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434 國際領航員系列活動:恢復實體活動模式,促進外籍生與本地生交流

出自KMU e-News

(修訂版本間差異)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Okiayu (對話 | 貢獻)
(新頁面: 高雄醫學大學e快報 第434期  國際事務處專題 == '''國際領航員系列活動:恢復實體活動模式,促進外籍生與本地生交流''' == ■國際事務處學...)
下一個→

在2023年6月17日 (六) 09:27所做的修訂版本

高雄醫學大學e快報 第434期  國際事務處專題

國際領航員系列活動:恢復實體活動模式,促進外籍生與本地生交流

■國際事務處學生交流組 丁曉彤

  Bon Voyage! 文化交流活動重新啟航啦! 從新冠疫情爆發後,國際事務處由於受限疫情下的規定,許多文化活動皆遭取消,未能如期以實體模式舉辦。如今國內疫情趨緩、邊境管控鬆綁,國際處得以再次辦理實體的文化活動,促進外籍生與本地生交流。

  為了配合教育部高等教育深耕計畫中的校園國際化目標,國際處推出新的系列活動,命名為國際領航員系列活動(Bon Voyage! Event Series)。此系列活動宗旨在落實在地國際化及深化國際共融校園之理念。藉由該系列活動的辦理,促進本地學生與外籍學生跨文化交流,輔助學生型塑國際觀念,增進學生英文能力,提升本校環境的文化包容性(Culturally Inclusive Environment),進而建立具同理心之宏觀人文素養。截至2023年5月,本學期已辦理四場活動。

3月7日:活動一「文化衝擊及其影響」Culture Shock:Navigating Life Abroad

  此活動分為兩部分: 認識文化衝擊(Culture Shock)及國際學生分享會。活動首先介紹了文化衝擊的概念,以及跨文化適應理論(Cross-Cultural Adjustment Theory)的四個階段。第二部分的國際學生分享會邀請到三位學生分享他們在台灣的留學經歷。三位學生分別為: (1)Tati Rahmawati,來自印尼,生命科學院公共衛生學系5年級博士生、(2) Eva Felipe Dimog,來自菲律賓,生命科學院公共衛生學系4年級博士生以及(3) Thusnisha Jenish George,來自印度,健康科學院醫化學系2年級博士生。
  透過聆聽三位國際學生們的分享,其他國際學生們學習到了在台灣生活的「小撇布」與如何面對離鄉背井的孤獨感與鄉愁。透過該活動,本地學生和教職員工也更加了解國際學生在台灣留學的狀況,而這也能使他們以更有效且具同理心的方式去協助與關懷在本校就讀的國際學生們。

3月22日:活動二「世界各地的清明節」Memorial Days Around the World

  在這個互動式活動中,參與者透過機智問答遊戲 (Kahoot!) 測試他們對「世界各地的清明節」有多了解。在遊戲中得分最高的5名參賽者獲得了國際處準備的小禮物。此問答遊戲中提及的節慶與習俗包括: 清明節、亡人節 (Pchum Ben)、鬼臉節 (Phi Ta Khon)、亡靈節 (Día de los Muertos)和諸靈節 (All Souls’ Day)等。遊戲結束後為潤餅DIY環節。潤餅,是台灣清明節時,家家戶戶皆會享用的傳統食物。在此環節中,每位參與者都自己DIY了一份美味的潤餅,感受台灣清明節的氣息與特色。
  參與者透過參與本活動提升了對世界各地清明節的了解,從而也提升他們對他國文化的認識。

4月24日:活動三「齋戒月與開齋節」Ramadan and Eid al-Fitr

  為了慶祝齋戒月與開齋節,本處特別籌辦了「齋戒月與開齋節:伊斯蘭文化分享」活動。本分享會邀請了3名穆斯林學生分享伊斯蘭文化:(1) Shuaib Ahmad,來自巴基斯坦,藥學院藥學系2年級博士生、(2) Vidya Febrasca Tenderly,來自印尼,藥學院藥學系1年級碩士生、(3) Tati Rahmawati來自印尼,生命科學院公共衛生學系5年級博士生。Shuaib簡短的說明了伊斯蘭教的基本教義及齋戒月和開齋節各自的傳統與習俗;Vidya介紹了ketupat (馬來粽)的製作方法以及印尼人在開齋節期間會參與的特別儀式: Halal Bi Halal;Tati向參與者介紹了阿拉伯數字、星期和回曆的月份名稱的阿拉伯原文。
  透過本活動,參與者不僅增進自身對伊斯蘭教的認識,還更加了解齋戒月和開齋節的傳統與習俗,從而提高他們對其他文化的認識與尊重。此活動不僅提升了參與者的文化素養,還通過全英文演說提升了參與者的英文能力,讓參與者收穫滿滿。

5月16日:活動四「植栽小教室」Plants and Us:The Key to a Sustainable Future

  為響應國際植物健康日(International Day of Plant Health, 5/12),國際處籌辦了「植栽小教室」活動。根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 (UNFAO) 的數據,80%我們所吃的食物和98%我們所吸的氧氣都仰賴植物。或許就是因為植物太過於融入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使人們常常認為它的存在理所當然,而忽視了植物對人類生存的重要性。在許多人的刻板印象中,植物只是遠在「大自然」的「漂亮綠葉」。
  本次活動旨在打破這個刻板印象,藉由全英文演說介紹國際植物健康日、探討植物與人類文明的發展史與手作小盆栽,增進學生對聯合國的永續發展目標(UN SDGs)的認識。除此之外,也透過此次活動培養學生們的全球公民意識,進而型塑國際觀念與提升英語能力。

enews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