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287 有容乃大
出自KMU e-News
Publish (對話 | 貢獻)
(新頁面: =='''有容乃大'''== 本校 楊俊毓副校長/美國耶魯大學博士 有容乃大,語出尚書「必有忍,其乃有濟;有容,德乃大」。意思是說必須有容忍...)
下一個→
當前修訂版本
有容乃大
本校 楊俊毓副校長/美國耶魯大學博士
有容乃大,語出尚書「必有忍,其乃有濟;有容,德乃大」。意思是說必須有容忍的心,事情才能成功,小不忍則亂大謀,做人更要胸懷廣闊,有度量,能寬容,道德自然博大,品性自然高尚。「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是清末兩廣總督林則徐至廣東查禁鴉片時手書自勉對聯之上聯,對聯之下聯為「壁立千仞,無欲則剛」。本意是待人接物應仿效海洋,以廣大的胸襟和寬容的態度去接納不同的人事地物;像大海可以容納無數江河細流,才能成就大業。
老子的思想與智慧來自大自然的啟迪,他告訴我們做人做事的法則要從大自然中學習,人要效法大地,大地則效法於天,天則要效法於道,道則效法自然,就是所謂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水唯善下方成海」,這是自然的道理。流水只有不停往下流,流到最低處方能成就海洋,因為大海是世界上最低的地方,容納一切,才能接受天下河流奔往匯歸,而為百川之王。「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水滋養萬物,不和萬物相爭,蓄居在大家所厭惡的卑窪地方,自居下流,包容一切也能化解一切。「人往高處爬,水往低處流」,大家都要往"高處"走,也就勢必要"爭"。老子認為人的行為如果能像水一樣,謙下自處,心胸如水一樣,納百川兼容並蓄,「夫唯不爭,故無尤」。像水的不爭,自然不會招來怨尤,對待人生的一切,也才能沒有內心憂慮及外界的憂難。
孔子也教我們如何處理好人際關係,人都不是完美的,犯錯自是難免,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孔子教人「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則遠怨矣!」,對自己過失的審視,反躬自問需嚴以律己,有功時不將功勞攬到自己身上,有過錯時不把過錯推得一乾二淨,不遷怒諉過於人;對於別人過失的衡量,責備時寬厚存心,即寬以待人,這樣的處世修身之道,才是遠離怨恨最好的方法,則人際關係和諧。人能反己,四通八達皆坦途,若常以責人為心,則人際關係緊張,舉足皆荊棘。
張潮<幽夢影>說「律己要帶秋氣,處世宜帶春氣」,其意在說對待自己應該要像秋天蕭瑟的氣氛嚴加要求自己,自我約束;待人處世則要像春天給人溫和的感覺,讓人如沐春風,萬物包容而滋長。「求諸己,謂之厚,求諸人,謂之薄」,凡事責求自己,就是寬厚,就是與人為善,朋友也就越多,寬容他人就是善待自己,也是修養與人格魅力的體現,凡事責求於別人,就是苛薄小氣,心胸狹窄,凡事斤斤計較,俗云「量大,福也大,機深,禍亦深」,心有多寬,路就有多寬,心機深,會算計的人,易招來大禍。
英國劇作家勃郎寧(Robert Browning)曾說能寬恕別人是件好事,但如果能將別人的錯誤忘得一乾二淨,那就更好。管仲和鮑叔牙的故事大家樂於稱道,用「管鮑之交」來比喻交情深厚的朋友,鮑叔牙幫助世子小白(後來的齊桓公),管仲幫助公子糾,二人各為其主,管仲射公子小白一箭之事,齊桓公本要報管仲的「一箭之仇」,但鮑叔牙適時推薦管仲給齊桓公,管仲侃侃而談治國方針,齊桓公重用為相,並尊稱管仲為「仲父」,不犯宰相名諱,成就了「一匡天下,九合諸侯」的霸業。成語「一諾千金」的歷史主角季布,本是項羽部下,屢敗劉邦,劉邦當皇帝後,下令懸賞捉拿季布,夏侯嬰力勸劉邦不要記住過去的仇恨,應重用人才,劉邦從善如流,赦免季布並委以邊防重任。不記掛過去的仇恨,寬恕了別人,別人對他的怨恨也就少了,「不念舊惡,怨是用希」。上述歷史經驗都告訴我們不念舊惡是成功者的典範,也是一種睿智的待人方式。
為人處事的道理說的那樣多,可以終身照此目標去做的,孔子告訴我們的就是恕道,「有一言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德國哲學家歌德說「察覺別人的錯誤並不難,察覺自己的錯誤卻是困難的」,孔子說「攻其惡,無攻人之惡,非修慝與?」,能夠深切的自省,不批評別人缺點,做起來真的很難。因為做到很難,所以做的到才叫修養。俄國大文豪屠格涅夫說「不會寬容別人的人,是不配受到別人的寬容的」,安德魯馬修斯「寬容之心」一書中有言「一隻腳採扁了紫羅蘭,它卻將香味留在腳跟上,這就是寬恕」。我們要學習彌勒佛菩薩「大肚能容,了卻人間多少事;滿腔歡喜,笑開天地古今愁」的自在胸襟,將包容、歡喜散布人間。
- 編按:轉載自105年5月2日《臺灣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