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263 學校財務收支情況及永續經營財務策略

出自KMU e-News

在2015年4月2日 (四) 11:27由Publish (對話 | 貢獻)所做的修訂版本
(差異) ←上一修訂 | 當前修訂 (差異) | 下一修訂→ (差異)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高雄醫學大學e快報 第263期  會計室專題



學校財務收支情況及永續經營財務策略

會計室主任 許芳益


學校整體財務收支情況

本校整體財務規劃總收入每年約為20~23億元,主要經費來源為學雜費收入(35%)、附屬機構收益(28%)、產學合作收入(20%)及補助捐贈收入(12%)等,由經費來源之財務結構比例中可知,本校財務來源前三大項目對象為學生(學雜費)、附屬機構(作業收益)及科技部(專題研究計畫之產學合作),教育部則是就私立學校之校務發展計畫、教學卓越計畫等之計畫性獎補助。


本校最重要的經費來源是學生繳交之學雜費,惟歷年來基於教育部之政策,調整學雜費以增加財務來源似乎已窒礙難行,僅能提高招生率、報到率等以維持現有之學雜費收入。其次,本校附屬機構或事業之作業收益則是另一個重要的經費來源,本校目前有四家附屬機構或事業(醫院),該等醫院每年度之盈餘約為6~7億元,依私立學校法第50條規定,附屬機構或事業之盈餘應用於改善師資、充實設備及撥充學校基金,是以醫院每年經常之盈餘可做為本校教學與研究之重要後盾,本校附屬機構或事業最近3年支援學校相關經費累計約為18億元(平均每年約6億元)。另外一項重要經費來源為科技部專題研究計畫之產學合作收入,專題研究計畫每年約有4~5億元之研究計畫經費,藉由研究計畫經費以提升本校之研究能量。最後,來自教育部計畫獎補助經費每年約為2.4億元(3年平均),占總經費收入來源約11%,因政府財政拮据教育部獎補助款有逐年減少趨勢,該項經費來源對本校亦是重要經費來源之一,因此,本校每年持續積極爭取教育部之補助。


本校對各項經費之使用前三大項目為教學研究與學生輔導支出(占收入44%)、產學合作支出(占收入20%)及行政管理支出(占收入12%),若以支出之性質來區分,本校各項支出主要用於人事費(占支出44%)、業務費(占支出17%)及產學合作支出(占支出25%)等,人事費及業務費包括行政管理、教學研究與學生輔導等方面之支出;產學合作支出主要為科技部專題研究計畫之支出。


永續經營之財務策略

本校秉持校務發展計畫之目標及邁向國際一流醫學大學之願景持續不斷推動校務發展,為達此目標及願景,本校永續經營之財務策略如下:

  • 以既有基礎持續拓展經營事業之版圖

本校目前有一個附屬機構(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及三個受委託經營事業(高雄市立小港醫院、大同醫院及旗津醫院),本校之附屬機構或受委託經營醫院均位於台灣南部,為求增加本校能見度及北部地區校友之需求,本校已積極在北部拓展受委託經營事業及促進相關教學研究之合作或策略聯盟。

  • 以附屬機構或事業之盈餘,持續改善師資、延攬優秀人才及強化教學研究軟硬體

本校附屬機構或受委託經營醫院每年度盈餘約為6~7億元,依本校經費來源結構比例可知,該項盈餘是除學雜費收入外本校最重要的經費來源,而該等機構或事業以其盈餘每年支援本校相關經費如改善師資延攬優秀人才及教學研究硬體設施等有相當大的助益。本校將持續拓展經營事業之版圖,且以其盈餘再回饋本校投入更多教學研究資源,以此良性循環提升本校競爭力,進而邁向國際一流之醫學大學。

  • 以健全之財務結構低負債比之策略,做為永續經營與發展之後盾

本校之財務結構相當健全,負債比率(負債/總資產)僅為5%,淨值比率(淨值/總資產)高達95%。在執行制度方面,本校已建立完善之會計制度及依教育部規範建置內部控制制度,相關制度運作良好,是以本校在執行制度面或財務結構面均相當健全及穩健。又本校及附屬機構或事業可運用之資金約有30~40億餘元,有充沛之資金及醫院常年盈餘挹注,對本校維持健全財務結構低負債比之策略有相當幫助,並做為永續經營與發展之後盾,進而使本校邁向國際一流之醫學大學。


enews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