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ews108 韓國首爾大學交換見習心得

出自KMU e-News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高雄醫學大學e快報 第108期  分享園地【國際學術交流】


韓國首爾大學交換見習心得

M91 盛少廷

這次去韓國交換見習的日期是Oct. 13~Nov. 19。在出發的前一個月,正好遇到學校的期末考,所以準備的時間有點倉促。除了要準備韓國校方要求的文件之外,還得去駐台北韓國辦事處處理簽證的問題。尤其韓國校方的秘書小姐總是不回email,必須要打國際電話過去催促才能解決問題,實在有點令人煩惱。在這裡要特別感謝國際學術交流中心,因為那裡秘書小姐許多的幫助和指點,我才能得以幸運的能夠在出發前一個星期將所有的文件和資料準備齊全,順利出國。

在前往韓國的班機上,正好遇到來台灣參加畢業旅行的首爾大學醫學系學生,其中有些朋友之前在香港參加亞洲醫學生年會就認識了,他們很熱心地介紹其他同學給我認識,下飛機很友善地帶我從機場坐快捷巴士到位在大學路的首爾大學醫學院校區,並且和不黯英文的宿舍管理員交涉,使我能夠順利安全的到達目的地。

接下來的週末,當地朋友帶領我參觀醫學院院區,介紹一些常用的基本常識和設施,例如怎樣在食堂購買餐券用餐,醫院裡面的設施和通道。在首爾大學的第一個course是骨科,在第一天前往教授的辦公室報到,金漢洙老師人親切和藹,還說在紐約留學的時候有和來自高雄的病理科女醫師合作過,還特別強調高醫是台灣數一數二的好學校,使我倍受親切。第一個在骨科看到的case是小兒骨科的Osteosarcoma,因為病患重複感染加上嚴重轉移,所以決定開刀清瘡。但我覺得首爾大學附屬醫院在三十年前設立,所以設備和無菌措施並沒有像高醫這麼完善。下午前往門診區報到,一位主治醫師有兩個診間,輪流交替在診間穿梭,以節省看診時間。護士小姐負責叫號碼和接電話,由住院醫師負責作電子醫療紀錄。病患數量並不多,應該不到二十位,只見醫師很仔細地檢查並予以說明,並考量到病患的求學狀況,若情況不是這麼緊急,要開刀會建議他們在十二月底寒假的時候來醫院,以免影響到上學和考試。我覺得和台灣最大不同的特點是,電子醫療病歷(EMR, 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的軟體非常完善,能夠在同一台電腦查詢文字和圖片檔,且撰寫病歷方式多以韓文為主幹,只有關鍵單字以英語代替。且在韓國所有的醫師包括見習醫師都穿著長下擺白袍,不分職位或是年紀,所以當我穿著台灣的短袍又沒有配戴識別證時,很像是來行騙的冒牌醫師。韓國的醫師也相當的注重禮貌和外表整潔,男性醫師皆是穿襯衫打領帶,西裝褲配皮鞋。女醫師多穿裙子和高跟鞋,內搭毛衣或襯衫。輩分或年紀較年輕的醫師遇到長輩皆會鞠躬表示敬意。相較於台灣的醫院文化下,許多人會穿著T-shirt或休閒褲,或是一件襯衫穿了一兩個星期才做清潔,比較起來稍嫌遜色。

之後金教授便委託總醫師安排我在醫院裡的每日行程。李醫生是個靦腆的人,雖然英文不是很流利,但總是很樂意地帶領我到不同的手術室參觀。首爾大學的更衣室也非常特別,一推開門進去迎面而來的是一陣撲鼻的菸味,許多醫生開刀完便席地而坐,喝杯咖啡抽根菸放鬆一下,也有醫師在參加完手術之後淋浴。

其中在骨科讓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台手術是因為33月大的患者DDH(Development displasia of Hips),造成股骨中斷兩邊骨折,之前左腳已經接受過手術,而這次手術主要矯正右腳。主刀的周教授為人健談親切,還說高雄有一個小兒外科的醫師是他的摯友。問我為什麼要去骨科見習,因為在高醫只有跟隨單一主治醫師,手術都是有關脊椎部分的專門手術,其他手部腳部或內視鏡都是沒有看過。在這次手術使用了nescape即時攝影技術,先使用電鑽在股骨中央鑽洞,之後再放入鐵針當guide。在手術進行的同時,照Xray來即時校正鐵針的方向。另外有個令人頭痛的問題是隨著小孩的年齡成長,骨頭也會變長,所以教授研發獨家的技術,在固定鐵針外套上另一個鐵套,這樣就可以使鐵針伸縮自如了。周教授除了手術精湛之外,對待學生也非常和藹,不但叫我刷手上台幫忙,還在手術後邀請我一起共進午餐。對國際時事非常熟稔的他,還問起我台灣總統的女婿有被定罪還是繼續當骨科醫師。

在骨科認識了同一時期見習的醫學生,他們人都非常友善和健談,除了在上課時會指點我或將韓文翻譯成英文,下課也不忘了約我一起去吃飯或喝杯咖啡。很慶幸之前有認識韓國朋友和這群好同學,不然我想我的韓國見習生活會顯得非常寂寞孤單吧!很特別的是首爾大學醫學院骨科的教科書是由韓文編寫而成的,每個首爾大病院的教授分別寫一段有關自己專長的課文。年紀比較大或資深一點的教授在上課時會使用漢字,並引用一些中國古文如論語之類的文章佐證。上課中教授有提到韓國的醫學在三十年前是非常落後的,但是在瑞典籍醫師來韓建設後開始蓬勃發展,還說韓國目前骨科的水平是不輸給日本的。

在韓國見習的第二個課程是神經外科, 每天早上七點半為晨會時間,不過都以韓文報告個案為主,偶爾穿插著英文報告的論文導讀。每日晨會結束後,住院醫師則會安排我去開刀房參觀手術過程,在更衣室有個人專用的locker可以置放個人物品。在開刀房內,最資深的總住院醫師雖然英文不是很流利,但由於高中有學習過中文,所以簡單的基本對話都會用中文。如早安, 吃飽沒, 請坐,讓久久沒有講中文的我倍感親切。

第一周比較有印象的個案是parkinson's disease的病人,接受subthalamus stimulation。執刀的白教授sun-ha baek在手術前詳細研究MRI,觀察電擊座標在哪。只見住院醫師把女病人頭髮剃光後,戴上特別固定的頭套,調整好座標後畫上記號,教授就先用手術刀切個半圓型傷口。打開後用電鋸鋸個小洞出來,把道具上的座標設定好,插進五根電極並且連接另外一個儀器。觀察放電時,儀器上的波形變化,接著從距離目標10mm慢慢接近再慢慢遠離,尋找波形最強的地方大概是1.5mm處。一面測驗波形時,一面還叫病人動手伸腳,用韓文問他問題,但是我聽不太懂,我想大概是測驗意識清不清楚吧,標準答案都是沒有。還有數數字用韓國古文念法,最後是看他的eye movement,叫她眼睛跟著手動,確定沒有傷害到其他腦部器官,才把真正的電極植入腦部。經過了漫長的早上,也只是手術的第一部份。中午休息時間,老師請我跟另外兩個實習醫師一起去吃開刀房的食堂吃飯,邊吃邊聊,問我喜歡什麼偶像,台灣最紅的韓劇是什麼,還有一些大家都會問我的例行性問題。吃完老師又請我們去休息室喝咖啡,詢問台灣的醫學院制度,例如全國有幾家、一年產多少名學生、全國多少人口。吃完午餐回刀房,老師繼續在鎖骨下開洞,埋電池後再把上面的電線拉下來,很像在腫瘤外科看到port-A的技術。

第二周比較特別的是一個acoustic fibroma的case,需要進行顱內的切除手術。一開始頭骨被切開後,看到大概四立方公分的大小腫瘤,接著醫師們小心翼翼的慢慢從邊緣劃開,看到一團團的肉在搏動。因為一直出血,所以拿像石膏和網狀的東西止血,據說有加強血小板凝血的作用。之後看主任一直在拿CUSA(Cavitational Ultrasonic Surgical Aspirator)吸腫瘤。

另外我非常榮幸地受邀參加亞太地區的神經外科頸椎專科的醫師學會,所以該天手術全部取消,前往蠶室樂天飯店參加會議。中午的時候和總醫師搭地鐵一同前往,出地鐵站後穿越百貨公司來到了飯店,主要的會場在地下一樓的會議廳, 很多醫療器材廠商聚集。很可惜台灣報名參加的醫師只有一位,是奇美醫院的高振興醫師,是在會場卻尚未報到。下午接下來的是四場連續的演講,第一場是史丹佛來的韓裔美國教授,內容普通並不無趣但旁邊的醫生都睡死了。第二場是澳洲醫師的發表,講話口齒有點不清晰加上口音比較重,所以不是很能夠理解他的報告。最後一位來自漢陽大學醫生很風趣,在投影片中穿插放了一些有趣的圖片, 還一直逗大家笑,並且歡迎大家來參加下一屆在韓國舉辦的年會。

韓國人的報告大部分都是照著投影片上面的文字念,和許多台灣人還滿像的,只是在英文關鍵字的前後加些連接詞,並沒有詳加敘述或補充。主講者被問問題的時候,不知道是聽不懂還怎樣,有時候答非所問,或是把自己的論點重述一次,並沒有滿足聽眾求知的欲望。

隔天住院醫師帶領我穿越整個醫院,到醫學臨床研究中心的地下講堂參加會議,會議名稱是2007年KHBM(Korean Society for Human Brain Mapping)。其實我對今天的會議不像昨天這麼起勁,雖然投影片做的生動有趣,但報告以韓文為主且內容過於專業深入,主要主題圍繞著腦波的探測圖打轉,不是一般醫學生可以理解的範圍。

雖然處理過許多交換學生的事務和出國開會,聽到許多同學朋友分享交換學生的酸甜苦辣,但一直沒有機會實際參與交換學生的計畫。很感謝學校能夠提供我這次機會,去韓國首爾大學體驗世界一流大學醫院的風範。這次去韓國不但增加我的學識和技巧,同時也和當地醫學生交流互動,能夠在良好的環境和風氣中學習,感到真的很幸運。




enews108