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42【憶往思舊~高醫人話高醫事】高醫思想起--黃德揚教授話高醫
出自KMU e-News
高雄醫學大學e快報 第42期 分享園地
【憶往思舊~高醫人話高醫事】高醫思想起--黃德揚教授話高醫
黃德揚教授
- 台大醫學院醫科畢業
- 日本長崎大學醫學博士
- 曾任高醫小兒科學教授、高醫訓導長、教務長
- 高醫附設醫院副院長
黃德揚教授,一位國內小兒心臟學的權威,在如此崇高的聲望下,黃教授仍擁有一顆赤子之心,待人親切,平易近人。
黃教授雖然在三年前以七十歲屆齡榮退,但至今仍致力於川崎症的研究,從分子生物學的角度來尋求答案,而且獲得了本國、美國、日本等三國的專利權。在高醫服務了四十三年,令人驚訝的是,黃教授是台大醫學系畢業的,所以選擇在高醫付出其一生的心力只因為─黃教授是高雄人,就如此單純、自然!而這也是黃教授選小兒科的原因─被小孩子率真不做作的性格深深所吸引,這或許就是黃教授能給人這麼親切感覺的最大原因吧!當黃教授述說起在高醫的回憶時,我們似乎也跟著他回到了從前高醫草創艱困時期。
早期的高醫周圍皆是稻田,現今的十全路昔日也是泥巴路,隨時會有耕田的牛車經過,在泥巴路上留下車輪軌跡,一旦下雨加上排水不良,造成周圍淹水,每當騎腳踏車經過常不小心跌進車輪軌跡的溝內,大家最後只好下車捲起褲管,牽車進入校園。一直到了陳啟川先生當上高雄市長,將十全路鋪平,高醫周遭便慢慢地繁榮起來,如今早已見不到泥巴路了。黃德揚教授指著窗口外的三棟舊校舍,述說起從前小兒科門診是在六合二路上,病房在今日第二棟舊校舍的樓上,以後遷到牆外的舊校舍。沒有電梯、冷氣,只有電扇在天花板上轉著,不論是病人或器材運送都得靠人力大家幫忙搬上去,因為經濟拮据,需要量入為出,更別說是空調,所以那時的學生很辛苦,看個血液抹片也要忍受腳邊的蚊子騷擾。看著黃教授淡然地笑,也道出昔日那份篳路藍縷的艱辛。談到現今的醫療狀況,他感嘆現代人較喜歡計較,也由於PPF制度,原本是鼓勵醫師多看病人,卻使得醫師之間合作關係變調。說到了重大驚變對每一位老醫生來說,似乎都記憶猶深,即是杜聰明校長及陳啟川先生發生了財務糾紛,此事件長達了五年,黃教授說當時雖艱苦,但是大家還是願意繼續留在高醫慢慢渡過這時期,相信高醫有智慧會再站起來。
黃教授在退休之前當過了許多不同的職務,在醫院除了當過小兒科主任、醫院副院長,尤其小兒心肺科更是黃德揚教授在國內最早成立的,民國八十九年黃教授獲頒全台少見超越四十年教師資歷的臨床醫學教授而接受陳總統表揚,民國九十年接受行政院衛生署從事醫療工作四十五年成績優良表揚。在學校行政方面,黃德揚教授擔任的不同職務也有不同的小插曲。在任職圖書館館長時期,黃教授根據美國醫學圖書館編排方式將學校的書籍開始編號,至於非醫學書籍也利用美國國會圖書館方法將其編排。並編印圖書目錄。曾兩度擔任訓導主任,第一次在戒嚴前,學生較乖因為當時規定很多;第二次則是在戒嚴後,社會逐漸民主自由時,學生曾在大庭廣眾下靜坐節食,也曾有學生在學校附近編輯地下刊物,似乎有政黨打算侵入校園,教官們都很緊張,黃教授秉持臨危不亂又樂觀的態度說:「讓他們做吧!我們慢慢等結果。」之後由於經費有限,加上醫學院的學生課業繁重,這地下刊物便不再發行了。至於退休前最後一個職務是擔任附設醫院的副院長,主要負責醫院財務的問題。黃教授說每個職務都有它困難的地方,重要的是「以誠待人」。
最後黃教授從草創期時來看現今的高醫,他覺得高醫進步很多,一切按部就班,完全上軌道了,只是現在醫院像是一個非常大的家庭,大家碰面機會不如往昔多,對彼此的了解也愈來愈少,黃教授語重心長的說:「高醫,面對大醫院的競爭應該大家同心協力,不要計較小事。」(撰文者蘇偉玲為本校香妝系92級學生,鐘文英為本校藥學系91級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