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學績效深獲肯定 教育電台專訪高醫大團隊暢談「不一樣的醫學教育」

出自KMU e-News

(修訂版本間差異)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當前修訂版本 (2021年2月8日 (一) 10:01) (編輯) (撤銷)
 
第49行: 第49行:
-
*線上收聽:https://tinyurl.com/ya7g369w
+
*線上收聽:
 +
不一樣的醫學教育 高醫大善盡社會責任(上)
 +
 
 +
https://www.ner.gov.tw/program/5a83f4eac5fd8a01e2df0157/6011096f27d3450007af66b4
 +
 
 +
不一樣的醫學教育 高醫大善盡社會責任(下)
 +
 
 +
https://www.ner.gov.tw/program/5a83f4eac5fd8a01e2df0157/600f9a5227d3450007aa5cf1
 +
 
[[enews392]]
[[enews392]]
[[Category: 焦點回顧]]
[[Category: 焦點回顧]]

當前修訂版本

高雄醫學大學e快報 第392期  焦點回顧

辦學績效深獲肯定 教育電台專訪高醫大團隊暢談「不一樣的醫學教育」

■秘書處整理

▲本校團隊與教育廣播電台高雄分台張明陽分台長合影 ▲本校團隊接受教育廣播電台專訪


  「高醫大培育學生最重要的在於人文關懷及仁醫精神的傳承…」,對著收音麥克風,鐘育志校長在專訪節目中暢談學校的教育理念。

  本校辦學績效深獲肯定,教育電台特別製作「高教最前線」單元專訪本校團隊,以一年七集的專題節目,深入介紹本校培育人才之用心,第一集由鐘育志校長率領醫學院田英俊院長、後醫系盧柏樑主任、醫學系楊曉芳副主任擔任訪談嘉賓,讓大家更瞭解本校深具特色之醫學教育!

  鐘育志校長從學校的創校精神「樂學至上,研究第一」及核心價值「尊重生命、追求真理」說起,強調本校在培育學生最重要的在於人文關懷及仁醫精神的傳承。本校首任院長杜聰明博士委請畫家李石樵繪製「割膚之愛」,刻畫蘭大衛醫師與夫人連瑪玉女士為醫療無私付出的大愛,這幅畫作的精神成為本校最重要的人文關懷教材。1958年,本校首開全國先例興辦「山地醫師醫學專修科」,培養原鄉在地醫學人才返鄉從事醫療服務,發展迄今校院也依此模式投入國際醫療援助,除派遣醫療團隊與志工前往援助,更協助國際友邦培訓醫療專業人才返國服務,透過教育與醫療服務,善盡身為醫學大學的社會責任。在「割膚之愛」的精神履踐下,至今共有45位高醫人榮獲醫療奉獻獎,是全台獲獎最多的高等醫教學府。

  學校也不斷隨著時代的脈動調整腳步,人工智慧醫療是未來醫學發展之趨勢,為了培養跨領域智慧健康醫療照護人才,學士後醫學系於109學年度起,增設「計算機與程式設計組(資訊組)」,期望培育兼具醫學與電資通訊專長的醫師工程師;學校也和企業大廠簽約,聚焦AI智慧醫療、生醫材料開發、大數據結合精準醫療、環境汙染偵測與預防醫學等領域,有系統性地培養和業界接軌的研發人才。為培育國際一流醫療人才,學校與全球姊妹校交流頻繁,更與世界頂尖的哈佛大學成立「高醫-哈佛學術聯盟」,合作協同教學,並提供教師進修及醫學生見習,購買哈佛醫學線上課程,讓台灣通往哈佛最近的距離就是高醫大。

  面對疫情的衝擊,校院第一時間總動員,成立COVID-19研究小組,成功開發出台灣第一個「定溫核酸檢測」產品、布局線上授課、被教育部指定為大專校院防範新冠肺炎區域中心學校;附設中和紀念醫院更受衛福部疾管署委託拍攝防疫影片供全國醫療院所線上學習,並主動將影片翻譯成15國文字、3國語言,向國際發聲。而這些防疫經驗更吸引國際取經,美國哈佛大學、佛羅里達大學附設醫院等都透過越洋視訊來交流防疫經驗。

  鐘校長也期許未來本校能持續培育對人文關懷、跨域創新、健康促進、社會經濟及政府決策有影響力的領導人才,對國家社會有實質的貢獻。

▲鐘育志校長率領醫學院團隊擔任訪談嘉賓

  醫學院田英俊院長、醫學系楊曉芳副主任則分享了醫學院的教育目標-培育『良醫』而非『名醫』,醫學院特別設立『醫學人文學科』來建立學生的醫學專業素養,並透過南杏講座習醫之道課程,教導學生觀察、反思醫學人文在臨床場域的應用及融入多元文化的能力,培養有溫度的良醫。學院強調自主學習與終身學習並備的重要,並以『PBL(問題導向學習)』『TBL(團隊導向學習)』小組討論課程來培養自主及終身學習能力。醫學知識傳授也有別於傳統填壓式的方式,將基礎醫學和臨床醫學結合,並設立『臨床技能中心』『虛擬教室』來厚實學生的臨床技能。

  後醫系盧柏樑主任也分享了培育後醫系人才的經驗,他表示後醫系的學生背景多元,具有跨域學習的經驗,值得花時間心力去培育,目前本校後醫系的考照率高,在學校強調人文關懷及仁醫精神的影響下,對社會的參與及去偏鄉服務的比例高,願意走內、外、婦、兒、急診五大科的比例也有五成。盧主任也補充介紹了109學年度增設的「計算機與程式設計組(資訊組)」,課程由醫學的教授與資訊資管的教授共同合作,兩位老師帶一位學生,以專案計畫或研究計畫的方式進行,再佐以專題討論,期待由做中學,培養學生運用資訊專長在醫療上應用的興趣與能力,並期待教學相長,一併提升智慧科技醫療的研發能力。


  • 線上收聽:

不一樣的醫學教育 高醫大善盡社會責任(上)

https://www.ner.gov.tw/program/5a83f4eac5fd8a01e2df0157/6011096f27d3450007af66b4

不一樣的醫學教育 高醫大善盡社會責任(下)

https://www.ner.gov.tw/program/5a83f4eac5fd8a01e2df0157/600f9a5227d3450007aa5cf1


enews3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