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醫團隊與中研院共同合作乳癌研究躍登nature

出自KMU e-News

在2017年11月20日 (一) 16:17由Okiayu (對話 | 貢獻)所做的修訂版本
(差異) ←上一修訂 | 當前修訂 (差異) | 下一修訂→ (差異)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高雄醫學大學e快報 第321期  焦點回顧


高醫團隊與中研院共同合作乳癌研究躍登nature


  本校與中央研究院及三軍總醫院共組乳癌的研究團隊,積極參與國際合作,在世界頂尖的科學期刊Nature有重大的發現。這個研究總共發現了65個新的乳癌基因體位點,這些位點的發現將對人類對乳癌的發生預防與治療產生關鍵的貢獻。
  乳癌研究團隊包括了高醫體系醫院(本校附設醫院、小港醫院、大同醫院、旗津醫院,成員包含小港醫院侯明鋒院長,莊捷翰醫師,大同醫院陳芳銘副教授,高理鈞醫師,附院歐陽賦主任,甘蓉瑜醫師,巫承哲醫師),以及三軍總醫院的俞志誠醫師與中央研究院生醫所的沈志陽教授。
  台灣團隊近十年來積極參與國際乳癌研究聯盟(BreastCancerAssociationConsortium,簡稱BCAC)的討論與分析,不斷的尋找影響乳癌發生的基因,並已發表多篇論文,這次的研究結果是延續過去十年多來BCAC的乳癌研究又一個高峰,同時展現高醫團隊與三軍總醫院臨床醫學與中研院生醫所基礎醫學的共同合作成果。乳癌是國內婦女好發癌症的首位,且發生率逐年上升,了解其發生的原因在公共衛生上是刻不容緩的問題,雖然日常飲食環境與懷孕行為的改變在乳癌發生扮演重要的角色,但是基因與遺傳仍是重要的因素,尤其台灣乳癌發病年齡又比國外年輕,如今找到新的乳癌基因位點,將對乳癌預防開啟的新方向。
  這項Nature期刊的研究再一次的展現基礎與臨床研究合作的重要性。本研究的發表也支持目前研究樣本數的重要性,在Nature的這篇研究中總共分析了二十四萬位乳癌病人與一般婦女的結果,得到世人重視的研究結果,這一點往往也是台灣醫學研究的限制,因樣本數的限制,常常無法發表在較好的生醫期刊,針對這一點政府在2012年開始委託中央研究院進行Taiwan Biobank的建立,預計將邀請二十萬社區民眾與十萬位常見慢性疾病的病人(包括乳癌),便是希望能夠突破這項瓶頸,建立本土的慢性病的大數據資料。也因此,本校在2013年即與中央研究院合作建置「台灣人體生物資料庫」,陸續與全國各醫學中心分享該份資料、並共同參與研究,以了解基因與疾病、健康間的關係,以及用藥與人體基因的關聯性。期望在不久的將來,對台灣慢性病的發生進展與治療有更為關鍵的了解。

enews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