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108 哈佛大學醫學院交換見習心得

出自KMU e-News

在2008年4月11日 (五) 16:26由Yufech (對話 | 貢獻)所做的修訂版本
(差異) ←上一修訂 | 當前修訂 (差異) | 下一修訂→ (差異)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高雄醫學大學e快報 第108期  分享園地【國際學術交流】


目錄

哈佛大學醫學院交換見習心得

M91 洪志元


Thank you…

在我開始寫心得報告以前,我想先感謝給我許多幫助的人。

首先感謝家人–外婆、老媽還有2個貼心的妹妹Joanne and Charline

在舊金山的國中老師–樂金花老師及其家人在西岸的接待

高中死黨 Jacky and his better half, Jinny 在紐約的接待

在Brigham and Women’s Hospital服務的Mei醫師,是高醫畢業很熱心的學姊

高醫董事長提供的機會及獎學金

還有所有給我鼓勵與支持的你們~you know who you are!

最後感謝上帝!


How it all began…

在我很小的時候 (嗯,還是個天真無邪的freshman的時候),就聽過學長姐辦的哈佛見習座談會。那時候的我,覺得這個program真是非常的吸引人啊!記得我小六那年,要升上國中之前,我的班導師問我長大後想念哪個大學,我脫口而出:哈佛大學!老師只是淡淡的笑著要我好好加油。沒錯,我一直都是天真無邪的。^^

後來,這個哈佛夢就慢慢的離我遠去。一直到大一那年聽完學長姐的經驗分享之後,這個夢想又再度燃燒起來。大二那年的寒假回馬來西亞度假,我跟母親說學校有提供這樣一個機會給大五升大六的學生到哈佛大學去,而我非常想參加,雖然這是一筆不小的開銷。

以往學長姐都是在大五升大六的暑假去哈佛見習,所以獎學金的徵選過程在大五的時候就決定好了。我大五那年,眼看就要開始申請去哈佛的program了,卻在最後一刻決定放棄不報名,因為經過深思熟慮之後,知道這真是一筆不少的費用。看著其他同學陸續的報名,說真的,心裡的失落感是非筆墨所能形容的。而在同學們interview的前一個晚上,我也失眠了。除了禱告,我心裡不斷想著到底我的決定是否正確。不過,也只能安慰自己不要想太多,反正一切都過去了,不可能有second chance了。

大五快要結束的時候,由於我們大六那一年有1個月的外放見習機會,只可以到台灣國內的教學醫院見習,所以當時我決定好去馬偕醫院了。就在很不可思議的情況下,醫學系辦公室就宣布說,從我們這一年開始,大六的外放見習可以出國進行!學校提供的選擇有哈佛大學、首爾大學以及夏威夷大學。

欣喜之餘,我告訴自己無論如何都要全力以赴去參加徵選,因為經歷過那種放棄後的失落,所以一定要把握這次機會爭取獎學金。而我的冒險從這一秒開始……

編按:更多相關細節請連結:http://enews.kmu.edu.tw/2008-04-16/enews108share-1.pdf

內容包括: How to apply to the KMU-HMS Grants, How to apply to the HMS Exchange Clerk Program (plus phone interview), Things to do ahead of time, When in Boston, do as the Bostonians do, HMS affiliated hospitals and institutions, How to choose a clerkship course, MGH Division of Plastic and Reconstructive Surgery, MGH–PS Outpatient Clinics, MGH– PS Operating Rooms, MGH–PS Wards, My peers-MGH vs. KMUH, What kind of books do HMS students use, 玩樂篇......

To sum up……

能夠拿到高醫的全額補助去哈佛當交換學生,真的是非常感恩。出去一趟發現眼界的確開闊不少。在哈佛的時間很短暫,若說knowledge到底吸收了多少,其實我也不是很在意,畢竟對學生的程度而言,哈佛能夠給我的,高醫一樣可以。不過,最令我佩服的是他們對於研究的熱誠與執著。當然,哈佛醫師也是因為擁有天時、地利、人和才能夠作出這麼多研究。台灣的醫療環境與健保制度讓醫師光是忙臨床和教學就沒完沒了,很難再去兼顧醫學研究。希望未來的制度能夠稍微修正,讓台灣的研究也能夠在國際舞台上發光發熱!

記得我跟Dr. Sabatine (pocket medicine的總編輯) 聊天的時候,我問他如何編出這麼棒這麼實用的一本書,想必花費不少力氣與時間!他說,他80%的時間都在做研究,所以能夠很專心的在這個領域發揮影響力。目前他是心臟內科醫師,也是TIMI(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 Study Group的研究成員之一。可見哈佛對於臨床醫師的要求在於他們發現新學問、創造新方法。而台灣醫師實在太忙碌了,現實環境也不允許我們付出80%的時間關在實驗室、辦公室做研究。

到哈佛當交換學生這條路走來其實滿艱辛的,因為要籌備的事情太多,要克服的困難也不計其數。整個準備的過程,包括等待哈佛的回音,都讓人很沮喪很不安。而且從我們這一屆開始,同學們都在不同的月份外放到哈佛,而我的梯次就只有我一個人而已,因此整個準備過程有一種孤軍作戰的感覺。還好有不少學長姐的指導與支持,以過來人的身分安慰我,我才得以堅定信心,張開雙翅朝向哈佛之夢飛去。

總而言之,我終究還是實現了到哈佛求學這個華麗的夢想。真的要感謝很多人,you know who you are,沒有你們,或許這個夢想就無法實現了!



enews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