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87 溝 通

出自KMU e-News

在2014年7月14日 (一) 13:46由Publish (對話 | 貢獻)所做的修訂版本
(差異) ←上一修訂 | 當前修訂 (差異) | 下一修訂→ (差異)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高雄醫學大學e快報 第87期  董事長的話


溝 通

陳田植 董事長


許多管理學的書籍都指出:大型機構內部的溝通一直是個大問題。由於人數眾多,會議形式不易普遍性地傳達完整的資訊,分層會議時則形成上對下的交代事項,而不易有互動或回饋。因此常見的會議是:會前資料準備不及,匆忙上陣;開會時照本宣科,討論僅是聊備一格;決議時完成交代事項,似乎可以執行但原因不明。而基層員工所認定的真正資訊卻是靠口耳相傳、道聽塗說來的似是而非的資訊。英國管理學大師德瑞南教授調查顯示:「口耳相傳是一般員工獲得資訊的最常見的方法,雖然傳遞的訊息很少是正確的或完整的,但有一點你不得不承認:傳遞的速度很快。」這也就是常常有人感嘆機構(或單位)內部沒有秘密!或是感嘆怎麼有這麼多似是而非的小道消息!的原因,其實大型機構常有這種狀況。

改善溝通很重要的是高階主管與中階主管的傳達溝通角色;將政策的釐定與執行規劃進行有效率的討論與正確的傳達。正確的資訊或者有價值的資訊是否充分傳達給與會者,是會議是否達成正確決議判斷的重要因素。切勿因個人的偏好或個人既定的決議結果而提供有偏頗角度的資訊,或隱匿不談一些有價值的資訊;結果造成錯誤決策的決議。那不僅是非常可惜的,而且有時候是「差之毫釐,謬以千里」的。

有效率的充分溝通是一個成功會議的內涵,其要點除了會前資料的充分準備、讓與會者事先得到議程及資料、鼓勵發言等這些大家所熟知的部分之外;我想特別提及的要點是:與會者的表達態度。台灣在戒嚴時代後期國會衝撞體制的情形以來,國會與地方議會問政的表達方式都朝向引人矚目與辛辣比嗆的形式;經由媒體傳播,其實也影響了台灣社會文化。雖然此種情形廣為有識之士詬病,然而並不易改善。在國外有些極端講求效率而競爭激烈的機構文化中,也有值得詬病的表達方式。我認為開會時有效率的充分溝通,必須建立在與會者坦誠、理性與禮貌的表達態度上。所謂溝通是要讓對方明瞭表達者的意見;若是不理性、不禮貌的言詞,立刻引起對方或與會者的惡感,如何能談溝通?

溝通的管道和方式除了各級會議之外,還有佈告與刊物(包括各項書面資料,如會議記錄)、電腦化資訊展示(如各式網頁)。這些溝通方式的進行有一個成功與否的關鍵性因素是:速度。書面資料的流通速度、佈告的發表張貼速度、定期刊物的完成速度與內容的及時性、各式電腦網頁的更新速度等;速度是關鍵性因素。這個速度必須要趕上口耳相傳的小道消息的速度,最好能超越;但由於作業時間的需要,十分困難。至少要讓錯誤資訊瀰漫在外的時間減到最少、傷害減到最低。

須要保密的資訊是造成溝通障礙的另一個困局(dilemma)。有些是具有業務機密性質的,有些是法規規定要保密的,有些是涉及隱私權的等等;這些保密性的資訊常無法也不應傳達至普遍基層。然而保密性的資訊是普遍大眾的最愛,各項流言往往不脛而走。當流言超越茶餘飯後的範疇,各級主管只能提醒工作的重點勿受流言的影響;在保密時程之後適度的聲明有時是必要的。我們瞭解保密性的資訊是一個溝通的困局,便應養成體諒的心胸。溝通,是管理學的執行契機,也是一種藝術。讓我們高醫成為一個溝通良好的機構吧!



enews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