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265 大學師資培育課程的發展

出自KMU e-News

在2015年5月8日 (五) 16:00由Yufech (對話 | 貢獻)所做的修訂版本
(差異) ←上一修訂 | 當前修訂 (差異) | 下一修訂→ (差異)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高雄醫學大學e快報 第265期  教師發展暨教學資源中心專題



大學師資培育課程的發展

教師發展組 黃淑玲組長、歐姿麟

21世紀全球高等教育因網路科技的快速發展,學習資源管道日漸多樣,學生組合愈趨多元,傳統單向直述式的教學方式已不合時宜,因此,改變教師教學角色,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成為地球村時代新的教學發展重心。


美國心理學家羅吉斯(Rogers)提出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法(Student-Centered Teaching),主張學生應對教學與學習扮演更重要的角色與任務,主動參與學習與評量,為自己的學習負責。教師也將不同於以往,改以輔助者的角色,從課程設計開始,運用多元化的評量方式,幫助學生學習的同時,亦改變學生學習方式。


本校教師發展暨教學資源中心為協助教師適應新時代的教學角色,能有效掌握基本教學技巧與能力,參考美國多所著名大學及英國諾丁漢大學所推行之高等教育認證(Postgraduate Certificate in Higher Education, PGCHE),規劃本校大學師資培育課程架構(如下表一)。


我們相信大學教師在專業知識、溝通與班級經營、評量與回饋等能力面向,都需要不斷的累積與培養。再者,面對多元的學生族群,如高中畢業生、僑外生、在職專班生、樂齡學員生等,教師可能需要學習如何傳授、輔導、溝通,才能帶領這些年齡、國籍、學習動機各異的學生們。


本培育課程可分為兩大類:類別Ⅰ主要以宏觀的角度由整體學習環境去了解高等教育的現況與未來發展;類別Ⅱ則分為課程設計、教學方法、班級經營與學習評量等四大面向。(1)課程設計面向,將引導教師以學生學習成果導向來進行課程規劃與準備,透過完整授課大綱撰寫的呈現,使教學計畫得以有效進行;(2)教學方法面向,涵蓋多元與全球教學、如何培養學生主動學習與批判思考能力等主題,希望透過教師同儕間多樣化的教學方式與經驗分享,有效促進教師教學與學生學習效能;(3)班級經營面向,將從師生關係、溝通技巧、課室氛圍等,透過實例的分享與探討,進而使教師能從中獲得班級經營的要領與小撇步,成功地引領學生融入課程學習;(4)學習評量面向,將引導教師學習如何設計與運用多元的評量方式、給予學習回饋的技巧與方法等,去有效檢視並協助學生了解自我的學習成效。


表一、大學師資培育課程架構

Image:enews265專題-1.jpg


本師資培育課程將以講述搭配實作工作坊的方式進行,提供教師們相互學習觀摩的機會,並進一步引導教師將自身專業知識與教學能力相結合,幫助參與教師上完每堂大學師資培育課程後,即能將課堂內容轉換為可帶走的教學計畫。


教師教學能力不斷精進,不僅是協助提升學生學習的重要關鍵,更期能透過主題式的教學工作坊帶給教師們更多激勵與啟發,促進教師共學與教學專業成長,使本校成為一個樂學的學習型組織,進而達成教學效能深耕精實的目標。


enews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