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118 Unite For Sight~暑期參加印度清奈志工活動
出自KMU e-News
高雄醫學大學e快報 第118期 分享園地
Unite For Sight~暑期參加印度清奈志工活動
醫學系五年級的林鈴
2005年在學校的讀書會TSWB(Taiwan Students Without Borders)中開始瞭解國際援助的議題。透過小組的討論,從書籍、影片,以及學長姐的分享中,進一步探討國際援助的意義。同時,我們也一直期望並找尋醫學生能夠參與的方式。
2006年的暑假,三位TSWB的同學與國際醫療行動協會合作,進入Mundgod藏人社區進行資源與需求的調查。與國際醫療行動協會的合作讓我們體會到國際衛生工作是個彼此分工、共同努力的場域。藉由長期駐地的田野工作者協助我們了解服務地真正的需要,幫助我們更快適應服務地點的文化與生活;短期學生志工則配合非政府組織和社區的需求擬定服務計畫。
今年,透過參與Unite For Sight,走入印度社區,針對眼科的疾病為當地人進行篩檢與教育。同時,也為當地沒有能力支付手術費的病人籌募費用,讓他們不再因為沒有錢而失明。
Unite For Sight 是由耶魯大學二年級學生Jennifer Staple在參加國際志工活動之後,為改善醫療較不普及的地區視力的問題,集結資源而成立的。Unite For Sight現為在美國註冊的非營利組織,在北美洲和在發展中國家進行眼科的篩檢與教育計畫。在北美洲,患者可藉由免費健康保險以由醫生進行免費的檢查。在非洲和亞洲,Unite For Sight志工與夥伴眼睛診所實施篩檢和免費手術。
行前籌備
今年三月尾,我透過Unite For Sight的網站報名參加八月份到印度清奈的志工活動。我上傳我的自傳,並請兩名導師為我推薦。四月初,我被通知錄取了。一切的籌備活動便展開了。
首先,是要為當地需要進行白內障手術的居民籌款。一般志工被要求至少籌募一千四百美元(大約新台幣四萬六千元)。這筆款項將完全用於支付白內障手術,使當地病患不會因財務困難而失明。我利用電子郵件將籌款的訊息發布出去。同時,也嘗試連絡眼科相關的組織與商家。而父母也幫我向他們的友人籌款。我也在圖書館設置籌款箱。
這個消息散佈出去後,獲得不少回應。令人感動的是,有一位校內職員拿著放滿零錢的小豬撲滿,表示願意錢全部捐給當地有需要的人。久未聯絡的高中同學也主動表示要捐款。圖書館的籌款箱也漸漸積滿同學、教職員、社會人士的愛心。
然而,到了五月,離最低籌款額還有一大段距離。我很幸運的透過陳啟川基金會的陳秘書聯絡上陳田圃董事長。在經過面談後,獲得基金會很大的幫助。
另一項籌備工作就是籌募三百副眼鏡。在美國,志工能夠透過獅子會徵得舊眼鏡。然而,台灣的獅子會並沒有長期籌募舊眼鏡的活動。從網路上,我得知元新眼科中心曾與心路基金會合作籌募舊眼鏡,將舊鏡框免費贈送給低收入戶。聯絡上元新眼科中心後,了解到還有不少舊眼鏡還未被利用。在提出要求後,元新眼科中心慷慨的答應幫忙,並協助為每副眼鏡標明度數。
我也在校園內與博愛國小展開籌募眼鏡的活動,並成功籌得110副眼鏡。在醫院驗光師蘇速診學姊的幫助下,我也從得恩堂眼眼鏡五福分公司與天天眼鏡募得新眼鏡。而元新眼科中心也協助我募集到六十副新眼鏡。在大家的協助下,我成功的募集到三百一十八副眼鏡,帶到印度清奈贈送給有需要的人。
準備好自己是當志工的要件。透過網路課程,我對眼科有了了解。我也到附設醫院向吳文權醫師學習,並觀察白內障手術。同時,也利用網路資料了解海外志工可能遇到的難題,該如何解決與心態的調適。透過過去志工的分享,我了解到自己在當地的工作與責任。在當地負責人的解說與網路資訊,我學習當地的文化。這一切的資訊都可以在Unite For Sight的網站上取得。在學習的同時,我們也需透過簡短的回饋或測試,以確保有效的學習。於此同時,我也申請簽證、打疫苗、準備好瘧疾藥物、購買保險、機票等。
準備妥當後,我的印度之行就展開了。
視力篩檢活動
第一天凌晨抵達宿舍,休息不到四個小時,便搭上Unite For Sight的十人小巴士,與來自世界各地的志工一同前往活動地點。我們先到Unite For Sight辦公室與活動經理會面,根據當天的活動分派成一或兩隊志工。準備好當天所需要的工具後,我們便出發了。
到達活動場所,我們開始布置。一般活動主要分成四個部分。第一部分是由志工檢測視力。若視力出現問題,便轉交給負責第二部分的驗光師。志工主要是利用Snellen’s charts或 ‘E’ charts進行篩檢,而驗光師則利用專業的測試工具確認並紀錄度數。若是為民眾進行視力檢查的活動,我們也會將徵得的眼鏡,依據驗光師的處方,發放給需要的人。若在學校內為學生進行活動,則沒有分發眼鏡的第三部分。最後一部分是由Uma Eye Clinic的眼科醫師為有眼疾的病人進行檢查。
在有經驗的志工領導下,我們開始為學生進行檢查。學生們看到外國人都非常興奮,笑容滿面的跟我們打招呼。我們請他們將其中一眼遮蓋,以檢測另一眼的視力。雖然大部分的學生都能夠明白英語,但若遇到無法用英語溝通的學生,身旁較為年長的小幫手就會協助我們。有的時候,遇到年紀較小,還未學完英文二十六個字母的學生,無法利用Snellen’s charts進行檢測,我們只好使用光筆檢測瞳孔反應。在社區遇到不識字的民眾,就可使用‘E’ charts進行檢查。
在第一站的工作,能夠直接與民眾及學生溝通。在空檔時間,還可以從小幫手的口中,了解當地的生活。學生們總是迫不及待的與我們分享他們的生活,也對來自國外的我們感到十分的好奇。他們總是很熱情的與我們合照,甚至邀請我們到他們家作客。
第二站的工作由驗光師負責。這個驗光師的團隊由專業的驗光師與還在學院實習的學生組成。第三站則是由志工根據驗光師的處方,將募集的眼鏡發放給民眾。我從台灣募集了三百一十八副眼鏡到當地。由志工募集的眼鏡在辦公室依據度數整合後,分裝成十個箱子,帶到活動場地發放。
分發眼鏡時與當地居民的互動是非常有趣的!為了確保領取眼鏡的人能夠因此而有更清楚的視力,我們會以簡單的坦米尔語請他們閱讀一行字。同時,也確保他們戴上的眼鏡不會因太大或太小而造成不舒服。
當他們獲贈眼鏡時都非常的開心。對於眼鏡的外型,他們還蠻在意的。若被分派到太花俏或太老舊的眼鏡,他們總是想盡辦法更換。這時,志工與民眾的拉鋸戰就開始啦!要怎麼說服他們這副眼鏡適合他們呢?我們總會秀出剛學會的坦米尔語稱讚他們戴起眼鏡的樣子很有型、很好看。但遇到要求更換特大的老花眼鏡,我們也只能試著找尋另一副合適的眼鏡。
第四站是跟診,跟著眼科醫師學習。眼科醫師利用手電筒,從瞳孔觀察民眾是否有百內障。經過這個月的訓練,我總算學會區分成熟與未成熟的白內障及裝有人工晶狀體的眼睛。除了白內障,我也學習很多能夠從表面觀察出的疾病,如斜視、眼震症、感染、翼状胬肉等。因為我剛完成眼科的課程,這樣的經驗讓我對於眼科的知識更為深刻。
當天所檢查出患有白內障的患者,將會被登記,並在活動後,隨活動專車到診所進行手術前的檢查。隔天上午,他們將被送往醫院進行手術,並在術後,由專車送返家園。對於當地居民而言,每一天的工作收入都是非常重要的。因此,病患的家屬可能沒有辦法陪伴病人進行檢查或前往醫院進行手術。於是,主辦單位依據當地人所需,安排專車接送。
活動結束後,我們在活動場地解決午餐。我們享用豐富的印度南部美食。利用香蕉的樹葉當盤子,用手將飯、各式佐料混合,揉成塊狀,送入口中。從一開始的不知所措,到後來,我已經能夠輕易的將飯送入口中,不再弄得滿口都是了。
眼科學習
Unite For Sight是與Uma Eye Clinic合作。而Uma Eye Clinic將所有的手術安排在一間私人醫院─Hande Hospital。志工根據排班表,到醫院觀察手術。
每天早上八點開始,醫院的眼科手術室便開始運作。病人依約定時間來到醫院後,換上手術服,進入手術室,由醫生利用顯微鏡進行手術。一般而言,一位病人的手術時間大約只需要五分鐘。病房中有兩套手術設備,當第一位病人快結束前,另一位病人已經準備好了。醫生將手進行消毒後,馬上進行下一場手術。在短短的一個小時內,有時能為多達九個人進行手術。
我們能夠利用連線的螢幕觀察手術。遇到不明白的地方,我總會在術後詢問醫師。在短短的四個星期,我已經觀察超過二十場手術。從一開始的懵懂,到後來,漸漸了解每一個步驟的目的。從葡萄牙到這裡學習的眼科專科醫師表示,這裡白內障手術的數量遠遠超過葡萄牙。因此,他選擇到這裡學習這種手術方式。 這次的活動中,我有機會使用羊眼睛進行白內障手術。在醫師的指導下,我親手操作平日在手術室觀察的手術步驟。這樣的臨床手術訓練,帶給我更深的體悟。看似簡單的步驟,其實需要很高超的技巧。單是製造一個手術入口處,就讓我們十分苦惱。這個步驟在眼科醫師的刀下,只需不到一秒的時間。在第一次的操作過程中,由於我不正確使用儀器,不小心把水晶體的後膜穿透。第一次操作後,在手術室觀察手術時,更注意每個步驟的技巧。在第二次的實作,我成功的完成一場去除白內障的手術,覺得非常有成就感。
除了白內障手術,我們也可以觀察其他手術。我也曾經觀察更正斜視的手術。觀察手術能夠將書本上的知識在人體印證,讓我對剛結束的眼科課程有更深的體會。除此之外,我們也有機會觀察一般外科手術。我更有幸刷手參與睪丸清瘡的手術。在醫院的學習讓我收穫良多。
觀察完手術,我們到門診跟診。這個門診主要檢查白內障手術後病人眼睛的狀況。當我在門診看到曾經篩檢的病人已經恢復視力,開心的跟我打招呼時,心中有說不出的感動。他們的世界曾經是黑暗的,但利用所籌來的款項,得到了免費的治療,重新看清美好的世界。
每天傍晚時分,兩位志工結伴到離宿舍不遠的Uma Eye Clinic跟診。在診所裡,主要是在診間觀察醫生與病人的互動,或跟驗光師學習。醫師利用病人進出的空檔與我們討論病人的病情,並解答我們的疑問。我也有機會觀察雷射手術。從醫師的解說中,我們對於其原理與操作有了完整的了解。
感想
印度,是個充滿色彩、味道、差異的國度。
走在大街上,世界品牌的店家開在兩側。在這裡,日常用品、書、紀念品等,都可以在這條街上一網打盡。這是我來往宿舍與眼科診所的路。至到某一天夜晚,當我走在這街道上時,我才赫然發現這條繁榮的街道也是遊民的家。夜晚時分,路旁的走道上,由磚塊堆疊成的爐上,正烹調著遊民的晚餐。經過一天的忙碌,有些人已經就地就寢。貧富的懸殊是如此的鮮明!
印度的寬容,讓我十分的欽佩。印度廟與教堂能夠比鄰共存、選擇錫克族當首相、將國內的土地挪出一部分給流亡藏人生活等。這些都印證了印度人寬容的心。
帶著《邊境漂流》這本書,我到印度參與這次的志工活動。在參與海外志工活動的同時,讀著他人的經驗,也檢視自己的行為。在這短短的一個月裡,我深刻的體會到當志工、服務人群應該是融入生活,從生活的點點滴滴開始。
服務可以在任何時間、地點,對任何對象。在印度接觸到當地的組織SMILE。參與SMILE的成員,付出自己的時間、體力,改善周邊的環境或服務弱勢的族群。每個人想要讓世界更美好的心,都可以化為行動,就從服務出發。
在參與活動時,我們總是被熱情包圍、被感動融化。其中的一次篩檢活動結束後,患有白內障的患者們,等待小巴士,準備到診所進行手術前的檢查。透過驗光師的翻譯,我跟語言不通的老婆婆聊了起來。老婆婆沒有子女照顧,一個人孤單的住在村落裡。她的一只眼睛已經全盲,另一只眼睛因為患有白內障,只有 微弱的視力。她問起我從哪裡來,問我可不可以帶她回家。我一時不知如何是好。別離時,她緊緊握著我的雙手,向我道謝、道別。
當被熱情的擁抱、被誠心的感謝,我唯有更用力、更熱情的回抱,更誠心的感謝他們。我很想把他們身上的溫暖傳送給每一位捐款給他們、讓他們能夠進行手術的朋友。我相信這股感動,足以感化每一個人,讓更多人願意伸出援手,幫助弱勢族群。
這一次參加的海外志工活動是由國際組織與當地診所合作。這樣的長期合作,因當地工作人員了解當地需求,熟悉運作方式,而讓志工確實進行幫助當地居民的活動。這 種關懷並不是短時間的,而是足以不斷的衍伸。
在當地,透過診所的安排,有計畫的在這個城市及其周圍的社區與中小學進行篩檢,提高人民對於保護視力及避免失明的意識。在有組織的活動中,視力有問題的人可以獲得專業的建議、免費的眼鏡、免費的手術,即時的解決問題。這樣的活動持續的進行,人民懂得保護視力並不讓情況惡化至失明。未來,我們將不用花費大量的資源來解決因忽略或延遲發現導致視力惡化所造成的問題。
因為當地工作人員的規劃,讓志工的參與成為助力。參與的志工利用行前所學習的知識、技能協助計畫的進行。瞭解當地所需、提供當地所需、有組織的策劃、即時的成效、持久的運作,讓我十分肯定這個組織在當地的付出與對這個地區的影響力。
成為這個組織的志工,我從中獲得很多收穫。不論是服務人群或是學習醫學上的知識,我都獲益良多。我十分推薦想要到海外參與志工活動的朋友參與這個組織,或任何在地化的組織。因為唯有了解當地需求,給當地所需、在當地生根,才能達到幫助當地的最佳效果。
印度之行,讓我有機會服務當地的弱勢族群、學習醫學知識外,也讓我認識到印度文化之美。感謝大家的幫忙,從籌募手術費、眼鏡到成行,謝謝你們的鼓勵與支持。從印度帶回的笑容與溫暖將持續溫暖我的心,希望透過文字的分享,也讓你感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