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424 國際老人日論壇- 從健康老化邁向世代共好的永續社會

出自KMU e-News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高雄醫學大學e快報 第424期  醫學院專題

國際老人日論壇- 從健康老化邁向世代共好的永續社會

■內科學科 陳炳仁助理教授

  隨著經濟衛生環境的改善,未來三十年,全球老年人口數量預計將翻倍,2050年時將有超過 15 億老人,比印度全國的總人口數還多。台灣在1993年時成為高齡化社會(65歲以上老年人口占比大於7%), 2018年成為高齡社會(老年人口占比大於 14%),預計將在2025 年成為超高齡社會(老年人口占比大於 20%)。國家如何面對銀髮海嘯的挑戰,確保老年人能健康老化,並顧及世代正義,促進全人口的健康與福祉,讓台灣邁向聯合國所揭櫫的永續發展目標,是高醫大作為健康照護政策的研發重鎮、責無旁貸的社會責任!因此,醫學院在9月30日規劃了國際老人日論壇,邀請國內專家學者集思廣益,超前佈署。

  回顧國際老人日的源起,在1980年代,正值歐洲、北美洲等已開發國家邁入高齡社會,以及拉丁美洲與亞洲也逐漸步入高齡化社會。人口老化所造成的健康照護、經濟勞動、社會安全等各項挑戰越受重視,因此世界各國間開始合作與倡議,最著名的就是1982年在第一屆世界老化議題大會World Assembly on Ageing中通過並獲得聯合國大會認可的《維也納老化議題國際行動計劃》。

  而這些國際合作,也促使聯合國大會在1990年時明確宣示,面對全球快速高齡化的複雜挑戰,需要一個共同的架構與策略來促進並保障老人的權益,以確保老人成為社會的重要資產而並非僅是負擔。因此該年大會決議訂定每年的10月1日做為國際老人日,並規劃在上述《老化議題國際行動計劃》滿十周年時(1992),邀請各會員國及相關非政府組織進一步合作,並在隔年1991年通過《聯合國老人議題政策綱領 United Nations Principles for Older Persons》,以此展開一系列面對老化議題的全球倡議與行動。

  本次論壇緊扣著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及我國衛生福利部的健康老化策略主軸,其中國民健康署吳昭軍署長從國家政策角度,闡述高齡者健康促進與延緩失能的各項行動與品質監測;國衛院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邱弘毅所長則分享利用科技創新,提升老人精準健康照護與社會連結; 台灣大學社會工作系教授楊培珊則從台灣健康城市暨高齡友善城市發展的經驗,凸顯跨領域合作對於營造在地友善及安全環境的重要性; 前台中市副市長、現任伯拉罕共生照顧合作社林依瑩主席則從非營利組織串連的經驗,分享如何世代傳承培育多元長照人才,並融合在地社經文化經營偏鄉共生社區;成大老人醫院籌備處楊宜青院長則報告了該團隊以內在健康力為核心發展不同場域的高齡智慧整合照護模式; 本校醫學系陳炳仁助理教授則由留學超高齡國家的經驗,強調人本自主的預立醫療照護計畫與建構社區連續性整合照護體系的重要性。

  與會嘉賓都認同政府與社會必須更積極為超高齡社會的到來調整個人觀念、行為與公共政策,針對老人族群的個別需求與其潛能,做全面性、連續性的精準考量,讓健康與成功的老化成為世代共好的基石,為台灣社會的永續發展注入新的活水。

enews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