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的大學‧高雄的智庫」官學合作共推「國際化、在地化」

出自KMU e-News

在2017年1月23日 (一) 15:18由Okiayu (對話 | 貢獻)所做的修訂版本
(差異) ←上一修訂 | 當前修訂 (差異) | 下一修訂→ (差異)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高雄醫學大學e快報 第303期  焦點回顧


「高雄的大學‧高雄的智庫」官學合作共推「國際化、在地化」

  高雄20所大學院校於18日與陳菊市長所率領的市府團隊,假本校舉辦「高雄的大學‧高雄的智庫」市長與大學校長第11次聯誼會報,以新南向議題為大會主軸,針對醫療服務南向輸出、高教南向招生等議題議題熱烈討論,期藉由大學與市府的交流合作,成為推昇高雄向南的動力。

  劉景寬校長代表本校致歡迎詞,劉校長說明1954年台灣第一位醫學博士杜聰明結合醫界菁英與社會賢達,在高雄市政府的協助下成立高雄市第一所大學,始終以「培育醫學專業人才、照護民眾身心健康、關懷弱勢族群」為使命,至今培育4萬多名醫療及生醫專業人才,遍佈產官學界。本校長期以來協助國內公部門與海外國家的醫療支援,是善盡社會責任、服務社會民眾的大學,也是公益與社會的大學,也因而成為全國大學中獲得最多醫療奉獻獎的大學。

  陳菊市長表示小英政府上台後,我們有了新的國際視野,除了在平等互惠下與中國持續交流外,也積極拓增其他海外市場,以分散國際經貿、外籍觀光、城市交往等風險。新南向政策是我們新開啟的一扇窗,很多的機會有待我們去拓展,高雄擁有海空雙港,不論地理位置、生活環境以及產業型態,也都具備對接東南亞的優勢。

  本校與高市府有多方合作,本校附設醫院及受市府委託經營的小港醫院、大同醫院與旗津醫院,肩負起照護市民健康的責任,也是醫學大學應盡的社會責任。近年來,透過在地的跨域整合、跨校合作,提升本校的教學、研究與產學能量;同時,也因應少子化與高齡化社會的來臨,活化大同國小校舍成為日照中心,實踐”健康在地老化“的銀髮照護目標。高醫大不只是肩負高等教育培育醫事專業人才責任的私立大學,相信也是私立大學成為社會公共財的典範私立大學。

  本校更是配合新政府新南向政策,在會中提出二項重要提案:在高雄市政府內設立南向國際醫療辦公室,整合高雄市各合格國際醫療院所引進東南亞和南亞病人,以及成立「高雄市外籍生聯合招生委員會」共同研議海外招生方案。我們有整合高雄市各國際醫療院所的規劃及輸出高端醫療及醫管技術的能力,並能提供東南亞及南亞病人尖端的醫療照護,都是高醫走在醫療趨勢的尖端所做的努力。

  除了新南向議題外,高雄呼應中央新農業政策,農業局與國立高雄第一科大合作開發全國第一套農務打工系統「農來趣APP」,可舒緩農村缺工,年輕人也可以體驗農務,「農來趣APP」更連結學生線上投保,薪資透過第三方支付,當天就能匯入學生帳戶。另外,會中也提出透過公民參與進行漁村再生的創新想法,以群眾智慧來探索地方漁村改造的新方向。

  期許以多年來實質與各校的交流合作,讓高醫大結合政府力量不僅南向邁進且擴展到世界各地,引領台灣各方面創新研發,展翅上騰!



enews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