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172 醫學系課程設計之基本概念(下)

出自KMU e-News

在2011年3月2日 (三) 08:26由Kindv (對話 | 貢獻)所做的修訂版本
(差異) ←上一修訂 | 當前修訂 (差異) | 下一修訂→ (差異)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高雄醫學大學e快報 第172期  分享園地【醫學教育】


醫學系課程設計之基本概念(下)

醫學院 劉克明教授


 III.我們對學習的了解 (What we know about learning): 規畫醫學院課程改革時,要組成課程改革委員會,建立改革藍圖 (Blueprint)。需要進行最基本的工作,從學生入學時的挑選、學生入學時必備的基本能力、課程目標及目的、教學方法、評量方法、至改善等。在學生入學的基本能力 (premedical competence) 部分,教師必須提出、且努力去事先了解學生們所具備的能力。在他們入學後,教師們必須深入的教導,能採用許多範例去解釋相類似的概念,且提供各種事實以建立學生扎實的知識基礎。

再談何謂課程 (What is a curruculum)?

傳統的課程是指學生所學習的內容,教師們設計考試去評量學生所學。因此課程包括:

   a.學習方法,

   b.教育策略。

   c.目標與目的。

目前則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作為新課程規畫的改革重點。

配合課程的改革,也要重視創造學生學習的環境 (Creating a Learning Environment), 其特色為:

  1.傳統以學科為中心的教學、教師為中心的教學,已改變為學生為中心的教學,師生合作為中心的教學。

  2.課程也要轉變為能力為基礎的課程,並進行成果為基礎的教學。

 IV.甚麼是成果為基礎的教育 (What is Outcome-based Education):

  1.課程的內容是以學生應具備的學習成果來決定的,

  2.醫學院畢業生的臨床醫療照護能力確定醫學教育的過程,

  3.教育結果是導引課程規畫的理論基礎,非傳统教師為主、單向教學輸入為基礎的教育,

  4.醫學院教師要瞭解各種的教學方法 (附件二) ,協助學生養成自動學習的能力,

  5.學習成果為基礎的課程,要讓學生能夠充分去展示所學。

國外推動成果為基礎的教育之參考範例 (Models of Learning Outcome Approach) :

  1.AAMC Medical Student Objectives Project (MSOP),

  2.Brown University Educational Blueprint,

  3.ACGME Core Competencies,

  4.CanMEDNS 2000 Project,

  5.University of Dundee, Scotland, UK. (Spiral curriculum) 等。

學習成果的評量 (The Assessment of Learning Outcomes) : 要考量評量的重點包括:

  1.與評量有關的議題: 評量的目的、方法、時間、主負責人等,

  2.評量標準: 效度、信度、對學習的影響、費用等,

  3.評量工具: MCQ,. Mini-CEX, Porfolio, DOPS, OSCE, presentation, 等。

 V. 持續改善醫學教育課程成果之策略 (Strategies for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outcomes of a curriculum) :

  1.收集反應、評論及回饋意見,包括:

   a.學生、教師、畢業生等對學校教育方式的期待及滿意度,

   b.學生在醫師執照考試及住院醫師訓練的成就,

   c.畢業生在住院醫師訓練及專業生涯的表現。

  2.持續更新醫學教育課程藍圖 (blueprinting),提供學校的主管有關醫學教育改革之資訊

 VI. 醫學系教育課程設計之結論 (Conclusion of a medical curriculum design):

  1.學習成果 (outcomes) 是以表現 (performance) 為基礎的,

  2.強調以整合及全人方式去規劃醫學教育,包括基礎與臨床學科等的教學,

  3.學習成果要有適當的評量方法,重視其信、效度,

  4.同時應用質性評量方法評估學生之反省能力,

  5.醫學系教育課程的改革及新設計,需要學生、教師、資源、主管及所有利害關係人的支持。


誌謝: 筆者非常感謝長庚大學林口長庚醫學中心諸位長官們的熱心邀請與會並分享經驗。


參考資料:

1.Shumway JM. Competency based curricula; Design and assessment. http://www.hsc.wvu.edu/som/ome/presentations (access: 01/31/2011).

2.劉克明, 劉敏 編譯. 醫學教育之課程發展六個階段方法。台北:藝軒圖書出版社.2005

3.劉克明, 劉敏 編譯. 美國醫學教育。台北: 藝軒圖書出版社.2002.


附件二:

Educational strategies and pedagogy:

The program to Enhance Relational and Communication Skills(PERCS) model of realistic enactments with professional actors, collaborative learning, and reflection and feedback,

The use of narratives,

Videotape and discussion,

Interactive didactic presentation,

Appreciative inquiry,

Small group team-based learning,

Large group discussion,

Facilitated reflections, etc..


enews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