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145 醫學影像暨放射科學系在功能性磁振造影的研究與發展

出自KMU e-News

(修訂版本間差異)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Yufech (對話 | 貢獻)
(新頁面: 高雄醫學大學e快報 第145期  健康科學院 專題 == '''醫學影像暨放射科學系在功能性磁振造影的研究與發展''' == 健康科學院醫學影像暨放...)
下一個→

當前修訂版本

高雄醫學大學e快報 第145期  健康科學院 專題



醫學影像暨放射科學系在功能性磁振造影的研究與發展

健康科學院醫學影像暨放射科學系 陳佳如助理教授


Image:enews145健康科學院-1.jpg

“醫學影像” 及 ”放射科學” 與目前臨床醫療的診斷品質息息相關,含蓋的範圍舉凡X光、電腦斷層掃描、心血管攝影、磁振照影、超音波、放射腫瘤治療以及核子醫學,就連近年來國內外熱列發展的腦神經科學影像與資料分析亦不遑多讓。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影像醫學部於近年添購高解析力的3T磁振造影掃描器後,積極推動各類腦神經科學相關的整合型研究,正好與醫學影像暨放射科學系(簡稱醫放系)相關的研究主題緊密連結,進行一系列的整合型計劃,我們亦深感榮幸能共襄盛舉,搭上這波學術潮流。

目前的腦功能磁振造影主要是利用面迴訊成像(echo-planar imaging, EPI) 技術來快速取像,由於腦神經活化時血液中的含氧/去氧血紅素的供給擾動磁場的局部不均勻性,因此也叫做Blood oxygen level-dependent MRI (BOLD MRI),由此來間接地反應神經活化的現象,而這些神經活化的現象在執行特定功能時具有區域性分怖,這些區域也就構成了腦功能在執行時的功能網路系統,如圖所示,此為人腦在清醒-休息狀態(resting state)時的腦功能圖譜,它意含著人腦在休息狀態時,腦功能連結性與特殊的功能網路與感覺動作(sensorimotor)、視覺(visual)、聽覺(auditory)以及語言(language processing networks)有很大的關係。延續這個主題我們亦著手於靜坐(與高醫心理系合作)以及睡眠(與高醫神經科合作)方面的休息狀態研究,試圖來探究人腦在不同意識狀態下(清醒-靜坐-睡眠),其腦預設網路是否仍具一致性。這部份的研究是目前在腦神經科學中喻為海平面下冰山全貌的新興議題。

除此之外,為推展人道關懷於社區服務,亦響應健康科學院對於 ”重大災難後健康重建與照護” 的重點發展方向,系上亦規劃針對此次莫拉克水災(88水災)的災民進行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的腦功能方面研究,並與高醫心理系、高醫精神科、高醫神經科、高醫影像醫學部共同合作,結合臨床的病生理檢測以及心理輔導外,希望藉由對於PTSD所造成的記憶、情緖以及腦預設網路的功能或連結性的了解,可以檢視其受損的功能區域或是功能連結性是否恢復,提供心理介入治療癒前/癒後的量化參考指標,對於受災者心理、復健等複合型健康重建,有更完善的照護。

其它與腦功能反應相關的磁振造影技術包括:(1) 磁振頻譜(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 MRS)-利用神經活化時神經局部代謝物的差異量,使用來監測腦功能執行時的代謝物反應,應用在失智症的病程觀察或是腫瘤治療後復發指標;(2) 腦血流灌注影像(Perfusion MRI)-利用神經活化時血管擴張所引起的生理變化,應用在放射腫瘤治療的癒前/癒後指標;(3) 擴散張量影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DTI)-利用神經髓鞘在傳遞神經訊號時的分佈或張量變化來觀測功能網路的連結,運用在腦中風、失智症的功能性參考。

醫放系目前具備堅強的磁振造影腦科學團隊,未來的發展方向可以藉由從腦神經科學的角度切入去了解腦功能的執行機制與臨床精神/生理疾病的關聯,進而提昇臨床醫療的品質,發揚”醫學影像”與”放射科學”兼具學術前衞以及臨床應用的實用價值。



enews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