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33 【診療室的365天】我是回來道歉的
出自KMU e-News
高雄醫學大學 第33期 分享園地
【診療室的365天】我是回來道歉的
19屆校友陳至興
我有一位移民美國多年的醫學院同學,以前在台灣是一位出名的內兒科醫師,病人很多,門庭若市,是我們同班同學許多人羨慕的偶像。
去美國以後,他是一位專任司機,每天按時接送二個小孩上下學,也是一位常常腰酸背痛的園丁,每二個星期就要推著除草機,在院子裡替草皮理髮,雖然客居異鄉,生活倒也忙碌。
多年後,當二個孩子都已離家到別州唸大學,各自獨立生活後,老夫老妻每天隨著黃昏的到來,寂寞與茫然的感覺更加強烈。
於是夫妻二人幾經考慮,終於下定決心,回到台灣重新開業行醫。由於他已離開家鄉多年,過去的病人都已轉移到其他診所看病了,小小的市區內,又增加了十多家診所,競爭的激烈可想而知;再開業的半年來,雖然病人很少,但他一點都不以為意,而且看病人的態度也更加專注與親切。
我問他:「再回來故鄉開業的感覺如何?」他想了一下,很感慨地告訴我,他行醫生涯中心路歷程的轉折與改變。
出國的前幾年,正是他開業最有人氣的時期,一天看二、三百個病人是常事,在小小的診療室裡,忙得昏天黑地,每個病人問診二、三句,便馬上下診斷、開處方;有時埋頭邊寫病歷邊問病人,連病人長的什麼樣子也沒印象。從來不曾去反省、思考:這樣的生活對嗎?這樣的醫療行為對病人公平嗎?幾年下來,不但身心俱疲,而且渾身是病,於是在恢復身體健康為第一的考量下,毅然決然將診所轉讓他人經營,全家移民美國。
到了美國後,離開了以前壓力與焦慮的工作環境,身體終於漸漸地恢復了健康。此外,另一個最大的收穫,就是對醫療人文觀念的反省與轉變。在美國生活的這幾年,他曾因身體上的一些小毛病去看過美國的開業醫師,也曾因急性腸胃炎,上吐下瀉,住過醫院。身為醫師與病人的雙重角色,在就診的過程中,讓他對美國的醫療行為特別注意。
美國的門診一般採電話預約制,你只要在預約的時間內準時到達,那個時段就完全屬於你一個人。從進門就會有護士或秘書小姐,微笑親切地接待你,然後進入診療室,美 國醫師也會起身或隔著桌子迎向你,和你握手問好。進入診察階段,若是初診,通常會由現在的症狀問起,然後會問你過去有沒有得過特別的疾病?有沒有高血壓、糖尿病?家族裡有沒特殊的遺傳病或特別的體質?平常的生活習慣,有沒有抽菸或喝酒?飲食習慣或口味偏好,再來是身體的檢查,這些問診前前後後至少要二、三十分鐘,最後他會告訴你,他的初步診斷是什麼疾病,這個病的病因是什麼,該如何治療,要服用什麼藥物,這些藥物可能會有什麼副作用,平常的生活飲食習慣應做怎麼樣的調整或改變。當他第一次以病人的身份,親身體驗美國式的門診,感受到這麼人性化的尊重與關懷時,內心的衝擊十分強烈,回想起自己過去那段一天看二、三百個病人,每個病人看不到二、三分鐘,根本毫無醫療品質可言的生活,他不禁深深地感到自責與慚愧。
有 時美國醫師知道他也是一位開業醫師,基於同行的親切與好奇,常會熱絡地和他談論醫學的事,但他始終不好意思告訴美 國醫師,他一天看二、三百個病人,這在台灣可以大聲說出來,值得引以為傲的大量門診人次,到了美國後,他不但說不出口,反而覺得這是一件落後、慚愧的事。
因此,當他回故鄉重新開業時,他就下定決心不再像以前那樣「沾醬油式」,草率地看那麼多病人,他希望每一位病人都能有「喝一杯咖啡」的時間,來從事診察工作,因此,雖然病人很少,但他能夠如此堅持,自己也覺得很高興,診療工作不再是一個盲目無心的勞力付出,而是對人性的尊重與關懷。
他離開時我送他到停車的地方,他發動了車子,然後想起什麼似的,搖下車窗,一臉正經地告訴我:『我是回來道歉的!』 編按: 第十九屆校友 陳至興醫師於今年一月出版了他的新書~「診療室的 365 天 」,本編輯室特別於第三十期開始連續六期轉載其中精彩文章,歡迎讀者一同分享。適逢高醫五十週年慶, 陳至興醫師與玉山社出版公司 (http://www.tipi.com.tw/main.php) 特別提供十本新書給高醫學子,歡迎同學讀完 e 快報所轉載的文章後,投稿讀後心得約 500 字 ( 六篇中任一篇皆可,於出刊後一週內 e-mail 至 enews@kmu.edu.tw) ,前十名可獲贈「診療室的 365 天 」新書乙本。
此外,陳至興特別商請玉山社出版公司 (http://www.tipi.com.tw/main.php) 同意以七折供書,請有興趣的同學, 以班級為單位,統一登記班級總訂購人數,派代表直接和出版社的 許家旗先生聯絡 (02)23951966 e-mail : tipi395@ms19.hinet.net 郵撥 18599799 玉山社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另圖書館備有陳至興醫師「診療室的365天 」新書,展示期間欲借閱者可先辦理預約,圖書館將於新書展示完畢後email通知您優先借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