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280 畢業系友分享「產學合作」與「物理治療所開業」經驗

出自KMU e-News

在2015年12月30日 (三) 10:14由Publish (對話 | 貢獻)所做的修訂版本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高雄醫學大學e快報 第280期 

畢業系友分享「產學合作」與「物理治療所開業」經驗

物理治療學系 許妙如主任


本學系104年度「系友回娘家系列活動」邀請到第二屆系友李信達教授與第十五屆系友李容霆治療師與系上師生進行心得分享。

李信達系友

  第二屆系友李信達現為中國醫藥大學物理治療學系專任教授。李教授曾在2008年獲得「科技部吳大猷先生纪念獎」、2010年獲頒「中華民國十大傑出青年」,更於2015年榮獲經濟部「台灣精品金質奬」與「2015國際傑出發明家-學術國光獎章」,本次特邀李教授回系上與學弟妹分享產學合作的經驗與歷程。

李教授表示在產學合作中,醫療人員扮演的是設計角色,提供廠商在醫療上考慮的因素與治療的方向,而在合作的過程中,最困難的是醫療人員與工程師雙方想要解決的問題不盡相同,所以在醫療與工程兩者間,必須找到一個平衡點,才能使合作順利進行。

關於榮獲「2015台灣精品金質獎」殊榮,回憶發想起因,是由於看到其他廠商的訓練機價格昂貴且實用性不高,於是便與上銀科技集團進行產學合作,設計研發「下肢肌力訓練機」。此台訓練機為智慧醫療復健機器人,為幫助神經受損無法行走的病患,不僅操作簡易、符合安全上的要求,還兼顧使用者需求,稱得上是中風、不完全脊椎損傷、多發性硬化症、肌肉萎縮、神經病變而導致行走障礙病人的福音,目前已獲得台灣、中國、美國、日本、德國等五國核准專利認證。

此外,李教授本身亦是位馬拉松愛好者,藉由馬拉松,李教授體驗到運動物理治療更深的價值。「我敢說你不懂運動治療。你懂了,你就會去跑了!」李教授以學長的角度,建議學弟妹們,身為一位物理治療師,必須身體力行、實際體驗運動帶給自己身體的改變,才有辦法去改變病患、改變更多的人。

李容霆系友 許多物理治療師的夢想就是能開設物理治療所或工作室,這次特別邀請到第十五屆系友李容霆學長,回到本學系分享開業的經驗談。

李容霆學長所開設的物理治療所是針對顳顎關節和脊椎側彎等問題為主要治療項目。他提到創業之初最重要的事,就是選定主軸專業領域,接著充實自身不足的部份,以累積更多專業能量。以他自己為例,初期目標已訂定為脊椎側彎治療,之後便努力學習拿到德國Schroth脊椎側彎矯正認證,將所學技術實質運用在臨床上。接著再接觸到顳顎關節治療,與牙醫師做專業的合作,進行整合性治療。之所以會選擇特定專科治療所作為經營方向,一是根據自己的專業,二是有明確的治療項目,如此以加強定位自身價值與提高競爭力。

關於治療所地點的選擇,以交通方便為其首選,不只能服務在地社區居民,也可以讓其他地區的病患方便前來,加上以「治療脊椎側彎」為目標,明確的提供治療需求,正好區別現今以品牌形象吸引顧客的新型態治療所。而開業合夥人的選擇,適合找尋與自己專長不同者,可達到分工合作目的,創造更大的效益。 開業初期在零客人及行銷經費有限的基礎下,利用網路方式開拓客源進行行銷,低成本卻能有高曝光量,甚至篩選客層及族群,過濾出經常使用網路的年輕人及中年族群,正符合治療所期望的患者年齡。

最後容霆學長給學弟妹的建議是,即使選擇難以踏入的領域,只要定位好自己的價值,提供服務切中民眾需求,競爭門檻提高了,別人便難以取代,完全不用擔心競爭的問題。另外,人際關係亦是相當重要的軟實力,認識不同專業領域的人,甚至做到異業結合,進而也提升本身的競爭力,這樣路才走的寬廣、長遠。


enews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