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62 正子電腦斷層攝影簡介

出自KMU e-News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高雄醫學大學 第62期 健康科學院專題

正子電腦斷層攝影簡介

醫學放射技術學系 鍾相彬副教授


正子電腦斷層攝影(PositronEmissionTomography)是一種非侵襲性之核子醫學造影技術;此技術簡稱PET。它可在舒適,清醒的狀態下,測量人體器官之局部功能,研究在正常及疾病狀態下,人體器官化學活動的變化。


正子放射藥物經由吸入、吞食或注射而進入體內,然後再以正子斷層掃描儀偵測此放射藥物在體內之分佈,它將隨著時間而有所改變,藉以用來作全身器官組織之功能性造影檢查;它是一項極複雜之診斷造影檢查,可作為臨床及研究的工具,通常需要醫師、物理學家、化學家、工程師及技術人員通力合作才可成功。


PET一如傳統核醫檢查,屬功能性造影檢查;與傳統χ光、χ光電腦斷層攝影(χ-CT)或磁振造影(MRI)等解剖性檢查相較,PET更著重於組織或器官內的代謝功能檢查。當血流或受體狀況已發生異常改變,均可以利用PET加以偵測,達成早期診斷之功效。


PET所用為正子放射核種,正子是一種由原子核所示放出的粒子輻射線,這類核種通常為質子豐富的核種(proton-rich);主要有C-11,N-13,O-15及F-18,半衰期約2分鐘到110分鐘不等。正子放射核種由迴旋加速器產生後,立即進行合成葡萄糖,氨基酸,水等可參與人體代謝化合物或標誌其它藥物或化合物。這類核種通常是使用迴旋加速器生產的,而且因為半衰期短與輻射線的問體,其合成的程序必須為自動化與快速化。


此類正子放射化合物經注射入人體內,在體內會釋放正子;正子大約移動1至2毫米,與介質內電子發生「互毀效應」(annihilation reaction),形成兩道方向相反能量相同的511KeV加馬射線;經正子電腦斷層攝影器測得後,再經電腦運算重組,並綜合血液中正子放射物濃度的變化,即可獲得功能影像及各種功能參數,諸如腦葡萄糖代謝率,心肌酯肪酸之代謝等;依所使用不同的放射性藥品則有不同的影像意義。目前最為常用的為氟化去氧葡萄糖(F18-deoxyglucose,FDG)。


PET的技術發展有三大重要方向,即為放射性核種的生產、偵測儀器的開發與臨床的應用。PET的構想已有相當長的時間,受限於放射性核種的生產(常用核種半衰期最長的F-18為110分鐘)﹔以及儀器的昂貴與使用方便性,PET的技術對我們而言是有重重的難關等我們去克服。


然而,自公元2000年以來,前述的困難已有突破。首先,製造放射性核種的迴旋加速器與化學合成已更為簡化與有效率,而南台灣的我們已可購得F-18-FDG。儀器方面也有長足的改進,效率更高,操作更簡便之外,更附加上X光-CT,可提供衰減修正(attenuation correction)使影像更清晰,也可使用影像融合(image fusion)技術,使醫療診斷更為方便。


本校為提供民眾的優質健康照護服務與醫學技術的追求卓越,自91年7月即成立正子造影中心籌備小組,由王國照校長親自擔任召集人,積極規劃設置正子造影中心,並在93年6月不惜鉅資購置美國GE公司的DST-16型PET/CT正子斷層掃描儀乙組來提供服務,並於94年8月正式啟用。


本儀器除為民眾服務外,更重要可進行各種醫學的探討與研究,無論在腫瘤學、神經學、循環學以及放射線學等相關領域外,對於基礎的化學、物理、藥學、放射技術以及影像學等相關領域均可應用,甚至開發出更多的應用。而教學上,更可提供醫學系以及醫學放射技術學系的同學教學以及實習的優秀設施。此一重大利器的設置,對於本校及本院的影響與提昇,是可以預期的。


enews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