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41 生命底線的莊嚴——《活著》導讀
出自KMU e-News
Publish (對話 | 貢獻)
(新頁面: 高雄醫學大學e快報 第41期 一方清靜 人文e館 =='''生命底線的莊嚴——《活著》導讀'''== 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 李玲珠 Image:活著.jpg ...)
下一個→
在2015年9月4日 (五) 11:30所做的修訂版本
高雄醫學大學e快報 第41期 一方清靜 人文e館
生命底線的莊嚴——《活著》導讀
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 李玲珠
導演:張藝謀
主要演員:鞏利、葛優……等
電影《活著》根據余華同名的小說改編,曾獲1994年坎城影展大獎。喜歡這部電影,除了藝術的理由,更因為它撞擊了許多生死的思維;雖看了二十多遍,每當聽到主角面對死亡事件時的吶喊,仍令人熱淚盈眶。片名是活著,頗奈人尋味的卻是高潮全都在死亡事件上;換句話說,導演將觀者逼近了生命原點「死亡」,在這個底線上重新激盪活著的意義。
故事從平凡的夫妻福貴與家珍說起,福貴因為賭博將家產輸光,為了求生存,成為四處賣藝的皮影戲班主。國共戰爭,福貴被捉兵,在一個嚴寒的風雪夜後,目睹全連士兵的死亡、一大片堆疊的屍體,慶幸苟活下來,繼續為「人民解放軍」演皮影戲。解放後回到家鄉,又看到當年詐賭拐騙福貴家產的龍二,因為地主身分而被槍決。其後在中共大煉鋼政策下,動員全中國人民參與煉鋼,學生也不能例外;他唸國小的兒子有慶卻因為太累,在學校牆邊睡著,被汽車撞倒的半堵牆壓死。文化大革命期間,醫院被紅衛兵接管,醫生全被關進牛棚;老夫妻剩下的唯一女兒在醫院產後大出血,一群人手忙腳亂,卻不知該如何處理,只能眼睜睜看見女兒死亡。鏡頭最後落在福貴與小孫子饅頭的對話:「雞長大了就變成鵝,鵝長大了就變成羊,羊長大了就變成牛。牛長大了,日子就越來越好……。」看似荒謬的對話,也撞擊著對「活著」的省思。
我們習慣於各種「意義」的生存狀態,特別是知識分子,教育裡不斷教導各種生命的意義及生活的目的,相對排斥沒有意義、空白、荒謬、流浪、怠惰……等負面的生存狀態。但本片的主角福貴與家珍,只是一對教育程度不高、平凡的夫妻,鎮日只知柴米油鹽、努力活著就好,更遑論活著的哲學思考;摯愛的死亡卻是肇因於整個大時代的悲劇,渺小的個人根本無力對抗,只能接受「好死不如賴活」,只能努力苟活。但看到福貴夫妻的認命、不怨天尤人,甚至原諒、關懷導致兒子死亡的兇手,竟發現賴活原來也是一種莊嚴,莊嚴了不求理由的一息尚存。
活著可以就只是活著。
e 館小考:活絡一下思維與想像吧!
找個寧靜的角落,坐下來感覺自己的呼吸,只是單純地感覺一個吸入、一個呼出,……;放下所有的思考,體會一息尚存的「活著」。
e 館分享: 生命中吉光片羽的捕捉,獻曝以饗入館
平安是福
坐在加護病房外的長廊,夜深了,家屬休息室的燈已息,長廊更顯寂靜。看著婆婆明顯疲憊的倦容,仍緊握著念珠,不斷撥轉;微靠著瓷磚砌成的牆面,冷!夜晚的醫院更冷。
過了凌晨,今天應是小年夜了;剛將學校忙碌的工作暫時放下,準備迎接新年的喜樂休憩,如今卻必須面對另一場考試——小叔的病危。生死的關頭,能依靠的只有醫護人員(謀事在人)與上帝(成事在天),自己能努力的角色,大概只有穩住活著的人了;畢竟白髮人送黑髮人是悲苦的,畢竟三十多年的情緣是難捨的,畢竟……。
向公公解釋為何需要簽下放棄緊急救治的同意書,貫徹如何幫助小叔雖嫌短暫的生命畫下圓滿的句點,如何讓死亡更具有尊嚴與品質。夜雖漫長寒涼,卻清楚明白這是重要時刻;近幾年對生死學的持續閱讀與思考,書不能白讀,更熟悉真正的考試會出現在生命的臨界點,知行是否合一?其間還有多少落差?觀照每一個心念的起落,清清楚楚。
記得上次到殯儀館是因為林校長,肝癌過世,竟又匆匆過了八年。陽光雖然和煦,殯儀館的草木其實扶疏,但這裡是許多肉身必須真正全捨的終站,空氣中總瀰漫著淒冷的氛圍。不同的棺木裡各自裝載著一具具肉身,火葬場的入口各有編號,工作人員有經驗地處理每個編號;銅鈸木魚聲有節奏地伴著誦唸聲,竹枝、白幡飄移著,黑白或彩色的照片被置放在水泥平台上,照片上的面容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活著的人只能在平台這端,目送棺木消失在彼端,這是歸止嗎?但真的是生死的場域。
看著先生捧著金黃色絹布包裹的骨灰罈,緩緩而行;一大個人終只剩下一小罈,這就叫死亡嗎?或許,這仍叫「生命」?腦海中浮出數張面容:那些曾經年輕美麗、曾經刻骨銘心、曾經抱怨連連、曾經……,所有的曾經都寫進生命的歷史,進入情感的記憶中,未來也將包括自己。回到生命底限,這小小一罈不也真實活過?應該極具重量!仍是莊嚴。在宇宙自然中,每一種形式的存在都應是莊嚴的。
開學了,告訴朋友、學生自己的新年狀況,只想表達:平安是福。能吃飽飽、睡飽飽,這是多甜蜜的幸福。 感謝小叔教給我的生死課程。
編按:歡迎進入高醫文學網http://kml.kmu.edu.tw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