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407 牙科診間的舊瓶新裝—口腔衛教室內的二三事
出自KMU e-News
Okiayu (對話 | 貢獻)
(新頁面: 高雄醫學大學e快報 第407期 口腔醫學院專題 == '''牙科診間的舊瓶新裝—口腔衛教室內的二三事''' == ■口腔衛生學系 林佩蓁助理教授<br/><br/...)
下一個→
當前修訂版本
高雄醫學大學e快報 第407期 口腔醫學院專題
牙科診間的舊瓶新裝—口腔衛教室內的二三事
■口腔衛生學系 林佩蓁助理教授
又是星期四了,口腔衛生人員整裝好進入口腔病理科放化療診診間內,準備對頭頸癌,特別是口腔癌患者進行口腔清潔與機能衛教,但,周而復始的對話開場白都是這樣進行的:
口腔衛生人員:「XX先生,請你來對面的診間,我需要跟你說如何進行口腔清潔」
病人:「我會,不用學,我都有回診」
口腔衛生人員:「不行,剛剛醫師在處理的時候有跟你說你口腔清潔不佳,你沒有注意到,但我幫你聽到了,所以,你需要重新學習口腔清潔」
病人:「不用啦,我趕時間,而且剛剛有塗氟漆,說是不要講話」
口腔衛生人員:「塗氟漆後30分鐘內不能說話?XX先生你聽錯醫師講的喔,你真的需要重新學習口腔清潔與照護」以上對話,就是筆者我現在每周四早上的日常風景。
今年,雖然新冠肺炎疫情的升溫,高醫牙科部與口腔衛生學系的教師,仍持續對於口腔衛生教育應該落實診間的理念而努力,一起打造口腔衛教的診間,一開始設定的目標,就挑最有挑戰性且最有需求的做--頭頸癌的口腔衛教。衛教診的目的就是要讓頭頸癌的患者能夠在放化療的過程中,將對口腔的傷害降到最低,然而,這個衛教診的開張,一如預期,沒有人會自動走過來,即便是醫師提醒,但對門內的診間,依舊是我一人,因此,主動攔截病人成為我首要工作,想盡辦法讓病人願意跟我去診間。
頭頸癌病患,多的是張口困難的病人,或是因為結構被破壞,說話構音改變,對於交談,能夠避免就避免,而且,如果正在進行放化療時,病人疲憊的狀態令人覺得多留他10分鐘,對他都是酷刑,不過,最有趣的現象是,越是無法達到醫師交代的事情的病患,下了診療台後跑越快,更遑論要請他來診間,但我偏偏最喜歡找那個想要逃跑的病人,因為他知道該做什麼,只是某些原因沒有做,探究後給予最需要的口腔衛生知識與技能,通常都能獲得病人如釋重負表情,那表情似乎是告訴你說”沒這麼難學習,我應該可以做到”。
高醫大口腔衛生學系,在口腔衛生領域深耕多年,致力於口腔衛生教育,在偏鄉、在部落,有系上的老師與學生為口腔衛生預防保健努力的身影;在診間,有我們畢業後學習有成的學生,憑藉專業知識與技能,成為牙科團隊的一員,特別是特殊單位,口腔衛生專業人員不再只是與醫師有默契做好診療工作,而是對於病患口腔狀態的管理制定照護計畫,協助診療的順利。未來,希望透過這樣的口腔衛教診,有制度有規模的運作,讓口腔衛生專業協助病患維持口腔衛生,延續醫師看診後的成效直到下一次預約時間,當然,我個人小小的期望,就是被我攔截的病人,有天會真心覺得這樣的強迫學習是一種自我能力的培養,並能從容應對疾病帶來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