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395 下一個里程碑:通識課程跨領域共授課程之設計
出自KMU e-News
Okiayu (對話 | 貢獻)
(新頁面: 高雄醫學大學e快報 第395期 通識教育中心專題 == '''下一個里程碑:通識課程跨領域共授課程之設計''' == 通識教育中心 凌儀玲中心主任<br/><br...)
下一個→
當前修訂版本
高雄醫學大學e快報 第395期 通識教育中心專題
下一個里程碑:通識課程跨領域共授課程之設計
通識教育中心 凌儀玲中心主任
教育部108課綱設計強調學生應有三面向(自主行動、溝通互動及社會參與),以及九項核心素養:身心素質與自我精進、系統思考與解決問題、規劃執行與創新應變、符號運用與溝通表達、科技資訊與媒體素養、藝術涵養與美感素養、道德實踐與公民意識、人際關係與團隊合作,以及多元文化與國際理解(如下圖)。而如何設計與實施素養導向教學的通識課程,也成為本中心落實通識教育的下一個重要關鍵里程碑。
STEAM 是由五個單字組成:Science (科學)、Technology (技術)、Engineering (工程)、Arts (藝術)、Mathematics (數學)。主要強調三大特色:動手做、問題解決及專案取向的教學,以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其中包括了探知能力、思考判斷能力、創意思考能力及解決問題能力等等。這正是通識課程的跨領域之教學創新、提升教學品質的目標,希望鼓勵多位教師能夠共同開授跨領域及創新整合式課程(簡稱共授課程)。共授課程是由兩位以上不同領域之教師合作,共同開設並出席授課,設計具跨領域整合創新內容之課程。跨領域課程的「共授」機制以及學生來源自不同系所,讓課程有所創新與跨域的可能。
設定引發不同學系背景學生討論的課程主題,讓學生們聽到不同老師對同個主題的心得,並進行意見交流,又或是自己相同領域的老師如何回應其他領域老師的提問等等,藉由聆聽老師們的「跨領域對答」,可以深思議題的不同面向,進而培養尊重多元與批判思考的態度。協助知識整合運用於學生未來工作及生活情境,培養帶著走的能力,我們將聚焦在:
(一)語文社會與藝術:應能結合人文與自然,以生活觀察與經驗或課程學習,對文本擷取訊息,廣泛理解,發展統整解釋,並對內容與形式進行反思與評價。
(二)環境與科學數理資訊:在演算、推理、解題之外,應能以數學觀念,運用數學符號進行邏輯思考,處理真實世界的問題,並用以呈現關係,表示問題內涵等。
(三)全球化、在地化及公民素養:能對廣泛與跨領域、跨學科的主題有所認識,如全球化、永續發展、環境與能源、生物多樣性等,能運用所學處理這些主題在不同面向上的問題,並能了解這些議題的不同觀點或論述。在理念上,通識教育是為彌補專才教育的不足,拓寬知識領域以產生智慧,而作為人格養成的教育,其內容應是跨領域的。
STEAM教育理念最早是美國政府提出的教育倡議,面對自動化、人工智慧當道的年代,未來人才不僅只要聰明,更要縱貫理工與藝術多元層面,既能夠創新發明,也具備溫暖的心靈,具備人文與關懷等素養。本校目前的通識課程分為七大領域,未來將試著採用STEAM教學,在學科之間相互支撐、共同發展,並需要老師啟蒙教學以及訓練學生整合運用所學,在相互碰撞中,培養各方面技能和認知,讓學生主動探索,生活中處處是學習,終身學習創造機會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