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222 【人社院藝文系列講座】校友陳仁杰醫師「我的自然之旅」

出自KMU e-News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高雄醫學大學e快報 第222期  活動回顧


【人社院藝文系列講座】校友陳仁杰醫師「我的自然之旅」

圖書館推廣出版組 蔣雲鳳



本校牙醫學系第17屆校友陳仁杰醫師於5月15日(三) 12:00~13:30蒞校演講「我的自然之旅」,他認為「自然」本身就很迷人!除了從觀察「自然」中,找出相關的科學文章,追踪「自然」背後的故事,更能深入瞭解、有理可循地增加觀察力,並領略到天底下到處有文章。陳仁杰醫師藉此次人社院的邀請,告訴大家「自然」教他的事,精湛內容博得眾人喜愛。

陳仁杰醫師在母校雖就讀牙醫系,但自大一時即對植物採集展現無比地熱衷,四十年後的今天他仍保留黃煥彰教授在本校任教「植物學」(1973年)時的筆記,還有陳益昇教授所任教的「植物採集」筆記(1974 -1977年)。陳仁杰醫師對於兩位教授有趣、深具啟發的教學內容至今仍印象非常深刻。

在母校求學期間,林立民教授任教的「口腔病理學」課堂中,每週都要讓學生上台報告當天臨床課程的病例,陳仁杰醫師的穩健台風也是當時所練就出來的。此外,母校圖書館的「醫學索引」(Index medicus)讓他學會關鍵字的概念,對於他未來在研究、觀察「自然」中,有很大的助益。他說,母校高醫的養成教育給他很大的幫助,他唯一遺憾的是自己沒有下功夫把日文學好,因語言是吸收新知的利器之一。

陳仁杰醫師於1987 – 1989年就讀美國芝加哥Loyola大學齒列矯正研究所時,指導教授L. Klapper曾說過的兩句話令他相當感慨“You are here not to compete with your classmates.” 在學校或班上第一名的人,未來不會永遠都第一名,陳仁杰醫師認為有太多事比功課第一名還重要的多,只要專長有所發揮,“Help each other to learn for your patients.”為了病友彼此互相幫助並從中學到東西,才是更有意義的事。

陳仁杰醫師於1992年加入「高雄鳥會」,於2000年組「高雄市自然觀察學會」,每週都有一天到壽山觀察有趣的自然生態。所謂「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對自然觀察有深入了解的陳仁杰牙醫師,發現昆蟲的生態更有趣,漸漸地對蜘蛛情有獨鍾,他用三年時間整理平時所記錄的圖文資料,出版「台灣蜘蛛觀察入門」一書。陳仁杰醫師領悟到,在日常生活中,只要用心觀看,即使微不足道的小東西,也能從中發現不少樂趣,甚至發掘真理。

為了記錄圖、文資料,陳仁杰醫師自2005年開始鑽研數位攝影,不但可記錄圖像,還可記錄時間,同時也開始使用電腦,但window介面系統學了三次始終無法入門,學電機的兒子建議陳仁杰醫師改學Apple系統,上手後,他發覺運用科技讓他的興趣更如虎添翼,也悟出若只堅持傳統,恐怕只會淪為「末代武士」的道理。

陳仁杰醫師「我的自然之旅」(連結ppt檔)主題如下:

  • 一群野孩子
  • 看蟲樂
  • 蟲迷心竅
  • 素人昆蟲家
  • 自然的色
  • 看天
  • 看地
  • 跳蛛,壁虎足下有文章
  • 鏈球蛛之後
  • 扇平平了
  • 新領域新視野
  • 自然教我的

陳仁杰醫師的自然之旅,不但單單觀察自然,也將他的觀察和牙醫專業做結合,他幫人黏上口內黏著矯正器(牙套)時,有感於其步驟繁複,且於治療時要黏的夠牢,但矯正器黏的越牢拆除時會越痛,陳希望矯正器於治療時要黏的夠牢,但拆除時力量輕,他看到蜘蛛及壁虎腳吸力相當大,卻可輕易脫離,有了「蜘蛛、壁虎腳底科技之運用」的初步想法,他查閱相關文獻,果真發現Kellar Autumn於1995 年因研究「壁虎能量運用」取得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Ph.D,並於2006年在Am Sci 94:124-132科學期刊發表How Gecko Toes Stick. (壁虎腳底之黏性),最先以實驗證明壁虎腳的吸力來自「凡得瓦耳力」(van der Waals forces分子間一種微弱的吸引力)。凡得瓦耳力和接觸表面之化學性質無關,卻和接觸表面之距離大有關係;也就是說「高吸附力,低脫離力」。看到了這個發現,陳仁杰醫師於是夢想有朝一日「壁虎矯正裝置」能問世,並於2009年在「中華民國齒顎矯正學會」會員大會中發表了「跳蛛、壁虎與齒列矯正~仿生科技的聯想」,有趣的發想博得會員們的熱烈回響。

陳仁杰醫師的自然觀察中,最激勵他的事,莫過於他的觀察結果被其他學術研究或專業人士引用。他說:「如果有一天我不當牙醫了,我仍將持續自然觀察。想到這裡,我就很快樂。」


enews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