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209 日本千葉大學醫學院之 Outcome Based Medical Education (OBE)
出自KMU e-News
高雄醫學大學e快報 第209期 分享園地【醫學教育】
日本千葉大學醫學院之 Outcome Based Medical Education (OBE)
醫學院 劉克明教授
第28屆韓國醫學教育學會年會 (28th KSME Annual Conference) 於首爾韓國天主教大學醫學院召開,為期兩天(6月1日、2日)。開幕典禮後之第一場大會特別演講,邀請日本千葉大學醫學院院長 Professor Tanabe主講,講題為“Outcome Based Medical Education at Chiba Medical School, Japan”. 筆者謹將演講內容重點摘述如下。
Professor Tanabe 首先介紹千葉大學辦學理念是成為世界級的教育與研究大學,目前有10個學院、11個研究所,分為四個校區。醫學院位於 Inohara Campus,創辦於 1874年,最早是一個地方的醫師們合辦的社區醫院,經多年來的持續發展,於 1949年改名為千葉大學醫學院,採6年制,每年招收120位醫學生。
Professor Tanabe接著開始談醫學教育,他先提及 1984年美國醫學院學會 (AAMC) 出版 “21世紀的醫師 (Physicians for the Twenty-First Century)”一書中,闡明醫學教育之目的 (Outcomes) 是在培育良醫,以改善醫療照護品質。但 1990年代,美國醫療界發生不少醫療失誤的問題,為了減輕社會大眾的疑慮,1999年美國醫學會 (IOM) 出版 “To Err is Human: Building a Safer Health System”,其結論為美國每年一千位死亡者,有10位是死於他們原可避免的醫療照護之失誤,並建議美國政府、醫療照護提供者、工業界、及消費者能夠一起努力減少醫療失誤。美國醫學界為了更進一步改革醫療系統與提升醫療品質,於 2001年美國醫學會再出版 “跨越品質的斷層 (Crossing the Quality Chasm)”,提出以醫療照護為核心需求的六個改善目標 (Six aims for improvement) 為:
- 病人之安全 (safe): 在要幫助病人的治療時,要避免傷害病人
- 有效果的 (effective) 醫療: 基於科學的知識提供醫療服務
- 病人為中心的 (patient-centered) 臨床決策: 尊敬與反應病人個別的偏好、需求、價值觀提供醫療照護、而且確保病人的價值觀引導所有的臨床決策。
- 及時的 (timely) 處理醫療照護的問題: 對那些需接受與那些提供醫療照護者,減少等候與會造成傷害的延誤。
- 有效率的 (efficient) 醫療: 避免設備、供應/補給品、理念與能力的浪費。
- 公正的 (equitable): 提供同等的醫療照護,不會因病人個人的特徵、例如:性別、種族、地理位置、及社會經濟狀況而有所差別。
因應美國醫學會的報告導致美國醫學教育的改革,2008年日本中央教育委員會 (Central Education Council in Japan) 提出對高等教育基本的未來展望 (Basic perspectives),建議日本高等教育進行改革:
- 培育人力資源,以確保學士學位的水準。
- 確保學士學位持有人具有國際相關的資格認定。
- 引導自律性的教育改革,以創造及提升三個高等教育政策:
- 文憑政策 (Diploma policy):畢業成果 (Graduation outcomes) 應該要更具體且更明確。
- 課程政策 (Curriculum policy):實施系統化的且連續的課程。
- 入學政策 (Admission policy)。
日本醫學教育的課程政策 (Curriculum policy):
Professor Tanabe 提到課程政策之改變 “實施系統化的且連續的課程”,是依據2005年Dr. Gelula (Univ. of Illinois at Chicago) 訪日時,對課程內容與過程之建議:
- 視課程為一具有生命力的過程 (a living process)。
- 建立學習者的能力 (competencies): 從過程為基礎的教育 (Process-based education) 轉變為成果(能力)為基礎的教育(Outcome (Competency)-based education,簡稱OBE或CBE)。
- 修訂醫學系五、六年級之臨床實習課積程。
- 改進教師對教學方法與學習理論的瞭解。
因此 Dr. Gelula 是第一位把成果(能力)為基礎的教育,介紹、引進日本的外國學者。Professor Tanabe 隨之說明Competency與Competence 之差異:能力 (Competency): 屬於一個醫療專業之一種能夠觀察的能力,能夠評估與評量以確保學習所得的成果。
能力(Competence): 橫跨多個範疇的能力,會隨時間、經驗與情境而改變。
至於什麽是成果為基礎的教育 (What is Outcome-based education):此成果為基礎的教育的概念,首先由 Dr. R. Harden於1999年提出,其重點為先訂定醫學院畢業生必須學會的能力,再回頭去規畫相關的醫學教育課程內容、教學方法、教學策略及評估方式,並提供完善的教育環境。 成果為基礎的教育的優點為:
- 成果等於被保證的學業成就。
- 是一個連續的、前後一貫的課程。
- 可以排除課程內容重覆與不足。
- 過程與目的是學生與教師都能夠瞭解。
- 是一種從畢業前無縫隙的銜接到畢業後的學習方式。
推行成果為基礎的教育課程設計之階段 (Stepwise approach to curricular design):Professor Tanabe引述 Dr. Carraccio (2002) 之文章,採取四個階段為:
- Step 1. 確認能力 (Competency identification) 的領域,
- Step 2. 決定能力的內容及表現的層級 (Determination of competency components and performance levels),
- Step 3. 創立學習的策略與能力的評估 (Establishment of learning strategy and competency evaluation),
- Step 4. 過程的整體評量 (Overall assessment of the whole process)。
實施成果為基礎的教育過程與策略為:
- 如何進行第一個階段確認能力 (Step 1. Competency identification):
- 任務分析 (Task analysis): 安排學生跟隨一位醫師工作一週,將其所做的工作內容列表。
- 德菲法 (Delphi technique): 由20位專家個別地面談,研究及詳查比較他們的回答; 經由個別的編輯以達成共識 (single compilation to achieve consensus) 。
- 與最近才畢業的醫學生面談: 採兩次面談,以確定住院醫師們在執行醫療時感到最沒有信心的領域。
- 參考新近出版之文獻中的研究成果。
- 進行第二個階段: 決定能力的內容及表現的層級 (Step 2: Determination of competency components and performance levels):基於 Dr. Harden(1999) 的螺旋形課程 (Spiral curriculum),設定6個層級(6 levels) 以獲得能力。
- Level 1. 知道 -- 醫學系一、二年級 (Awareness, Year 1,2),
- Level 2. 瞭解 -- 醫學系三年級 (Understanding, Year 3),
- Level 3. 觀察 (模擬情況下的練習) -- 醫學系四年級 (Observation:Practice in simulation, Year 4),
- Level 4. 練習部分 -- 醫學系五年級 (Carrying out part, Year 5),
- Level 5. 監督下的醫療行為 -- 醫學系五、六年級 (Undertaking w/ supervision, Year 5, 6),
- Level 6. 沒有監督的醫療行為 – 畢業 (Undertaking w/o supervision, Graduation)。
- 第三個階段: 建立學習的策略與能力的評估 (Step 3. Establishing learning strategy and competency evaluation):利用 1990年米勒博士的臨床評量三角(Dr. Miller’s pyramid for clinical assessment, 1990) 建立學習的策略與學習成果的評估。其過程為:
- 在基礎的瞭解階段 (Knows),學習策略是依賴講課 (Lecture),以獲得知識,利用多答項選擇題 (Multiple Choice Questions, 簡稱 MCQs) 評估學習成果。
- 進一級在知道如何階段 (Knows how),學習策略是依賴講課、實驗室練習 (Laboratory practice)、問題導向學習教學 (PBL tutorial) 等,以獲得能力(Competence),利用 MCQs、修改過的申論式考題 (Modified essay questions,簡稱MEQs) 與關鍵特徵 (Key Features) 評估學習成果。
- 到展示如何階段 (Shows how),學習策略是以模擬的練習 (Simulation practice) 等,以客觀結構式臨床測驗 (OSCE) 評估學習成果的表現(Performance)。
- 最後的實做階段 (Do),學習策略是以,監督下的臨床練習 (Practicing under supervision : clinical practice),晉級到沒有監督的臨床練習(Practicing without supervision : clinical practice),而學生的行動(Action),以 Mini-CEX, CPX, Portfolio 等方法進行執業現場之評估。
千葉大學實施 OBE 的過程:
- 第一階段: 千葉大學醫學院實施 OBE 的過程:
- 2006年 5月千葉大學委員會同意醫學院實施OBE。
- 2006年10月醫學院成立能力的工作小組 (規畫委員會)。OBE 成為千葉大學與醫學院的任務,也是反應學生們與社會的要求、委員會及參考國內外文獻後,OBE規畫委員會提出醫學生能力的項目草稿 (Creation of competencies – draft)。
- 2006年12月至2007年 6月 與各方面的利害關係人諮商醫學生能力的項目。
- 2007年7月醫學院委員會認可醫學生能力的項目。
- 2008年 4月醫學系一年級學生開始實施 OBE。
千葉大學醫學院醫學生能力的領域 (Domains of competencies):
- 倫理與專業素養 – 15項能力 (Ethics and professionalism – 15 competencies) ,
- 醫學與相關的知識 – 8項能力 (Medical and related knowledge – 8 competencies),
- 醫療的執行 – 14項能力 (Medical practice – 14 competencies),
- 溝通技巧 – 4項能力 (Communication skills – 4 competencies),
- 對醫學科學、醫學、健康照護與社會的貢獻 -- 7項能力(Contribution to medical science, medicine, health care, and society – 7 competencies),
- 科學的探究 – 5項能力 (Scientific exploration – 5 competencies)。
範例:能力領域之醫療的執行 (Medical practice) 的內容為:學習目標: 醫學院畢業生要能尊敬與體恤別人,而且能夠對個別的病人們提供適當的且有效的醫療照護,以及提升他們的健康。為了診斷與治療常見的慢性及急性的醫療問題,醫學院畢業生有能力藉著整合醫學與相關領域的知識去規畫計畫。
能力領域之醫療的執行 -- 千葉大學醫學院畢業生必須能夠去:
- 與病人面談,以正確地評估他們的病史,其包括心理的與社會的背景。
- 於成年與幼童病人進行身體檢查與基本的臨床程序。
- 做出鑑別診斷、將病人問題列表、及完成病歷。
- 針對常見疾病及之診斷與治療,能執行必要的臨床的、實驗室的及病理的檢驗、以及影像學的診斷,而且瞭解這些結果之意義。
千葉大學醫學院畢業生能力領域之醫療執行的階級構造 (Hierarchy structure of competency III. Medical practice): 以上述之「於成年與幼童病人進行身體檢查與基本的臨床程序」為例:
- 整體外觀 (General appearance),
- 生命跡象 (Vital sign),
- 頭與頸部 (Head and Neck),
- 胸部 (Chest),
- 腹部 -- 視診、觸診、聽診、扣診 (Abdomen – visual, palpation, auscultation, percussion exam.),
- 神經學檢查 (Neurology exam.),
- 骨骼肌肉系統檢查 (Musculoskeletal exam.),
- 臨床的程序 (Clinical procedures),
- 緊急處理 (Emergency)。
- 第二階段: 千葉大學醫學院決定能力的內容及表現的層級 (Determination of competency components and performance levels),
1. 設定醫學生能力表現的層級 (Setting performance levels) -- 以能力領域之醫療的執行為例:
每一個領域的表現層級與定義 | 高階的
(Advanced) | 應用的
(Applied) | 基礎的
(Basic) | 基礎的 (Basic) | 無法應用的
(Non applicable) | 無法應用的
(Non applicable) |
能力領域之醫療的執行 | ||||||
A | B | C | D | E | F | |
醫學院畢業生要能尊敬與體恤別人,而且能夠對個別的病人們提供適當的且有效的醫療照護,以及提升他們的健康。為了診斷與治療常見的慢性及急性的醫療問題,醫院畢業生有能力藉着整合醫學與相關領域的知識去規畫計畫。 | 執行病人之醫療且得到學分。 | 執行模擬病人之醫療且得到學分。 | 獲得基本的技巧與態度,且得到學分。 | 獲得基本的知識,且得到學分 。 | 與不同的主題相關,但沒有學分。 | 不相關的。 |
- 註:
- 高階的 (Advanced): Practicing on patient,
- 應用的 (Applied): Practicing in simulation,
- 基礎的 (Basic): Basic knowledge (Skill, Attitude)。
千葉大學醫學院畢業生能力領域之醫療執行的課程設計:其能力的內容及表現的層級,以 「於成年與幼童病人進行身體檢查與基本的臨床程序」為例:
高階的 (Advanced) | 畢業時 | 執行病人腹部的體檢 |
高階的 (Advanced) | 醫五、醫六 | 在病人身體練習並查出異常的症狀 |
應用的 (Applied) | 醫四 | 與模擬病人進行醫療面談,並進行其腹部體檢 |
基礎的 (Basic) | 醫三、醫四 | 瞭解腹部的症狀與疾病 |
基礎的 (Basic) | 醫二、醫三 | 瞭解腹部器官的正常構造與功能 |
基礎的 (Basic) | 醫一、醫二 | 資訊文獻、博雅教育 |
基礎的 (Basic) | 醫一至醫四 | 專業素養 |
基礎的 (Basic) | 醫一至醫四 | 溝通技巧 |
第三階段: 千葉大學醫學院建立能力的評估 (Establishing competency evaluation) -- 以「於成年與幼童病人進行身體檢查與基本的臨床程序」為範例:
評估時間 | 能力 | 評估工具 |
畢業時 | 執行病人腹部的體檢 | Mini-CEX, CPX, Portfolio, |
醫五、醫六 | 在病人身體練習並查出異常的症狀 | Mini-CEX, CPX, Portfolio, |
醫四 | 與模擬病人進行醫療面談,並進行其腹部體檢 | OSCE |
醫三、醫四 | 瞭解腹部的症狀與疾病 | MCQ (WBT), |
醫二、醫三 | 瞭解腹部器官的正常構造與功能 | MCQ (WBT), |
醫一、醫二 | 資訊文獻、博雅教育 | MCQ (WBT), |
醫一至醫四 | 專業素養 | Portfolio, Checklist, |
醫一至醫四 | 溝通技巧 | Portfolio, Checklist. |
第四階段: 千葉大學醫學院實施 OBE過程的整體評量 (Overall assessment of the process of OBE):
為了整體評量 OBE 的實施情形,於 2008 – 2010 年間,千葉大學醫學院每年召開醫學教育共識營 (Medical Education Retreat),檢討 OBE,以評估及改善 OBE 課程為重點,出席者包括教師、學生、行政人員等,並邀請校外學者專家分享 OBE之資訊與經驗。
總結:
千葉大學醫學院引入及實施 OBE過程可分成三個部分;
- 醫學院在院長導下,全院師生一起逐步推行 OBE 的第一至第三階段。
- 經由第四階段的每年年度之回顧,持續改善 OBE。
- 全院師生皆充分瞭解OBE,且一起合作實施 OBE。
Dr.Tanabe的結論,第一是為了促進醫療品質,醫學院必須實施OBE。其次,醫學院畢業生學到的能力,需經第三團體的評估。最後是每年皆要對實施中的OBE進行檢討與改進。
筆者希望日本千葉大學醫學院實施 OBE過程的經驗,可供台灣醫學教育界推動課程改革之借鏡。
致謝:
筆者非常感謝 Dr. M. Tanabe, M.D., Ph.D.(Med Sci), Professor & Director, Chiba University Graduate School of Medicine,Medical Education Office, Vice Dean, Academic Affairs/UME/GME,Chiba University,Japan 提供實貴之資料並熱心的分享其實施成果。並特別感謝 AMEWPR 主席,Dr. Ducksun Ahn 邀請參加第28屆韓國醫學教育學會年會。
Reference:
- Tanabe M. Outcome Based Medical Education at Chiba Medical School, Japan. 28th KSME Annual Conference. Seoul. June 1-2, 2012.
- Harden RM, Crosby JR & Davis MH. An introduction to outcome-based education. Med. Teach. 21(1): 7-14, 1999.
- Committee on Quality of Health Care in America, Institute of Medicine(IOM). Crossing the quality chasm. A new health system for the 21st century. The National Academic Press 2001.
- Gelula MH. Active learning for optimal learning. Tokyo Univ. Dec. 14, 2005.
- Carraccio C. et al. Shifting paradigms: from Flexner to competencies. Acad. Med. 77 (5): 361-7, 2002.
- Muller, S. Physicians for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Report of the Project Panel on the General Professional Education of the Physician and College Preparation for Medicine. J. Med. Educ. 59, Part 2, 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