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85 救人前先救環境-高醫人需要生物多樣性教育

出自KMU e-News

在2014年7月14日 (一) 15:10由Publish (對話 | 貢獻)所做的修訂版本
(差異) ←上一修訂 | 當前修訂 (差異) | 下一修訂→ (差異)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高雄醫學大學e快報 第85期  生命科學院專題

救人前先救環境-高醫人需要生物多樣性教育

生物醫學暨環境生物學系 邱郁文

常常會有人問這個問題,為什麼本校需要推動生物多樣性教育?高醫教育訓練醫護人才就好了,為什麼需要那麼多的系所呢?還要有各有專長的生命科學系的老師?這個問題雖然很簡單,但是答案確發人醒思。

本校的創校理念在肩負教育、研究、醫療、服務等四大任務,除了有一級教學醫院及醫學中心,肩負國民保健和醫療的重責,育作未來社會醫護專業人才,這個目標在於"醫人""護人"以人為本的觀念,老實說這只是治標,想想看,人是環境的一部份,當人住在有病的環境下,出門時呼吸是骯髒不堪的空氣,吃的是含有重金屬污染的魚,我們都不知道,我們住在有病的空間,生物多樣性劣化的環境下,人會不生病嗎?再投資怎麼的資金和設備,日益多樣詭異的疾病和我們的醫療專業正展開一場武力競賽,所以,推動生物多樣性的教育,建立學生永續經營的正確觀念,才是醫護教育的根本。

所以,當面臨日益增多的文明病,生物醫學領域也將隨著的演變,生命科學院之各科系在教學、研究及發展的主題各有特色,但是目標方向,都是為了創造人類未來福祉而努力,以生物醫學暨環境生物學而言,有生物醫學及環境生物學兩大學程,除了致力發展基礎生物學的理論及現代生物科技之應用,我們認知環境永續經營才是醫療的的基本問題,這個問題在於生物多樣性的維護。

「生物多樣性」(Biodiversity)指的是生於地球上生命世界的所有層面,包括所有物種、物種的遺傳及其變異、以及由物種組成的群落與生態系,也就是生物多樣性的概念可說是等同於一個活生生的地球上的所有生命。想看看,人類只是地球上約1,000萬個物種之一員,但自從約一萬年前,人類發展出農業耕作後,地球上的人口迄今已超過60億,伴隨著消費及科技消耗或浪費了地球上大約1/4至一半的生物生產力,以及超過一半以上的可再生淡水。人類成為地球演化史上最優勢物種,並且對其他生物的生存造成滅絕威脅,我們可能忘記了,我們生活的衣食住行靠的都是這個地球上的其他生物,餐廳看到滿桌的佳餚都是米蔬果等作物和雞、鴨、豬、牛等家禽畜都是來自於自然物種的馴化,也幸好地球上有那麼多樣的物種,否則我們哪有如此豐盛的菜餚,而我們所需要的醫藥資源,原料大多來自於自然界的其他生物,沒年有許多新藥從某種植物中發現並萃取而且有效的被運用在醫療上,更多的美容保健產品講究的是自然成分,物種多樣性提供了人類生存的基本資源,如果環境破壞了,棲地多樣性消失,那根本沒有機會發現這些藥物。

所以,本校生命科學院有一個更重要的責任在於"護生",我們的目標是照護環境,環境醫護好醫療研究可以直接。環境的水就像是人體的血液,河川就像血管,當污染物排到環境後,要除去很難,水垃圾污染溪流的問題,用醫學的角度來講,就像是血管栓塞,肝腎功能失調,無法解毒排毒。想看看,這些水會經由環境回到你的身體,人喝了髒水就會生病,吃了函幻境荷爾蒙的食物,會造成發育畸形,而且人是住在這個環境中,食物鏈和物質循環的一部份,跑都跑不了,每個人都有份。而許多的醫藥都是拜物種多樣性所賜,如果物種的棲地早就被開,那裡原先可能提供有治療良方的野生植物,早被夷平開發成為工廠、遊樂場、垃圾掩埋場、度假中心和高爾夫球場。

我們希望的不多,只希望地球有足夠的糧食及衣物給這麼多人;我們希望怪病不要因污染陸續出現,我們希望有更好的環境讓人生活在更健康的環境,高醫的責任不只是救人,應該有更大的格局,先救環境,環境護理好了,活在其中的人自然就會健康,我們的工作就不會停留在只能收環境污染的爛攤子,而能夠致力延長人類的壽命,這是生物多樣性教育在高醫的目的,發揮醫護的最高意義。




enews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