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343【月印萬川-高醫經典人物】構築照護、社區、公益新願景—張瀞文

出自KMU e-News

在2018年11月20日 (二) 11:04由Okiayu (對話 | 貢獻)所做的修訂版本
(差異) ←上一修訂 | 當前修訂 (差異) | 下一修訂→ (差異)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高雄醫學大學e快報 第343期  【月印萬川-高醫經典人物】


構築照護、社區、公益新願景—張瀞文

  • 本校護理系第五屆畢業
  • 現任:聯新國際醫療集團營運長、桃園壢新醫院副院長
  • 曾任:桃園新生醫專教師


  現任職於桃園壢新醫院的張瀞文副院長,在選擇大學科系時,考量到家中已有出身醫科和牙科的兄長,因此與家人討論後,決定就讀護理系。回想起當年的往事,她笑著說:「那時候的書本封底都有哥哥們的名字,一本書大家輪流用。」她的選擇,和兄長們的專業既有相同處、又有相異之處,兄妹彼此發揮互補作用,受哥哥照顧之餘,也讓她擁有足夠的自信探索屬於她自己的路。

  台中長大的她,為了上大學,第一次獨自離家。「那時候高雄可以說是文化沙漠,大家的穿著習慣和我的故鄉大不相同,但過了兩年,連我都習慣穿著拖鞋走在路上了。」當時學校的藝文風氣並不興盛,但讓張副院長印象深刻的是大禮堂每週都會播放電影,而這也是全校同學最期待的時刻。當時個性文靜的她,喜歡看電影之外,還參加了較靜態的愛樂社;社團中有不同科系的同學,大家總有著不同的話題可聊,在樸素的環境中,團員們的關係與感情也因此更加緊密。

  從高醫畢業後,張副院長回到家鄉的台中榮總擔任臨床護理人員。和高醫相較起來,榮總無論在行政流程或是資訊化設備,都讓她都有耳目一新的感覺。結婚後,張副院長開始在桃園新生醫專任教,之後還參與了桃園壢新醫院的籌備。不過說起讓她開始思考如何帶給民眾更好的醫療體驗,其契機應該還是在於參與了擁有七百五十個病床的壢新醫院的創立過程。

  張副院長現在同時是聯新國際集團的營運執行長。她和她的醫療團隊,在2001年打算前往大陸創設醫院;但由於受到政策與民情限制,未能成功。不過她轉念一想,就算一時間無法創設醫院,不過若能讓原有醫院提昇照護品質,讓民眾受到良好的照顧,不也和她的初衷一樣嗎?於是她與團隊決定先行推廣醫療服務的革新,從行政流程到醫護人員培訓,給大陸民眾良好、完善的醫療體驗。爾後幾年,除了改善許多醫療服務外,該集團所屬醫院及健康照護事業體也成功地一一創立;張副院長期許,未來可以持續在大陸發展健康產業,協助規劃健康園區,將醫療、照護、住宅結合,讓大陸民眾可以得到更多的醫療資源。臺灣方面,她也希望繼續推動健康促進的概念,設立健康園區,規劃養生住宅,提供臺灣銀髮族較好的生活品質。

  不過張副院長並不以擁有成功的事業為滿足。從事公益,是她的另一個興趣。她帶領聯新文教基金會參與交大義築團隊一同為台東的校園建設書屋,讓偏鄉孩童也能擁有一個良好的閱讀環境;她也曾踏入遙遠的尼泊爾,協助設立「聯新尼泊爾期望醫療中心」,為當地民眾持續進行義務診療。對她而言,不論是護理、醫療或是行政,都是她可以導入公益的資源。

  自高醫畢業多年,張副院長至今仍和大學的五位同窗保持聯繫,空閒時,大家會互相邀約觀賞各種類型的藝文表演。其中一位同學雖因工作繁忙不常見面,卻不時會寄些巧克力蛋糕、宜蘭蔥煎餅來。張副院長勉勵學弟妹們在大學時可以多應用學校提供的資源培養自身的能力,無論是參加社團,培養多元的興趣與熱忱,或是參與團體活動,打下溝通、信任與合作的基石,都會有所收穫。與此同時,也別忘了珍惜身邊的同班同學,他們可以是一輩子的好朋友。

  關於人生規劃,張副院長也建議學弟妹,畢業後可以先直接從事臨床工作,「用你的護理專業和社會接觸,讓自己了解學校與社會關係的不同,也探索未來人生的方向。」臨床工作對醫護人員而言是最現實的考驗,同時也是最能發揮自己專業的機會,在現今護理人員不足的情況下,張副院長勉勵學弟妹,只要好好努力,就能嶄露頭角,受到肯定,並從中獲得成就感。

(本校心理系林冠翔 撰稿)


enews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