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74【經典教室】無用之用

出自KMU e-News

在2014年9月3日 (三) 08:57由Publish (對話 | 貢獻)所做的修訂版本
(差異) ←上一修訂 | 當前修訂 (差異) | 下一修訂→ (差異)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高雄醫學大學e快報 第74期  一方清淨 人文e館


【經典教室】無用之用

通識教育中心 李玲珠助理教授


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 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無用之用也。 《莊子‧人間世》


如果公民道德的教育需要人民扶老攜幼走上街頭,如果民主教育需要紅衫與綠軍分隔兩地叫囂、隨時警戒可能的暴動,如果做人的基本道理──禮義廉恥,需要付出經濟崩盤的危機;那麼在震天嘎響的吶喊聲中,格外令人心痛的是,關係國民素質、國家整體競爭力的教育早已全面陷落。


開學前夕,按往例總會聽到一些聲音:「為什麼要修通識課?」「這些課根本沒什麼用!」「哪一門比較營養好過?」在教育部政策的強力支持下,這些聲音通常也只能化作無奈的搖頭,「無用」的通識教師則繼續在夾縫中苟延殘喘,繼續一關又一關:解釋說明、承擔無用的質疑,承擔耽誤專業學習的批評,承擔欠缺思考力、創意不足、表達力不佳……,都是通識教不好的指責。


以「有用」、「無用」作為價值判斷或生命取向,可能是這塊土地上、我們自幼即非常熟悉的習慣。畫畫、寫書法不被鼓勵,因為無用;看課外書、電影不被鼓勵,因為可能妨礙功課;參加社團不被鼓勵,因為可能影響正式的學習。


即使表面上被鼓勵的學習,背後經常還是隱藏著「有用」的積極目的。剛度過牙牙學語的小朋友被丟進雙語環境,因為英語能力要贏在起跑點;要進才藝班學心算、鋼琴,因為可以強化算數、記憶能力;要擔任班級幹部、參加社團,因為推甄可以加分;最近新興的流行是補作文,因為基測恢復考寫作。學習一定要有目的,因為「有用」是唯一價值,可以讓人安心。


一位朋友的孩子回家說:「今天教室布置都是我一個人完成的。」結果被媽媽痛罵一頓:「你這個大傻瓜!明天的考試怎麼辦?」考試不會考「教室布置」,不會考「熱心」,不會考「創意」,這些都沒有用,有用的是書本知識、是分數。


如果價值觀總停留在「有用」、「無用」的二分,也許重視通識教育不過也只是口號而已。為什麼專業教育外還需通識教育?也許只是讓無用削弱一點有用,讓人從有用的綁縛中稍微釋放出來,多一點個性,多一點悠遊自在,多一點快樂;少一些苦悶,少一些職業病,更像個「全人」而已。


莊子提出精彩的命題作為<人間世>的結語:「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無用之用也。」書中以無用的大樹、長得畸形的支離疏、白額頭的牛為例,正因為「無用」,大樹逃過樵夫的砍伐,支離疏躲過戰爭的徵召,不祥的牛被巫祝捨棄,都得以平安地活下去。「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樹木被製成斧柄後,反而用來砍伐自己;油膏引燃後,反而用來燃燒自己,不正是對執著於有用的警醒?


專業很重要,它是取得工作、得以生存、實現社會價值的憑藉;但人不只是職業的機器,當遭遇人生不如易事,如面對失戀、落榜、失業,甚至死亡時,原來習慣的有用卻可能在一瞬間變成無用,原來的無用卻可能變成很有用的生命安頓。


道家並非玩文字遊戲,而是對宇宙人事有更深刻的觀察思考,也對有用、無用的遊戲規則提出反省:當執著於將所有事物劃分為有用、無用,劃分的同時也可能失去生命原有的彈性,在有用、無用的劃地自限中,讓生命逐漸窄化。


好一個「無用之用」!擴大專業之外的學習,儲存應對生命無常的動能;尊重所有存在的價值,在過程中挖掘存在的道理,也許是在有用與無用、歡樂與痛苦間更可以擺盪的生命遊戲。因此,在喧鬧與撕裂中,也許可以更安靜地傾聽紅色與綠色間的心情底事,尋覓更可以對話的理性空間。


e館小考: 活絡一下思維與想像吧! 檢索一下身邊原來認為無用的事物,是否能為它找到有用的價值?


enews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