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278 時間

出自KMU e-News

在2015年12月3日 (四) 11:26由Publish (對話 | 貢獻)所做的修訂版本
(差異) ←上一修訂 | 當前修訂 (差異) | 下一修訂→ (差異)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登峰造極

香粧品學系 陳冠年教授


時間像一隻貓,默默地觀察人們的一舉一動,不經意,「喵噢」驚聲一叫,轉身撲跳。

俄國大文豪托爾斯泰(Leo N. Tolstoy)的經典名著「戰爭與和平」(“War and Peace”)裡,描寫

拿破崙(Napoléon Bonaparte)進攻莫斯科,意氣風發,銳不可當,俄國元帥庫圖佐夫(M.

Golenishchev-Kutuzov)以拖待變,用空間換取時間,再以時間向拿破崙施壓,終於迫使法軍

狼狽撤退。擊敗蓋世英雄者,不是兵員,不是戰術,也不是天候,而是時間,它在關鍵時

刻,一躍成為主角,影響全局,任誰都無法改變。準確盤算時間的那一方,勝券在握。

在我們生存的三度空間裡,時間的流動賦予諸多意義。行經馬路時,望見交通號誌標示所

剩秒數,催促行人加快腳步,此外,尚有一層用心:在群體的世界裡,分秒的差異,對應著

人我和諧的關係。又如公司裡上下班打卡,準點不得差誤,正是恪守規範,公平的理念價

值遠遠重於時間的實質效益。英美人士常將“Thank you for your time.”掛在嘴邊,特別感謝

對方撥冗參與,本地人則以「我那有這麼多美國時間?」為口頭禪,率皆提醒我們:時間

代表彼此尊重。專業諮詢顧問按鐘點計酬,不就是將其工作時間作更精細地切割,對主客

雙方都是保障。

時間的背後可能隱藏心機,例如某君參加會議,選擇性地遲到,故意展現自己的時間寶貴,趁

機凌人;又如兩天即可完成的作業,延至一週才交出,藉此抑制上司層出不窮的任務指派

。時間往往作為對某人信任度的第一道檢視,香港企業家李嘉誠膾炙人口的故事—「兩個鬧

鐘」,敲醒懵懂於時間觀念的社會新鮮人:忽略準時,可能付上意想不到的慘痛代價。作

家的創作歷程,特別易於感受時間的淬煉,它烙下靈感翻騰的軌跡,昇華作品的純度。有

時,藝術家在琢磨過程中必須耐心等候,好讓時間慢慢地封存記憶,不至阻撓即將湧現的

創新思緒。

曹操「短歌行」有云:「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李白「將進酒」則說:「

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一代梟雄和千古詩仙感嘆歲月不饒人,莫可奈何,

卻激盪出壯志豪情,頑強地表現自信和灑脫。他們最牽掛者,不是生命的衰殘和光陰的無

情,而是歷史的握放和自由的漂泊。時間,在此,十分巧妙地發酵。再者,時間是很好的藥,

既能療傷,也能催眠;時間是化粧師,常常用以掩飾難堪;時間是鏡子,讓人清楚看見過

往的真相;時間可換取金錢,勞力工作者最能體會;時間與饒恕互為良伴,相偕見證高貴的

人性。

時間到底站在誰那邊?已不言可喻。如今,人們可以探測火星,也能還原過去和預知未來,

卻永遠不是時間的對手。聖經上說:「凡事都有定期,天下萬務都有定時。」(傳道書3:1)

物換星移,生老病死,人類在延長壽命方面的龐大投入和努力,只不過在曇花一現中加添須

臾。生不逢時、時不我予、「莫待無花空折枝」、「恨不相逢未嫁時」…,與其哀嘆機會流逝

而束手無策,毋寧遵循法國思想家帕斯卡(Blaise Pascal)的期勉—「給時間以生命,而不是給

生命以時間。」亦即,思考如何在時間的框架中,定義宏遠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