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447 從臨床出發回到基礎研究的學術教職生涯

出自KMU e-News

在2024年3月28日 (四) 08:53由Okiayu (對話 | 貢獻)所做的修訂版本
(差異) ←上一修訂 | 當前修訂 (差異) | 下一修訂→ (差異)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高雄醫學大學e快報 第447期  生命科學院專題

從臨床出發回到基礎研究的學術教職生涯

■生物科技學系 郭懿瑩助理教授

  常告誡自己如果想成為一名學術工作者,請保有一顆學習熱忱的心面對各種挑戰。臨床工作與學術工作最大的不同是,臨床工作是每天例行的檢驗事務再加上日夜輪班,有時也需要支援緊急事務,必須在短時間內有高度專注力及充沛的體力,屬於動態型工作;學術工作則是在廣泛的知識中,找到自己研究興趣,透過每次不同的實驗,探討突破現有技術的可能性,屬於靜態型工作,兩者的性質些許不同。對於想走入學術工作的人,在學術研究過程中,勢必遇到失敗,包含實驗失敗、議題新穎性不足以及研究環境限制等問題,必須培養自己的求知欲,時時保有高度的學習熱度,讓自己對任何事物感到好奇與新鮮感,才能長期投入學術工作。如果是還在摸索職涯發展的人,可以多嘗試,不要侷限自己,同時也不要害怕錯誤,因為這些都是更認識自己的過程,藉由這些經驗,能夠找到更適合自己的職涯發展。

  過去我在成大藥理所擔任博士後研究員的五年裡,用務實的態度面對各式各樣新事物的挑戰,臨床醫檢師的基礎讓我對轉譯醫學領域特別有興趣,在博士班階段專攻肺癌及食道鱗狀上皮細胞癌的表觀遺傳學領域,從臨床病人樣本分析並驗證,最終分別以一群甲基化基因模組作為肺癌早期診斷及食道癌疾病預後的生物指標,從中更深入致癌機轉的研究。直到博士後研究階段,鑽進肺腫瘤微環境中囊泡運輸蛋白Rab37介導許多分泌型蛋白或細胞激素的分泌之相關研究,囊泡運輸過程能影響細胞中重要訊息路徑及免疫細胞失活的PD-1轉錄調控,進而引發腫瘤免疫抑制現象。更以此項研究獲得科技部110年度博士後研究學術研究獎。研究議題符合自己研究興趣,更貼近現今癌症免疫療法的興起,文章討論如何利用免疫策略達到腫瘤抑制的研究面向切入,探討在肺癌腫瘤微環境下,人體免疫細胞為什麼無法抑制癌細胞生長,反受癌細胞影響,導致癌細胞增生及高度轉移擴散。若能夠找出腫瘤微環境中癌細胞與免疫細胞的轉錄調控關鍵,就能找到消滅癌細胞的方法,擴展免疫治療領域的技術。另外,跨領域學習與廣泛思考更是創新研究的關鍵,因為跨領域研究不只是未來趨勢更是開創前瞻研究的基礎,在我大學所學的醫學檢驗、碩士班專攻的免疫專業及博士班研究的癌症生物學結合生物資訊及資訊工程領域知識,能幫助自己產生更多新穎議題。

  自認博士後研究員的學術工作是大學教師的職前訓練,目前實驗室延續過去累積的研究經驗,我們繼續在癌症研究中分別探究腫瘤微環境中癌細胞及免疫細胞相關的轉錄調控路徑;另外,也有榮幸與小港醫院的臨床醫師取得合作,我們高度關注在許多代謝異常疾病患者高度暴露在PM2.5空污環境下所誘發的一連串發炎現象,找到有效關鍵抑制因子將能實質對患者有所幫助。

  目前對我而言,做好學術研究是基本功夫,"如何帶領實驗室"是作為第一線的管理者該學的課題,且在教學與管理工作兼具才能為學術工作提供附加價值,期許自己延續癌症醫學研究並將所學知識傳承給年輕一代。



enews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