相關學術水準,目前訂有校級研究中心之設置辦法,鼓勵教師成立新的研究中心及促進新研究團隊之整合。
在跨校研究部分,本組承辦中山高醫跨校研究合作已邁入第三年,研究領域涵蓋天然物、生物科技、神經科學、抗癌機制、環境醫學等。未來兩校期望共同發展生醫奈米研究與生物醫學工程,藉由每一年度規劃新增新的合作領域逐步達到兩校多元化全面化合作之目標。目前兩校研究合作朝下列幾個方向進行:(一)共同申請大型研究計畫,推動研究合作。(二)學生可互選兩校課程,不需另繳學費。(三)通識教育、行銷管理及社會關懷課程之合作。(四)推動兩校圖書館電子期刊、電子資料庫貴儀中心及共用儀器資源共享。(五)兩校教師之合聘機制。(六)依雙方研究合作方向,設立更多功能性的跨校研究主題。由於兩校經費之挹注,其研究成果依據Web of Science資料庫(2013.11.27)分析兩校每年共同發表論文數,從2011年發表101篇,2012年發表98篇,至2013年發表140篇,合作論文篇數逐年增加,表示兩校合作成果豐碩,期望在兩校攜手合作下,共創南台灣之研究高峰,朝亞洲頂尖大學邁進。
本處每月亦發行研發電子報,內容涵蓋研究新知、論文與研究分享、最新消息、徵求計畫、校外合作專區及研究榮譽榜等。研發電子報屬於全校師生共同研究園地,可提供全校師生學術交流、最新尖端研究訊息或研究心得分享、研究團隊研究會議公告等,希望藉由電子報的發行能發展教師創新之合作模式,期望高雄醫學大學的學術研究風氣更上一層樓,朝世界一流大學的目標前進。
十八年前我自高醫畢業,一直到七年前回母校服務,高醫的環境建設、教學與研究設備不斷創新,身為高醫人總覺得有種榮譽與驕傲。但是現實環境的少子化衝擊與經濟的衰退,在在都會影響到學校招生與研究發展。在講究全球化競爭及大學自主發展的二十一世紀,學校的發展特色更形重要。排名在前段的國立大學,以爭取人才、邁向頂尖為由,囊括了愈來愈多政府的教育與研究經費,當然是有助於鞏固優勢、強化國際競爭力;相較之下,私立大學所獲得的挹注是相對微薄。人才是學校未來發展的最大基礎,對於吸引優秀人才的責任,本處責無旁貸。我們期望透過本處各項研究補助機制,能更有效及更合理的進行資源分配,讓本校教師的學術研究能有機會更上一層樓。高醫即將歡慶創校六十周年,回首六十年來為高醫打拼立下優良基樁的前輩,讓高醫成為南台灣醫療、教學與研究頂尖的醫學大學,這樣努力的精神又豈能讓我們有任何藉口怠惰。研究的道路十分漫長,除了以謙卑的心時時接受新知,也希望貢獻一己之力與眾伙伴們一起為高醫加油。
2013國家新創獎得獎人合照
並積極鼓勵學生參與產官學計畫及各項競賽,透過競賽及實務操作,學生可以更貼近產業的需求,增加未來就業競爭力,並且鼓勵校內師生團隊積極參與創業競賽,安排學生參加創業系列講座等課程,並邀請業師輔導學生團隊撰寫營運計畫書,且以紮實的實習工作坊訓練提升學生在產業分析、專利分析、計畫撰寫及創業規劃等多面向的能力,經由一系列的輔導培訓後,本校創業團隊屢獲佳績,成果豐碩。各年度校內外競賽得獎名單:
年度 | 獎項 |
101 |
|
102 |
|
本校除在培育學生專業領域的技能外,更結合生技醫藥產業的發展趨勢,激發學生更多的創意,且本校投入相當多的資源來培養跨領域創業人才,並透過教育部「教學卓越計畫」及「智慧生活創新創業育成平台計畫」等補助,開設一系列創業及智財相關課程,並內化至本校各系所,以形塑優質的校園創意商品化環境,且讓學生通過一連串有系統的訓練,使其不論是在智財保護、專利布局、技術商品化或創意加值的規劃上皆能展現極佳的創意,勢必能為國內整體生技醫藥產業的發展不斷注入深具潛力的新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