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286 謙卑、謙卑、再謙卑

出自KMU e-News

(修訂版本間差異)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Publish (對話 | 貢獻)
(新頁面: =='''謙卑、謙卑、再謙卑'''== 本校 楊俊毓副校長 美國耶魯大學博士/高雄醫學大學副校長 總統當選人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在元月十六日當選之...)
下一個→

在2016年4月27日 (三) 11:36所做的修訂版本

謙卑、謙卑、再謙卑

本校 楊俊毓副校長 美國耶魯大學博士/高雄醫學大學副校長


總統當選人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在元月十六日當選之夜,以黨主席身分對民進黨全體黨公職人員下的第一道命令是「謙卑,謙卑,再謙卑」,其感性低調的談話內容確實感動許多選民,這是一個良好的政治開端,領導人的為政就是要先修身正己,起帶頭作用,做人民的表率,所謂「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老子也說過「欲上民,必以言下之」,要想做一個領導人,既然要為民眾服務,就必須處處以民眾的需求著想,態度也要盡量謙虛。

書經說「謙受益,滿招損,時乃天道」。「謙」的意思是什麼?我覺得南懷瑾的解釋最貼切,他說「謙」就是「欠」,就像喝酒一樣,少一杯就蠻好,腦子清醒,不胡言亂語,如果再加一杯,可能就窘態畢露,開車會誤事了;倒酒也是一樣,八分滿就夠了,再加滿就惡罐滿盈了;吃飯也一樣,「君子食無求飽」,八分飽就行,過了頭,適得其反;「竹解虛心是我師」,也是教人做人做事要如中空的竹子一般,心中常懷著虛心,若讓妄想充滿心中,便失去真心及最好的初衷,若志得意滿、代之而起傲慢心,就不易接受他人的金玉良言了。

自滿的人,驕矜傲慢,大言不慚,主觀武斷。浮揚不實,常誇誇而談,以為自己什麼都懂,往往顯露自己的淺薄無知。半罐水響叮噹,俗諺有云「膨風水蛙割無肉」。英國文學家托馬斯哈代(Thomas Hardy)說「驕傲的人,往往用驕傲來裝飾自己的卑怯與無能」,蘇格拉底說「驕傲是無知的產物」,其實自誇得愈厲害,別人也懷疑的愈厲害。反觀謙遜的人,腰永遠是彎的,沈穩內斂不會沾沾自喜,不會志得意滿,不會月亮下面看影子越看自己越偉大。像孔子這樣學問豐滿的人,其人格特質平易近人,虛心學習,滿罐水不響反而越謙虛,嘗言「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越成熟飽滿的稻穗,頭垂的越低,彎下腰向孕育它的大地致上深深的感謝,「稻熟低穗,人熟低聲。」沒有自高、自大、自滿的人才是真偉大,謙卑乃是智慧的明燈。

這個故事,大家耳熟能詳。有一次孔子與子路,曾?,冉有及公西華促膝長談,大家都瞭解子路這老兄性子急的個性,他大言不慚國家大事,離不開個人英雄主義,一點都不謙讓,所以孔子曾哂笑他說「為國以禮,其言不讓」,孔子的意思是說國家大事不是那麼簡單,要有謙遜的精神。魏徵諫太宗十思疏也嘗言「愈高危,則思謙沖而自牧」,所以領導人要自甘卑下,克己養謙,以謙卑來約束修養自己,謙謙君子,卑以自牧,畢竟「上無驕行,下無諂德」。歐陽修說「貪滿者多損,謙卑者多福」,富貴而驕,必定自招其禍,凡事應適可而止,不可自滿過分,老子早就告誡我們「持而盈之,不如其已」,能保持原有生命的充裕,已是最大的幸福,如果無限上綱的擴展慾望,永無滿足,最終得不償失,倒不如安於已得到的本位,始合乎自然之道。

有人把「謙卑,謙卑,再謙卑」改為「千杯,千杯,再千杯」,讓人莞爾一笑,但也需嚴肅以對,尤其是官僚體系的公務員薪資有限,觥籌交錯,所費不貲,雖然無法要求公務人員過清儉的生活,但謹言慎行,不奢侈浪費,則所犯的過失就會較少,所謂「以約失之者,鮮矣!」。公務人員能儉約,欲望就較少,為官者欲望少,就不會被外物所支配,自可依法行事。公務員最忌有喝酒的機會,縱情歡樂,一口氣喝它個三百杯,以不負良辰美景珍饈佳釀,「人生得意須盡歡…會須一飲三百杯」,結果在酒精的催化下,顯露驕態而不謙遜,口出狂言而不守規矩,窘態畢露而失官箴。尤有甚者,一攤續一攤,「夜飲酒家醒復醉,歸來彷彿已三更。太太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為官者欲望多,就會貪求富貴,貪財索賄,所以孔子才說「奢則不遜,儉則固,與其不遜,寧固」,公務員之品德操守雖是老生常談,但不輕小事而後乃能成大事,登高必自卑,行遠必自邇,居卑而後知登高之危,為政是漸次的實踐,勿需高談闊論,一步一步腳踏實地方能自然有成。

居上位者的思想會影響社會風氣,曾國藩有言「風俗之厚薄,繫乎一、二人心之所嚮而已」,領導者之言行舉止,會影響國家政治之隆污、核心價值及社會的民風民俗,上有好者,下必從焉。謙卑的風氣,在總統當選人蔡英文的呼籲下必能收風行草偃之效,我們樂見「一家讓,一國興讓」。民進黨完全執政,蔡英文說不會整碗全捧,這是好的開始,蘇試說「恃大而不戒,則輕敵而屢敗,知小而自畏,則深謀而必克」,老子說:「以其終不自為大,故能成其大」,上位者被人尊崇而統治天下的最根本原因,是自始至終不妄自尊大,而能虛靜處下,但歷史的經驗告訴我們,有善始者實繁,能克終者蓋寡,載舟覆舟,領導人所宜深慎。

  • 編按:轉載自105年4月13日《臺灣時報》


enews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