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291 高醫校史暨南臺灣醫療史料館

出自KMU e-News

在2016年7月4日 (一) 08:21由Yijenc (對話 | 貢獻)所做的修訂版本
(差異) ←上一修訂 | 當前修訂 (差異) | 下一修訂→ (差異)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當期展覽

常設展

Image:E285-3.jpg


高醫校史暨南臺灣醫療史料館由原設於本校之校史館,及新設之南臺灣醫療史料館結合而成。宗旨在蒐集、典藏及展示相關圖文史料和物品,供校內外師生和一般民眾參觀與學習,

以瞭解高雄醫學大學創立和發展過程,及臺灣南部百餘年來地區醫療演變歷史,體會並學習前人濟世心志,傳承博愛價值。

在本校創校五十年(2004年)之際即設立的校史館,為一所兼具展示和儲存功能的校史資料單位,可作為高醫半世紀以來光輝歷史的見證,

也為本校後繼者傳承將高醫帶往世界一流學府尖端的重要歷史使命。校史館座落於舊二棟,乃因體察該棟建築物易於引發早期校友緬懷歷史的心意,並且位居校園樞紐,

宣示其不容忽視的意義。李石樵著名畫作「割膚之愛」由附設醫院外科轉予校史館典藏,為校史館重要藏品。南臺灣醫療史料館於去年(2014年)六十週年校慶時成立,

承接高雄市政府衛生局慨然轉贈之「臺灣醫療史料文物中心」多數文物。展覽從十九世紀下半葉西醫的傳入開始介紹起,在打狗登陸的歐美醫療傳教人員及海關醫員建立西式醫院、

提供醫療服務,高雄成為近代西方醫學進入臺灣的搖籃。而當時建造之慕德醫院附設有醫學課程,為臺灣西式醫學教育的濫觴。

此外,展示內容擴及熱帶醫學、臺灣護理、臺灣牙醫、臺灣公衛、臺灣藥學和醫療典範人物等領域,內容豐富精采。

「醫靠無界─無國界醫生之旅攝影展」特展5/16~8/13

Image:E289.jpg

無國界醫生是一個獨立的國際醫療人道救援組織,致力為受武裝衝突、疫病和天災影響,以及遭排拒於醫療體系以外的人群提供緊急醫療援助。無國界醫生只會基於人們的需要提供援助,不受種族、宗教、性別或政治因素左右。

2015年,無國界醫生於臺北誠品敦南舉行攝影展,回顧過去四十多年的人道救援之路,讓觀眾透過歷史照片,追蹤無國界醫生在不同時空的救援足跡。

2016年,高雄醫學大學向無國界醫生借展,於史料館展出。展覽圍繞無國界醫生三個主要工作範疇:天災、武裝衝突和疫症,介紹從1994年盧安達大屠殺,到2014年西非伊波拉疫情期間,進行過的救援工作和所面對的挑戰。

對國際醫療好奇嗎?想知道無國界醫生在前線工作的實際狀況嗎? 透過攝影展,我們可以更瞭解他們的工作。無國界醫生之旅攝影展期待您的蒞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