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321 人文與藝術教育中心特色與優點

出自KMU e-News

在2017年11月15日 (三) 15:52由Okiayu (對話 | 貢獻)所做的修訂版本
(差異) ←上一修訂 | 當前修訂 (差異) | 下一修訂→ (差異)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高雄醫學大學e快報 第321期  通識教育中心專題

人文與藝術教育中心特色與優點

人文與藝術教育中心 陳朝政主任

  本中心於101年8月1日成立,由通識教育中心於92年設置之「人文與社會科學組」轉型而成,以「形塑本校學生為具有人文與藝術涵養的現代公民,營造具有人文與藝術氛圍的優質校園。」為中心願景。教師所涵蓋的領域包括:政治、管理、經濟、教育、諮商輔導、歷史、哲學、美術、視覺藝術及音樂等。本中心目前現有專任老師10人,與法律、美學等專長兼任教師團隊,共同肩負深耕本校人文與藝術教育之任務。
  中心依學校規定成立中心會議、課程委員會及教師評審委員會,各委員會皆依其運作規章執行。此外,本中心教師依校院規定,經遴選或指派方式擔任院校級相關委員會代表,積極爭取維護中心教師權益,並建立多元行政溝通管道,以增進中心同仁團體意識。
  教學方面,透過正式博雅課程「公民與社會」、「全球在地」及「審美鑑賞」領域,發展學生關心政治經濟及社會議題的公民意識、建立學生國際視野與落實本土關懷、培養學生具備宏觀的文明視野、陶冶生活美感與生命情操並提升美學素養;且教學方法注重互動討論,例如以世界咖啡館、魚缸式討論法、網路或紙本課程回饋單即時回饋。再者,持續推動體驗類別「服務學習」課程,自105學年度起,改為一學期,固定在大一下學期實施。第1週至4週為「服務」階段,第5至第15週為「服務」階段,第16至17週為「反思」及「慶賀」階段。因應課程架構從兩學期調整為一學期,服務時數從20小時調整為16小時。本課程強調由做中學,希望藉由「實踐」幫助學生在成為專業人員前,更能親身體會、同理被照護之對象,更客觀地觀察實習場域,以建立未來成為專業人後自省、反思機制的基底;在實踐中體認服務的真義,提升人際互動、團體合作的技巧,建立真正內化的利他精神與人本內涵。此外,透過非正式課程之文史哲藝社講座、動態表演及靜態展演,增進學生人文素養及形塑校園藝術氛圍。
  研究方面,為提升教師研究風氣,鼓勵教師參與科技部計畫或政府委託計畫、期刊論文發表,並針對學術專長,包括:政治、管理、經濟、教育、諮商輔導、歷史、哲學、美術、視覺藝術及音樂,進行專業領域研究。中心101至105學年度提出申請科技部計畫累計達12案,金額達5,711,000元;101至105學年度提出其他計畫申請累計達4案,金額達810,200元。美術類張淑德副教授於106學年度,榮獲2017第廿四屆全球中華文化藝術薪傳獎「中華畫藝獎」(水墨畫),研究成果豐碩。

enews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