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8 教育部「新世紀教育發展會議—提昇高等教育競爭力」報告

出自KMU e-News

在2016年6月30日 (四) 10:59由Publish (對話 | 貢獻)所做的修訂版本
(差異) ←上一修訂 | 當前修訂 (差異) | 下一修訂→ (差異)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高雄醫學大學 第8期 分享園地

教育部「新世紀教育發展會議—提昇高等教育競爭力」報告

研發長 簡逸文教授


此「新世紀教育發展會議」的主題相當切合當前時勢所需--『提昇高等教育競爭力』;係由教育部主辦,國立台灣大學研發中心承辦,各公、私立大學校院的校長(或其指派代表)皆熱烈參與。

教育部於會中明白揭示,日後將透過評鑑機制,逐年調整對私立校院之獎補助款分配比例,由50/50,進而調整為65/35與80/20,最終的目標為100/0。此外,會中討論了四大議題:

議題一:建立國際競爭力指標,追求卓越教學與研究品質。 議題二:建構大學國際化環境,促進國際交流合作。 議題三:建立大學分工自主機制,發展大學特色。 議題四:拓展高等教育資源,推動績效評估機制。

經過仔細思考,職選擇了第一個議題,參與其分組討論。謹將討論內容重點整理如下,提供鈞長參考。

分組討論:議題一 建立國際競爭力指標,追求卓越教學與研究品質

本議題的分組討論由中山大學張宗仁校長主持,東海大學的王亢沛校長當引言人。

王引言人首先介紹美國一些學術上有聲譽的研究型大學,如哈佛大學(Harvard)、麻省理工學院(MIT),皆有下列共同特色:

特色一:研究所學生多:往往佔全校學生人數的百分之十(10%)以上

特色二:客座教授多,因為:學校擁有世界級學者從事尖端性的研究計畫

特色三:國際學生多,因為:

  1. 教學卓越,有很多優秀的教師
  2. 以英文為教學的國際語言,重視生活教育
  3. 提供優渥的獎學金、助教及研究助理薪俸

王引言人進而討論這些特色的達成需要具備下列的條件:

  1. 充沛的經費
  2. 良好的教學與研究設備及環境
  3. 薪資制度有彈性,支薪以才能為主要考量
  4. 師生比率高(例如 1:6 以上)
  5. 職員工與教授比率相當高(例如 2:1)
  6. 升等有彈性,不受年資之限制
  7. 學校自主,沒有採購法之牽制
  8. 建立校長責任制
  9. 提昇國際、跨校際與產業之交流與合作計畫

進入分組討論時,發言非常踴躍,計有:

李建興校長 (國立台北大學)、羅仁權校長 (國立中正大學)、熊慎幹校長 (中原大學)、簡茂發校長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陳真和研發長 (長庚大學)、嚴柏良研發長 (國立成功大學)、柯志平校長 (國立台北師範學院)等提供建言,謹輯錄如下:

建言(一): 建議在「參、擬議策略」項目下增列第三策略: 推動「各大學發展其重點系所,建立特色,以全面提昇各大學之競爭力」 執行辦法建議如下: 各公私立大學從事校內整合、規劃、研擬、推薦各大學之重點系所,爭取全校之認同 教育部組成評鑑小組,依據各大學之申請,予以評量與核定 各大學提出中長程計畫,教育部及各校的校務基金對重點系所給予人力、經費與設備上之充分支援,並要求定期發表成果報告

建言(二): 呼應建言(一),進而建議教育部採取措施,以便 協助各大學建立特色領域 整合公私立大學,推動並建立國內某些領域在國際上的地位 以傑出領域促進各大學之國際化,提昇國際地位,藉此自然形成國際著名大學

建言(三): 建立大學國際競爭力的指標,如: 國際化與全球化的指標: 學術交流資訊化--天涯若比鄰 客座或訪問教授川流不息,文教交流熱絡 經常舉辦國際研討會 倡導以英語教學,吸引優秀的研究生來台深造 人力與財力資源充沛的指標: 學生單位成本高,教授收入優厚 來自產業界的支持、捐助款源源不絕 --以節稅措施激勵之 研究生佔全體學生數的比率高 「教師與研究人員組合人數」與「研究生人數」的差距縮小 發展大學特色的指標: 傳承與傳新兼顧並重 長期整體規劃,階段性達成任務 焦點介入,重點突破 建立自我評鑑,持續成長,永續經營的機制 學術自由化機制的指標: 人事與會計制度之鬆綁 開放措施,提昇經營效率 國際公認的世界級學術界大師人數增加 設立學術研究重鎮,創新知識,領導學術研究發展 學術論文在國際期刊發表數大幅增多 院系所等學術單位成為重點學術性學會的會址,以提高知名度

建言(四): 加強系所或學門評鑑,鼓勵特色之建立,教育部以系所或學門評鑑及特色為指標,各大學有明晰的指標以整合學校資源及追求卓越 教育部應鼓勵大學建立以英文授課取得BS、MS、PhD 學位之機制 教育部宜建立以e-learning可取得學位之機制,以促成網路化大學,授予學位有助於外國學生之招收,並可增進與國際大學間互動之網際化

建言(五): 宜提昇大學行政支援系統之人力品質與建立管控制度,尤其是人事、會計人員應有能力支援研究與教學。在國立大學法人化過程中,應考慮到既有人員是否會形 成一校兩制?其品質如何管控?對於彈性機制之建立與人力品質之管控,為提高效能宜未雨綢繆!

建言(六): 建議教育部 推動教育科學化,有效建立各項評鑑與評量指標 儘速成立國家教育研究院,並使其任務單純化 推廣大學院校轉型與系所調整 建構終身學習教育體系 鼓勵大學與企業間之交流合作

建言(七):

建議教育部在北、中、南部各設立一所國際學園,將該地區以英文教學的各學門教師集中教學,以吸引國際學生來台求學。

建言(八):

上述有關資源整合、組織彈性化、強化師資與英語教學等建議,應該建立共識,教育部應予以制度化,讓「整合」、「彈性」等重要原則能一貫而長期遵循推動。

在提昇大學國際競爭力方面,建議政府充分運用有利於提昇國際化之資源,例如:經由教育部、經濟部與外交部之跨部協調,瞭解我國國際化企業之發展需求。將在當地國之研發、行銷或特定領域之需求,結合國內學校之產學合作,讓教授、學生之研究能夠符合海外企業之實際需求。經由我國產學界一系列的自我提昇管道,延伸至與當地國相關產學界之合作交流,以達成國際化之目標。

筆者長期在美國高等教育界服務(歷任研究中心主任18年、講座教授14年,指導完成41位博士之學術研究),歸鄉服務近3年;奉獻於台美教育界20餘載,對王引言人之精闢分析與多位學界先進之肺腑建言,深有同感。面臨加入WTO後國際間之競爭與21世紀高等教育的挑戰,教育當局與大學校院身負培育社會菁英之重 責,確是任重而道遠。如何因應未來世界的趨勢,我們有需要作一些明智的抉擇。


enews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