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360【月印萬川-高醫經典人物】藥學精神的傳薪者—吳信隆

出自KMU e-News

在2019年8月21日 (三) 10:28由Okiayu (對話 | 貢獻)所做的修訂版本
(差異) ←上一修訂 | 當前修訂 (差異) | 下一修訂→ (差異)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高雄醫學大學e快報 第360期  【月印萬川-高醫經典人物】

藥學精神的傳薪者—吳信隆

  • 本校藥學系第三屆畢業
  • 現任:本校藥學院名譽教授
  • 曾任:本校藥學院院長、總務長、圖書館館長

  和吳信隆教授相約在早上十點鐘藥學系辦公室,沒想到走出電梯口就恰巧遇見他,臉上掛著和藹笑容的他,熱情的帶領我們進入辦公室。

  吳教授於1964年進入高醫藥學系就讀,畢業後留校擔任助教,後來又陸續升等至教授,並擔任主任、院長等職務,與高醫的關係可謂深厚。談起印象中的高醫,吳教授敘述著當時座落於田野間簡陋的校舍,以及大體老師直接放置在教室與廁所間,常嚇得女同學不敢去廁所的往事。他也記得當時沒有學生宿舍,大家下課後就各自回家,因此學生們課後的互動較少,和現在各種球類運動及社團活動到了晚上才正要熱鬧登場的情形不太一樣。吳教授說,當時的大學生活比較像我們像現在的高中生活,學校只是用來上課的場所。吳教授也回憶當時國語說得好的老師不多,每當學生發現老師的用詞矛盾或不合邏輯時,大家高興得會敲桌子並且歡呼,為嚴肅的上課氣氛增加了不少的樂趣。

  吳教授至今共累積發表近一百四十篇研究論文,提起這些研究,他說:「藥學結合了物質科學與生命科學,當你懂藥學時,要提供人類服務與分析相關資訊時都會變得比較容易。」除了在學術領域有卓越的成就外,吳教授在教學部分也貢獻良多,他先後曾在2000、2005年獲得本校教學優良教師,更在2007年獲頒教育部資深優良教師獎。在訪談過程中,吳教授對於我們這個世代的學生有許多的建議與鼓勵,他認為這個世代的學生一定要選擇自己有興趣的領域學習,如此才有主動探索的動機。此外,他也強調語言能力一定要加強,因為現在是個國際化的時代,很多場合都會需要使用到外語,而擁有一定程度的語言能力,無形中也可以提升自信,就像我們遇到一個人,要是我們叫得出他的名字,我們和對方的熟悉度與親密度也將大為提升。

  訪談中,吳教授也回憶起因為早年高醫研究環境不佳,他由當時謝獻臣校長的推薦,領取藥廠獎學金而有機會赴日進修的往事。他鼓勵學生用功學習,累積一定的程度後,勇敢出去走走看看,回來後一定會發現自己有所成長。此外,他也強調高醫的實力絕對不只是目前的表現。雖然高醫環境單純,學生純樸,整體競爭氣氛不像北部來得大,但學校所提供的硬體設備、器材絕對不輸其他學校,若是老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能更密切,便能提升整體水準,在各方面有所成長。吳教授解釋說,學生上課若能踴躍發問、認真投入,老師得到正面的鼓勵,就會願意付出更多,達成雙贏。落實到實務層面,可以從一堂課中分配20%的時間為師生互動開始,再慢慢增加比例,進而創造出更好的學習環境與研究成果。

  吳教授說他自己喜歡有挑戰性的生活,因此畢業後,選擇在高醫擔任助教,以前教師及助教人數少,一個人要身兼多科,讓他接觸到藥學的不同部分,也為他日後的教學、研究打下厚實的基礎。訪談過程中,我們深刻感受到吳教授對學生及藥學滿滿的熱情,即使他目前已經榮退,依然持續參與高醫相關活動,並參與藥學相關字彙的修訂,希望能對藥學領域持續做出貢獻。他很認同美國甘迺迪總統所說的:「不要問國家能夠為你做什麼,要問你能夠為國家做什麼。」因此他用父親的名字吳萬得成立紀念獎學金,每學年提供一萬五千元獎勵一名優秀學生,希望能幫助學生找到自己的興趣,並發揮最大的潛能。

(本校心理系林沛昀 撰稿)


  • 編按:自284期起,「人文e館」單元轉載【月印萬川-高醫經典人物】


enews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