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142 好老師徵文優等獎~楊明軒描述陳惠亭老師
出自KMU e-News
高雄醫學大學e快報 第142期 分享園地 好老師徵文專題
好老師徵文優等獎~楊明軒描述陳惠亭老師
香粧品學系 楊明軒
- 描述對象:香粧品學系陳惠亭老師
- 課程名稱:專題研究
「陳老師不在?開會去了?」
走入位於新大樓十樓的導師辦公室,那是一個乾淨、明亮的空間,環顧四周,矗立於左手邊的書櫃被填滿了不同領域的書籍,目光向前延伸,溫馨的家庭照、綠意盎然的室內小盆栽佔據了窗檯,而右手邊的壁上則斜倚著小男孩以樂高積木拼組的圖案,那透露出創作者純真、創意。
小心翼翼地將報告放置於桌上,避免造成這空間的突兀感。而通常,當晚就可以收到老師批閱的結果和建議。
專題研究的課程,是根據所選擇的老師,參與並進行相關的研究議題。從陳老師的主題中往往可以嗅到現今流行或者是將來會受到矚目的議題,當然,這除了和本身天馬行空、不受拘束的思考方式有關外,從書櫃上滿滿的書籍以及桌上不時堆疊著近幾年的文獻資料來看,可以知曉這前瞻性並不是偶然。而從老師身上,也了解到另類的「創新」意義,是藉著「多聽」、「多看」、「多閱讀」以將舊元素揉合、重組為新的元件。在進行專題實驗操作時,最討厭的就是自己「失誤」和「實驗失敗」,但是陳老師卻將失誤視作實驗的另一個突破點,「別因為失誤而感到沮喪,雖然要避免失誤,但或許失誤可以帶來意外的好結果」。記得有幾次實驗做的不成功,戰戰兢兢的跟老師報告,沒想到老師竟回了「很好啊!要高興,至少你知道在這幾個條件下是不可行的」。從老師那可以強烈的感受到不僅是樂觀而是有相當積極正向的思想,在遇到事情時可以用不同的角度去詮釋,但絕對不是以藉口去搪塞,並且適度的調整心態,避免停留於低潮太久。專題研究的課程定期會有進度報告的聚會,當報告者覺得實驗數據有疑問時,老師不會先進行解說,而會希望在場的學生先思考,利用目前課程所學到的相關知識去討論實驗的結果和數據,「當你看到這樣的結果,你會怎樣解釋?」當學妹在報告時,老師曾經轉過頭問我這個問題。讀過教科書的內容,考試能考高分但是不會應用的大有人在,陳老師會希望參加專題研究的學生們,能夠有效的將課堂上所學的知識加以應用,並且訓練獨立思考的能力。當然,這樣的方式也讓大家在聽別人報告時多了一份專注,教學相長的狀況下,才能讓整個團體的思緒保持在活水的狀態下。
在學習的層面上,陳老師提供了不同的思考模式,但是,相較之下,我比較喜歡私下和老師聊天談心的時候。大學和高中的上課時序不太相同,造成同儕間的互動相對減少,也使得交心契合的夥伴變少了,當有煩惱時,最佳的訴苦對象還是人生閱歷遠多於我們的老師。作為一名聽眾,陳老師非常的稱職,即使我的口頭表達能力不佳,老師依舊很有耐心的聽完,並以樂觀的口語激勵或是給予建議。不過,有時也會有意外,某次,提到關於家人健康、家庭的和諧相處問題,其實那很困擾我,一直以來都很羨慕家庭互動良好、父母親和孩子打成一片的相處模式。聊著聊著,聲音有些出不來,鼻頭酸了,視線有些模糊,但是從不聚焦的視線中依稀可以看到似乎由相同情境所凝集成的眼淚由對視的眼中滑落……當下,我沉默了……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囊括了為師者對眾人的角色詮釋,而我覺得為師者若能引導心靈上迷途的旅人找到歸途,更令人崇敬。
當午夜十二點,打開MSN信箱,毫不意外的多了一封未閱讀的信件:寄件主旨:報告建議,寄件者:陳惠亭老師。
- 編按:
教師發展暨教學資源中心於日前舉辦【好老師徵文活動】,該中心除了集結得獎文章發行「好老師專刊」之外,為了讓更多本校教職生效仿好老師風範,本報自112期開始不定期轉載【好老師徵文活動】得獎文章。得獎名單詳見教師發展暨教學資源中心網頁:http://cfd.kmu.edu.tw/namelist/GT9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