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443 從1到124 -高醫附院牙科部發展史
出自KMU e-News
Okiayu (對話 | 貢獻)
(新頁面: 高雄醫學大學e快報 第443期 口腔醫學院專題 == '''從1到124 -高醫附院牙科部發展史''' == ■牙醫學系教授兼附設中和紀念醫院牙科部主任 杜哲...)
下一個→
當前修訂版本
高雄醫學大學e快報 第443期 口腔醫學院專題
從1到124 -高醫附院牙科部發展史
■牙醫學系教授兼附設中和紀念醫院牙科部主任 杜哲光
附設醫院牙科之設立早於牙醫學系的成立,民國46年6月16日附設醫院於六合二路成立,在二樓西側一隅設一台牙科治療椅,聘請高醫第一位牙醫師–張濟時副教授,而開創了高醫牙科的業務,同年九月經大學聯考招收第一屆牙醫學系學生。牙科的設立除了負責附設醫院的牙科醫療服務外,尚需接受牙醫學系學生的臨床實習教學。這在當年牙醫師相當缺乏的台灣要找到擔任教學任務的牙科師資是相當困難,因此可以說高醫牙科的一切都是由零開始。
民國51年第一屆學生已進入實習年,當時的張濟時主任在南台路與中正四路交叉口大樓租賃二、三樓。三樓為高年級學生教室及實驗室,二樓則設置5台治療椅而成立高醫附設齒科醫院,離開高醫附設醫院管理系統而獨立經營, 開始接受第一屆實習醫師4名,當時牙醫學系老師兼主治醫師亦有4位,尚無住院醫師。
民國52年呂清寬主任在一般牙科診療中開始建立口腔外科,診療範圍除拔牙、齒源性腫瘤手術外,顏面骨折外傷以及唇顎裂都有不少病例,此為高醫牙科應教學之需要而成立最早之分科。民國58年高醫附設齒科醫院由南台路撤回校本部附設醫院第一期大樓,治療椅增為7台。
民國71年由於本院之牙科實習場域無法容納為數眾多之實習牙醫學生,林立民主任積極奔走而成立院外的苓雅牙科門診,首先開拓夜間門診。民國74年陳鴻榮主任見各分科師資足夠且時機成熟,乃向院方提出牙科下設8個次專科(分別為牙科X-光科、口腔顎面外科、齒顎矯正科、兒童牙科、保存科、牙周病科、補綴科與家庭牙醫科)獲得院方支持,並在次年經教育部正式審核通過。以現今的觀點來看,齒科醫院與牙科專業分科,高醫牙科的前輩早在40年前就有如此高瞻遠矚之觀念並付諸實行,實在令後輩佩服。
數十年來高醫牙科部一直沿用8個次專科的分工合作來進行醫療服務及教學研究之工作,著實培養了不少專科人才,每年也培育了許多優秀的牙醫師。目前附院牙科部下設11個診療科,共有124張牙科治療椅,主治醫師49名,其中教授級9位、副教授級5位、助理教授級9位與講師級3位,牙體技術師2位與2位放射師及1位醫檢師。牙科部十大專科均為衛福部部定專科醫師訓練機構,且有數位主治醫師現為部定專科醫學會之理事長或專審主委。牙科部師資之陣容可謂相當完整與堅強,並有收訓各科專訓醫師22名,代訓醫師10名, 實習牙醫學生50名。高醫牙科部提供高品質的牙科醫療服務,同時接受全國尤其南台灣各醫院或診所之轉診,為台灣牙科醫療網一個相當重要的後送基地與支援醫院,並為台灣牙醫學教育人才培育之重要據點。
高醫牙科部在前輩的篳路藍縷努力經營與爭取之下,從一張治療椅到現在的124張,從一個據點,發展至今,除附院牙科部之外,尚有大同醫院、小港醫院與旗津醫院牙科之服務據點,明年更會有第六個服務點–市立岡山醫院牙科,希望在全體牙科部同仁的努力與長官的支持下,高醫牙科部能夠再創佳績,成為台灣民眾心目中最信賴最安心的牙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