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299 尋找現代的范仲淹──遊岳陽樓有感

出自KMU e-News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尋找現代的范仲淹──遊岳陽樓有感

本校 楊俊毓副校長

  天涼好個秋!秋高氣爽、涼風徐徐的季節,正是「出走」的好時機,安排暢遊張家界,順訪嚮往已久的岳陽樓,體會登上此樓是否會有范仲淹岳陽樓記中「心曠神怡,寵辱皆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的感覺。

  岳陽樓是三國東吳時魯肅所建之閱兵樓,因為詩仙李白的《與夏十二登岳陽樓》一首詩成就了大名鼎鼎的岳陽樓。這首詩具體展現汪洋浩瀚,橫無涯際的洞庭湖景觀及岳陽樓的高聳,也表達了秋風明月下李白的閒適曠達之情,當然,讓岳陽樓成為家戶喩曉的名樓,不能不歸功於范仲淹在岳陽樓重修後,受邀所撰的傳世名著《岳陽樓記》。

  《岳陽樓記》成為傳世名篇,並非因為對岳陽樓風景的描述,而是范仲淹借文抒發「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情懷。簡單二句話,表現了古代知識分子的遠大抱負與崇高理想,也是范仲淹終生為國為民,實踐篤行的守則,真如杜甫說的「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出將入相的范仲淹有個「不為良相,則為良醫」的名言,范仲淹未顯達時,有次跪在祠堂前求禱問卜,問「日後是否可當宰相?」簽詞表明「不能」,古人總是將相與醫相提並論,范仲淹又問「不能當宰相,可否做個良醫為民袪除病痛?」結果還是不行,簽詞說「還是當官保朝吧!」治國安邦是讀書人一大理想,行醫同樣能福澤黎民,這兩樣都不能做,志向就無法實現了,於是他長嘆說:「夫不能利澤生民,非大丈夫之志也。」 古人總是將相與醫相提並論,正是因為醫藥的社會功能與治國平天下的思想比較接近。醫國與醫人道理相通,都是救人,「上醫醫國,其次醫人」,高明的醫生首先能治理國家,治療社會的病態,然後才是治療人的疾病,良相施行仁政治國平天下,良醫懸壺濟世利澤萬民。這就是「不為良相,則為良醫」的道理。

  執政者要提出治國的主張並開出理想的藥方,讓社會經濟富庶安定;政策不對,方法錯誤,只有讓社會病態更嚴重,就像庸醫錯開處方會讓病人延誤病情一樣,最後只有誤國殃民,為國家人民帶來禍害,新政府執政團隊應更用心思,提出優質治國良方,民心自然歸向,國家自然泰平。 除此之外,范仲淹自奉甚儉,樂善好施,購買良田,供養周濟故鄉族人,稱為義田,這可算是歷史上個人辦理社會福利慈善事業的創舉,台灣隨著人口結構快速老化,老人福利機構普遍設立,高齡社會長期健康照顧已然是政府重要課題,衛福部已宣布十一月起長照2.0試辦計畫上路,已規劃建構社區整體照顧服務體系,其中巷弄長照站提供最可接近性的短時數照顧服務及臨托服務,共餐或送餐服務。社會變遷,范仲淹之義行難尋,台灣寺廟眾多,是村里民的信仰中心,自古以來即有形或無形兼做許多社會福利工作,政府應善用民間資源,輔導規劃成為巷弄長照據點之一,訓練村里民成為第一線的居家照顧先鋒,這是實在又溫馨的「在地老化」之體現。

  范仲淹讚揚東漢嚴子陵高風亮節,寫下「雲山蒼蒼,江水泱泱。先生之風,山高水長」膾炙人口的名句。吾觀范仲淹之德行,是為讀書人的優良典範,「先生之風,山高水長」范仲淹受之無愧,哲人日已遠,典型在夙昔,遊岳陽樓,讓我們重新認識了范仲淹。


enews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