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192 阿米巴詩社採訪創社社長蔡豐吉醫師、曾貴海醫師心得

出自KMU e-News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高雄醫學大學e快報 第192期  分享園地



阿米巴詩社採訪創社社長蔡豐吉醫師、曾貴海醫師心得

撰稿:醫學三郭峻延同學、吳燕玲老師


一個在校園裡駐足近半百的社團,她的創始社員如何看待這個被年輕的自己孵育、催生的原蟲?詩社從草創時期的純文學創作,歷經學運、社運,直至這學期的主軸:電影美學討論,詩社的本質是否走味了?我們這一代如何傳承阿米巴精神歷久不衰呢?民國一百年十二月,非常榮幸的採訪到她的創社社長留美校友蔡豐吉醫師(醫科第11屆學長) ,以及第三屆社長傑出校友曾貴海醫師(醫科第13屆學長)。期許透過面對面的訪談,能得到原汁原味的萃取。

然,訪談前夕與現任社長廖宇慧同學檢視詩社近年走向,我們不禁憂心:當詩社成員不若以往那麼常寫詩讀詩,詩社的本質是否漸失?詩社的核心價值在哪?該以何種心情去面對將她交棒至我輩的前社長們呢?

阿米巴變形活躍

在蔡豐吉醫師與曾貴海醫師娓娓道來對詩的執著中,我們才恍悟詩社一開始只是一群彼此論辯、互相激盪的愛詩人匯聚地。1964年成立詩社,1972年發行創刊號,「我記得決定創刊是在一個晚上,我和豐吉、重慶、自得四個人邊吵邊說邊看女人,來到後火車站前廣場的公園,幾個人終於決定影印詩社的刊物,最後定名為阿米巴。」曾醫師說。雖然阿米巴的誕生僅是隨性而至的靈感,但憑這乍現的亮光,便迸出了寫詩讀詩論詩,一個專屬於詩人的黃金年代。

隨著社員慢慢地匯流,阿米巴的觸角也日趨越深越廣,從環保議題到社會運動,而後又有台灣女權運動的興起……,從此詩社的發展不再僅是詩人拿筆桿的身影,而是走向社會群眾展開人文關懷。

尋找詩社的本質

儘管議題的多元化,論述的百家爭鳴,詩社最根本的組成份子仍在於人。一如曾貴海醫師說道的:「詩社是由一群思想獨立且觸角多元但卻擁有單細胞動物的單純、自由等特性的人聚集的地方,他/她們可能暫時消失不見,但某個下雨後的清晨,你卻會在樹幹上突然發現他們的蹤跡。」這就是詩社的本質,阿米巴原蟲的精神,呼應前輩們在創刊號上的宣言:「鑄造自己確實的人格,進而參與這一項『造人』的過程。」而我輩試著在各自擅長的領域中找尋成就自己的方式,於是我們簡單、原始,並且自由,是的,我們自由,即使生在這樣一個非詩甚至反詩的年代,我們依舊悠遊於自己願意相信與真心喜歡的任何人、事、物,並且樂於向大家分享偶爾從書本中體悟到的美麗光影,一如阿米巴原蟲般透明地呈現在彼此面前。

阿米巴走過那個表面上被戒嚴、權威壓迫,暗地裡卻匯聚了這樣多的傑出人物;走過解嚴,社會開放多元,容許百家爭鳴的時代來臨;詩流域的愈深愈廣,阿米巴精神更澄澈透明。

一首詩的誕生

既為詩社的一員,我們更好奇創社社長喜歡什麼詩人,蔡豐吉醫師坦言他沒特別喜歡的詩人,平常什麼詩都看。他設法舉例一首詩誕生的過程來期勉我們:先是觀察而後延伸,最後加入一些有關哲學的思辨。這種對於生活四周事物的觀察與思辯能力是他覺得我們最應該加強的。

曾貴海醫師則在談話中將他對於土地和社會的關懷表露無遺,不僅僅是對於客家族群,也不僅僅表現在作品中,而是藉由實際的行動去熱愛所有生長在這塊土地上並且在乎這塊土地的人。關於詩的創作,音樂與畫面性則是他十分強調並且躍然於作品中的。然而最讓我欽佩的是他對於詩人這個行業的使命。對他來說,詩並不是附屬於工作閒暇時的創作,而是他的終身志業,一份理想的追求,這是可敬可愛並且可佩的。

由他們兩人所帶領的這股思潮為當時學術氣息濃厚的校園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值得慶幸的是,當時的高醫雖然稱不上全面開放,但相較於其他大學是十分自由的。於是這群將來未必偉大卻必定傑出的人物,順著水流匯聚在一起,互相激盪出亮麗的水花。

踩著前人的轍痕,我們發現訪談前的煩惱實為杞人憂天,阿米巴的精神一直存在,存在於每一個尋覓到這個社團的人身上。我們各自保有自己的觀點,在大學這個尚未但已經準備好要成熟的人生階段上,彼此相遇,相互論述,進而更加確信自己的人生道路,找到完整的自我。 每個社員的血液裡都熱淌著阿米巴精神。


enews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